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放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无锡高新区借力全球智慧谋划“十五五”发展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 16:26
"我们将以更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以更优质服务护航企业,以更完备生态集聚资源,携手各方共谱合作 新篇。"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表示,"十四五"以来,该区对外开放取得的成 效,离不开各类企业机构的支持。未来,无锡高新区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硬实力提升,推进世 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希望与更多企业机构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链主企业生态圈、深度融合的"发展 共同体"和更广阔的"朋友圈"。 据悉,"十四五"期间,无锡高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高效推进综保区新片区、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 无锡新加坡科创城等载体建设,累计到位注册外资超50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约1/3。目前,该区外资企 业已扩容至近1900家,12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200多个项目。(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无锡11月19日电 11月18日,无锡高新区2025年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年会举行。GE医疗、松下电 器、LG化学、毕马威、普华永道等企业及机构代表参会,围绕"链接全球创见未来——无锡高新区'十 五五'发展的战略抉择"主题,探讨开放合作方向,为区域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无锡高新区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发 ...
云南玉溪借中老铁路打造跨境物流枢纽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7:25
中新网昆明11月17日电 (时文枝)记者17日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 获悉,依托中老铁路的黄金通道效应,玉溪市已成功实现从"滇中腹地"向"开放前沿"的转变。自2021年 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至今年10月,玉溪市跨境运输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并与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 易往来。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素有生命起源地、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一地四乡"的美 誉,是云南省知名侨乡。北起昆明、南至万象的中老铁路在玉溪市境内设有玉溪、研和、峨山、化念、 元江5个站点,为其对外开放提供了关键支撑。 "中老铁路已成为玉溪市联通内外、辐射周边、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通道。"中共玉溪市委 书记杨政昆介绍,该市着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服务能力,目前已实现玉溪市至越南老街、老挝 万象一站式直达。自中老铁路开通至今,该市辖区内铁路站点累计到发旅客1874万人次、货物5552万 吨,货物到达品类增长50%。 为保障开放通道畅通,玉溪市通过建立辐射中心建设联席会议等制度,健全外事工作会议、开放型经济 联席会议等推进机制,实施联系服务涉外企业制度,形成助企纾困合力。同时, ...
赵一德赵刚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陈怀宇一行座谈
陕西日报· 2025-11-18 07:10
赵一德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中国进出口银行长期以来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 说,当前陕西正按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更加深 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不断在扩大对内对 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陕西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基础良好、空间广阔,希望双方围绕发展外贸新 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提升合作能级,携手推动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 集结中心,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将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在陕发展创造良好条 件。 副省长李钧,中国进出口银行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座谈。 11月17日,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怀宇一行座谈。 陈怀宇表示,陕西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实力雄厚,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紧 密对接陕西高质量发展所需,大力推动银政企合作,持续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活水,为 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性金融服务,更好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
从“滇中腹地”到“开放前沿”:云南玉溪借中老铁路打造跨境物流枢纽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01:37
中新网昆明11月17日电 (时文枝)记者17日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 获悉,依托中老铁路的黄金通道效应,玉溪市已成功实现从"滇中腹地"向"开放前沿"的转变。自2021年 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至今年10月,玉溪市跨境运输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并与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 易往来。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素有生命起源地、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一地四乡"的美 誉,是云南省知名侨乡。北起昆明、南至万象的中老铁路在玉溪市境内设有玉溪、研和、峨山、化念、 元江5个站点,为其对外开放提供了关键支撑。 杨政昆表示,下一步,玉溪市将聚焦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建设,积极培育主体、拓展贸易、促进合作,提 高贸易"软联通"能力,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玉溪市沿中老铁路加速布局外向型产业集群。今年1至9月,全市外贸进出口 38.23亿元,其中与老挝进出口额达13.86亿元,老挝跃升为玉溪市最大贸易伙伴。全市跨境电商9710模 式(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出口额占全省29%,位居前列。目前,全市累计备案境外企业56 户, ...
