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高地
搜索文档
“电”亮陆海新通道 重庆电力构建内陆开放“能源引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8 17:44
深秋时节,重庆万虎机电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生产一批来自秘鲁、坦桑尼亚的摩托车订单,稳定可靠 的电力保障成为企业高效运转的坚实支撑。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起点,重庆正加速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国网重庆市 电力公司紧扣枢纽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从电网筑基、服务提效、绿色赋能三方面协同发力,为重庆打 造内陆开放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织密枢纽"动力网" 筑牢通道重庆区域的能源根基 "一园一专员"的"驻点+专员"机制,实现需求前置响应。在重庆国际物流产业园区、重庆物流港等重点 区域,供电公司全程跟踪项目,主动上门对接用电需求,通过"一站式服务",确保"电等企业、开门接 电",让通道企业办电更省心、用电更省钱。 线上"网上国网"APP与线下窗口的有效联动,将便捷与关怀融入到每一次服务中。重庆枢纽港产业园 内,重庆市力拓气体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昌春感慨道:"在手机APP上提交的用电申请,一趟都没有跑, 正式送电时间比我们的计划提前了20天。" 针对特色场景,精准施策破解用能难题。在果园港,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向一家钢材运输企业提出错 峰用电建议,改造后首月电费降7%。"高效可靠供电让港区发展更有底气。这些年, ...
大江奔流谱新篇——武汉践行嘱托奋勇争先
长江日报· 2025-11-04 08:43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禾元生物“稻米造血”技术成果转化,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并于2024年10月28日登陆科创板[3]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专业训练平台,通道数为美国Neuralink公司的20倍[3][5]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近3年年均增长30%以上,全市在研在用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超60个[5] - 2024年前三季度武汉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暴增70.4%和4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六成[5]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项目投产,实现6.5秒下线一台空调,从启动建设到建成投产仅用336天[5] - 东湖科学城建设进展显著,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完成验收,九峰山实验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带动配套企业总估值超百亿元[4] - 武汉组建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整合97家单位、3700余名科研人员,投入近90亿元科研资金[4] 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集群 - 2024年上半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岚图汽车1-10月交付量同比增长82%[5] - 武钢老厂区转型为绿色超级工厂,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供应新能源汽车市场[5] - 光谷、车谷、星谷、网谷、药谷“五谷丰登”,加速形成“光芯屏端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等优势产业集群[5] 改革开放与物流枢纽建设 - 武汉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首个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省会城市[6] - 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40国120城,并新开通至瑞典、丹麦、挪威的线路[7] - 武汉港开放范围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开通直达日、韩、俄、越、印尼的近洋直航[7] - 天河、花湖客货双枢纽货运吞吐量稳居中部第一,花湖机场实现高端消费品“头天深海捕捞,次日国内城市上桌”[7] - 盖瑞特集团在武汉设立中国第二家创新中心,过去10年武汉工厂年均产能增长超过30%[8]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稳居中部城市第一[9] 区域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 - 2024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武汉GDP增速分别为5.4%、5.5%、5.6%,持续保持副省级城市前列[14] - 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华中分中心、工信部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功能平台相继落户武汉[14] - 武汉都市圈建设深化,武鄂黄黄形成“半小时通勤圈”,1062项政务服务实现“一圈通办”[17] - 武汉都市圈朝着人口3000万、经济总量4万亿元的世界级都市圈迈进[18] 文化旅游与消费活力 - 2024年国庆中秋假期武汉跻身全国国内游热门城市榜单,旅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22%,出境游增长33%,入境游增长39%[22] -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三天吸引观众22.5万人次,文旅项目集中签约232.8亿元[22] - 2024年前10个月外籍旅客从天河机场入境量累计达10.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四成[9]
矢志奋勇争先 实现跨越赶超
长江日报· 2025-10-23 15:43
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 武汉被要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为打造"五个中心" [1] - 城市发展路径体现为"六个奋勇争先",以扛起区域发展责任 [1] -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龙头 [1] 城市功能与使命 - 武汉需在做大城市能级、做强综合实力上奋勇争先 [3] - 城市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 武汉需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奋勇争先 [3] 发展目标与路径 - 湖北支点建设按"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推进 [1] - 武汉要通过跨越赶超来跃升城市能级,加速优势转化,突破发展瓶颈 [2] - 高质量发展需保持一定速度与规模,积累量变以实现质变 [2] 改革与开放 - 武汉需在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上奋勇争先 [3] - 城市定位为联结东西、承接南北的枢纽之地 [3] 文化与民生 - 武汉要在加强文化传承、发展文旅产业上奋勇争先,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3] - 作为超大城市,需在深化城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上奋勇争先,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3]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长江日报· 2025-10-20 21:04
