养老金三支柱

搜索文档
破局养老金融:招商银行的全景式探索
经济观察网· 2025-08-17 12:00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0%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15.6% 老年人口抚养比达22.8% [2] - 中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7%) 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14.2%) 历时仅22年远短于法国126年、英国46年等发达国家 [3] - 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显著低于国际水平 2000年约959美元(日本1970年1700美元) 2021年1.3万美元(美国5.5万/日本4万/韩国3.3万) [3] 养老保障体系结构 - 世界银行三支柱模型: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社会公平) 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员工激励)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扩容潜力大) [4] -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包含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 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第二支柱) 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 [5] - 社科院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027年达峰值6.99万亿元 2035年将耗尽 [6] 养老金融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4年12月央行等九部门发布《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指导意见》 2025年3月国办强调健全养老金融体系 [7] - 养老产业处于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 面临融资渠道单一、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问题 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7] - 企业年金目前仅覆盖不足10%职工 第二支柱潜力未充分释放 [10] 招商银行养老金融实践 - 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 提供全方位养老解决方案 [7] - 企业年金业务:9900家企业客户 受托资产规模近300亿元(近五年年增速超30%) 账管服务职工230万人 养老金托管规模1.3万亿元 [8] - 养老服务创新:蛇口支行设老年专窗/长辈版APP 颐年卡覆盖深圳6000名老年人(办卡时间从5天压缩至10分钟) [9] - 养老产业金融案例:持续30年守护蛇口工业区两万余名建设者养老金 采用"专岗+专训+专档"服务模式 [10]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可行路径及相关建议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25
我国老龄社会的主要特征 - 2021年我国总人口达14 13亿人峰值 2035年将降至13 73亿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3年达2 17亿人 预计2034年和2052年分别突破3亿人和4亿人 占世界老年人口1/4 [2] - 老龄化呈现"农村先老 农村快老 农村更老 农村高老"城乡倒置格局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仍处弱势 需推动城乡产业跨界融合协调发展 [3] - 6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存在统计差异 第七次人口普查估算为618万人(占总人口0 4%) 而CHARLS数据估算2020年达4530万人 江苏等地调查显示普查数据更接近实际 [4] 养老金融发展路径与国际经验 - 世界银行提出"五支柱"养老金体系 我国构建"三支柱框架":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 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 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 [5] - 中国养老金融包含三大层面:养老金金融(基础) 养老产业金融(支撑) 养老服务金融(实现形式) 比国际范畴更广泛 [5] - 日本德国采用"三支柱框架"并引入自动平衡机制 我国或配套税收优惠机制以吸纳低收入和灵活就业人群参保 [6] 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策略 - 当前养老产业占GDP比重偏低 服务业内部存在机构养老市场化程度高 居家社区养老市场化低的结构失衡 [8] - 产业主体呈现"小 散 乱 弱"特征 需通过破除投资壁垒 规范市场秩序打造产业生态圈 提升规模效应 [9] - 需结合新基建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养老产业融合 加快智慧化升级 [9] 养老服务金融创新方向 - 根据《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 30-39岁成为养老规划高峰年龄段 近七成城市居民认同年轻时需规划养老财富 [15] - 养老人生呈现三段式特征:活力阶段超半数选择居家养老+旅居 半失能阶段仍以居家为主 失能失智阶段转向机构养老 [13] - 需发展普惠保险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构建覆盖不同养老阶段的金融解决方案 地方政府已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3] 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 招商银行 中国银行已在养老金融产品界面展示和架构开发方面领先 建议构建"社会账户+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保险"资金流水图谱 [16] - 可结合REITs ABS 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等工具为养老产业提供长周期融资支持 坚持数字化标准化贯通全链条服务 [20] - 需打造"健康金融"品牌概念 将绿色金融理念与个人健康追求结合 联动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 数字金融形成生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