会议核心精神 - 会议核心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武汉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1] - 会议强调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 - 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 区域协调与城市发展 - 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做强做精超大城市核心功能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2] - 统筹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2] 对外开放与城市治理 - 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 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2] -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2] - 着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 推动城市高质量更新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2] 生态建设与民生保障 - 着力建设美丽武汉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2] 经济发展目标 - 按照省委要求 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重任 坚定信心全力冲刺 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3] - 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为十五五起好步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3]
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 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长江日报· 2025-10-17 09:07
规划编制背景与目标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 - 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认真谋划交通体系建设和对内对外开放工作,提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1] - 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1] 交通枢纽建设 - 完善铁水公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铁路客货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2] - 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 [2] 枢纽经济发展 - 高标准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 [2] - 建强各类开放平台,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推动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 - 努力打造全国供应链组织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 开放与区域协同 -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 - 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2] 规划编制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2] - 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凝聚智慧力量 [2] - 积极向上争取,推动市"十五五"规划与国家、省规划有效衔接,争取更多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落地 [2]
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物流基础设施升级 - 香炉山站于今年8月成为湖北第二大中欧(中亚)班列始发站,首次采用“直接报关、无需中转、一票出海”的铁水联运模式,实现集装箱无缝转运[1] -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开创“空空中转”方式,将国际转国际货物通关转运时间缩短至5小时,出口实现秒级放行,进口生鲜最快2小时出港[1] - 截至今年6月,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0条,天河国际机场在营客运航线210条,初步构建辐射全球的客货运航线网络[2] 外资投资与营商环境 - 普旭集团武汉工厂于今年7月投产,首期占地70亩,公司赞赏武汉从项目立项高效审批到政策红利“免申即享”的政务服务保障[2] - 武汉市已建立市级外企圆桌会议制度、实施外企服务专员制度,并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开办“1050”标准,实现一次申报,0.5天办结,0费用[3] - 针对跨境电商企业,武汉发布《2025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包含21项具体举措,并建设了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3] 贸易表现与战略规划 - 上半年武汉市进出口总值达2142.7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3.6个百分点[3] - 面向“十五五”规划,武汉将实施枢纽提能战略,着力打造全球贸易网、开放合作网、区域协作网和立体通道网[3]
前8月破历史纪录,河南外贸突围 | 中原经济观察
搜狐财经· 2025-10-01 15:37
外贸总体表现 - 今年前8个月河南进出口总值达5500.1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5500亿元 [4] - 出口额为3643.1亿元,增长29.3%;进口额为1857亿元,增长3.6% [4] - 进出口总值排名全国第10,增速排名全国第4 [1][5]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28万家,同比增长10.8%,增加1245家 [4] 重点企业与产业 - 宇通客车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增长33%,全球市场份额超10% [4] - 前8个月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542.6亿元,增长47.7%,占全省出口值的42.3% [9] - 出口"新三样"产品182.2亿元,增长159.3%,其中电动汽车168.1亿元,增长261.8% [9] - 出口农产品111.9亿元,增长26.4%;出口白银89亿元,增长20.3% [9] 进出口商品与物流 - 郑州航空口岸前8个月进境水果货重超3300吨,同比增长120% [3] - 进境冰鲜水产品货重7102吨,同比激增超18倍;食用水生动物货重2751吨,增长29% [3] - 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62条,连续多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 [12] - 铁海联运班列年发送量18.9万标箱,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年 [12] 国际市场布局 - 对东盟进出口743.1亿元,增长8.8%;对欧盟进出口735.6亿元,增长27.9% [8]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713.8亿元,增长14.5% [8] - 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651.5亿元,增长22.7%;对其他金砖国家成员国进出口933.3亿元,增长37.4% [8]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河南综合保税区已有5家,其中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一季度进出口总值988.0亿元,总量全国排第2位 [10] - 全省铁路运营里程681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263公里,分别居全国第7、第8位 [12] - 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268个,总金额2196亿元,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3.3% [12]
省级老同志参观调研我省内河航运建设
河南日报· 2025-09-29 07:34
调研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6日至28日举行,组织省级老同志赴郑州市、开封市、周口市、郑州航空港区参观调研 [1] - 调研主题围绕内河航运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 - 调研地点包括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郑州国际陆港、比亚迪工业园、沙颍河航道、周口港、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 [1] 行业发展与建设成效 - 行业在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上取得显著成效 [1] - 规划建设贾鲁河复航工程、推进周口港转型升级获得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的关键之举 [1] - 上述举措对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互联互通、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1] 公司参与情况 - 比亚迪工业园作为调研地点之一,公司业务与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1] - 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作为调研地点之一,公司业务受益于当地交通物流建设 [1]
武汉国际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成功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9-06 14:26
会议概况 - 武汉国际商会于9月4日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由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余红主持 [1] - 来自国际贸易、市政建设、机电、服装、法律、教育、金融、文旅、展览等行业的28位理事代表参会 [1] -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修订后的章程与管理办法,并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负责人候选名单 [1] 过往工作回顾 - 第二届理事会在过去五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持续优化会员企业服务,为武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1] - 参会代表对商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 未来发展方向 - 商会将紧密围绕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武汉市“三大优势转化”的战略定位,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 [2] - 未来将创新工作机制,深度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综合服务效能,为会员企业搭建更便捷高效的国际经贸桥梁 [2] - 将发挥代言工商作用,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助力武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2] - 将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会员,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 商会背景信息 - 武汉国际商会前身为“中国国际商会武汉商会”,成立于1991年8月 [2] - 商会是由在武汉地区从事国际贸易、商务交流、投资合作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2] - 商会直接接受中国国际商会(CCOIC)的指导,并依托其平台与资源网络开展工作 [2] 会员期望 - 会员企业希望借助武汉国际商会及中国国际商会的平台,进一步助力“出海”拓展海外市场 [1] - 会员希望商会举办更多交流活动,促进会员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机遇 [1]
动能澎湃,武汉开放枢纽功能“提能”成势
长江日报· 2025-08-27 04:24
交通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汉口北作为国家商贸服务型枢纽与武汉-鄂州空港型枢纽战略联动 [5] - 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开通国际航线65条 武汉港有集装箱直航航线33条和多式联运线路70条 中欧班列国际线路增至58条 [6] - 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北段关键控制性工程跨木兰大道高架桥和凤凰山大桥实现全幅贯通 为按期通车奠定基础 [10] 多式联运体系 - 汉口北货站通过联动顺丰枢纽和湖北机场集团等运力资源 实现生鲜产品空铁联运 空陆联运和空空联运三种分销方式 [5] - 市交通运输局加快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建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6] - 2025年累计推动20余个交通项目落地 促进11项关键指标位居中部第一 [6] 外贸拓展举措 - 市商务局组织7个经贸代表团和100余家企业分赴德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 对接海外客户超1200家并达成经贸合作意向超1亿美元 [8] - 组建抱团出海报团组 借助海外商协会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力量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客户 [7] - 武汉花源道创意纺织通过参展接触近70家客户 有望转化实际订单 [7] 跨境电商发展 - 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获得亚马逊SPN服务商官方认证 成为华中地区首批和湖北唯一官方认证的产业园及培训服务提供商 [8] - 产业园已吸引入驻及注册企业128家 引入敦煌网华中授权服务中心等优质平台资源 [8] - 举办跨境电商主题论坛沙龙25场 覆盖超2000人次并服务超300家企业 涵盖光电智能终端和服装纺织等多个行业 [9] 区域协同推进 -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2025年重点合作事项》72项合作事项落实落地 共同争取武咸昌和长昌武安杭高铁纳入国家规划 [10] - 襄荆高铁正式开展运行试验 湖北首条高铁大环线即将开通 [10] - 推进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通过多规合一统筹资源并促进研发在武汉和成果转化在周边的产业协作模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