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以合作之笔共绘未来
陕西日报· 2025-11-12 08:31
活动概况 - 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信集团在西安举办2025年跨国公司“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活动,活动时间为11月9日至11日 [1] - 活动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78家跨国公司、商协会参加 [1] - 活动期间共有57个重点项目签约或发布,项目合作金额共计992.34亿元 [5] 重点合作产业领域 - 陕西围绕重点产业链面向全球投资者进行推介,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航空和低空经济等 [2] - 德国东部汽车产业集群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领先,期待与陕西企业深度合作 [3] - 西班牙克莱博个人机器人公司首席执行官对西安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企业感兴趣,期待将产品带到欧洲 [3] - 活动举办了汽车及其零部件、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3个领域的专题精准对接暨招商项目路演 [4] 企业参与与对接成果 -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非公路矿用车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加快产品“走出去”,英中贸易协会专家表示将进行深度调研并探讨合作 [1] - 上海创美凯威奇涂料商贸有限公司工程师认为活动平台有助于找到更多合作伙伴 [5] - 陕西24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参展,展示了整车、无人机等产品 [5] - 陕西华鹰众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3款大吨位无人运输机模型,并与不少外企建立初步联系 [5] 陕西投资环境优势 - 陕西已拓展中欧班列18条国际干线、26条‘+西欧’集结线路,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线路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6] -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专业法庭、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等机构在陕设立,为企业提供法治保障 [6] - 陕西凭借区位物流、科创人才、能源资源、产业生态、开放平台等独特优势吸引外资 [6] - 目前已有93个国家和地区在陕设立外资企业8892家,超过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投资,贸易伙伴数量达218个 [6] - 沛森(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指出西安国际港站是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合作空间广阔 [6] 跨国公司评价与信心 - 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国际业务亚太区总监表示陕西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整合了国际资源支持本土企业国际化,对陕西开放发展充满信心 [7] - 英中贸易协会总裁认为陕西是投资者寻找机会的很好选择,并看好其未来繁荣 [7] - 西班牙克莱博个人机器人公司首席执行官认为陕西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教实力雄厚,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3]
激活消费主引擎 打造开放新高地 湖南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亮点纷呈
长沙晚报· 2025-11-10 18:22
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1.6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2.05万亿元,年均增长5.9%,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2] - 商品消费升级态势明显,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9.6%、81.6%、20.1% [2] - 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2024年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达51.3%,较2020年提升8.2个百分点 [2] -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直播电商及社区团购等规模突破800亿元,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3.5% [2] - 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近1400亿元,惠及1600余万人次 [2] - 长沙新消费企业如茶颜悦色、文和友、安克创新等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五一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2] 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 - 全省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4874.5亿元增长至2024年5636.6亿元,年均增长3.7% [3] - 高端装备及“新三样”出口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提升16.8个百分点 [3] - 外贸市场拓展至235个国家和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2.1%,对非贸易额年均增长17% [3] - 累计2321家湘企走进113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实际投资额年均增长12.4% [3] - 全省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5498家,近4年累计到资约2万亿元 [3] - 吸引德国巴斯夫、日本永旺等2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湘布局,2024年1-9月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33.2% [3] 开放平台与通道建设 - 湖南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形成10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居中西部第一,新设企业近5.7万家 [4] - 中非经贸博览会带动签约项目512个,金额647.1亿美元 [4] - 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发运量均突破千列,长沙获批中欧班列国家集结中心 [4] - 全省拥有19个国家级园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及3个国家一类口岸,平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5]
共谱亚太开放共赢新篇章(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11-10 06:01
亚太经合组织(APEC)合作与影响 - 中国接任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得到广泛支持,各方期待其推动亚太开放型经济走深走实 [2][4] - 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倡导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 - 在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会议达成的共识有利于地区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2] 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趋势 - 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相关领域合作是此次会议的重点之一 [2] - 绿色转型和科技合作能减少碳排放并催生新产业、新就业,是亚太新兴经济体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2] - 中国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提出贸易单证数字化、绿色供应链能力建设、人工智能交流对话等具体倡议 [2] 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与行动 - 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 [3] - 中国积极与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开展务实合作,以自身高水平开放为亚太发展提供新机遇 [3]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将合作从传统贸易投资拓展至数字、绿色、标准、产供链等领域 [3] 科技创新与能力建设 - 中国是地区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重视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 [2] - 中方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科技能力建设 [2]
进出口总额五年增长八倍 湖南怀化加速转向“开放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21:52
宏观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67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3亿元,年均增速达6.3% [1] - 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14.5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137.6亿元,五年间增长八倍 [1]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05% [3] 产业发展与结构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1.5% [3] - 经营主体数量净增超14万户 [3] - 临港产业体系以箱包皮具产业为主导,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多元产业为支撑,2024年港区总产值达961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4] 对外开放与物流枢纽建设 - 怀化国际陆港已开通196条国际国内线路,形成7条国际物流大动脉,辐射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216个港口及站点 [4]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从2022年151列增至2024年1009列,其中70%的货物经怀化南下东盟 [4] - 中老班列在2023至2024年连续两年稳居中国中部地区首位 [4] 招商引资与平台建设 -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43个,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304家 [3] - 成功举办两届湖南RCEP经贸博览会、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等重大活动 [4] - 推行“铁路快通”“一单制”等改革,通关效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实绩企业从80家增长到254家 [4]
视界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开放与技术进步
搜狐财经· 2025-11-07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 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技术进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技术进步型开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 [1] - “技术进步型开放”的核心是通过经济开放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持续的增长收益,而非仅一次性静态福利改进 [1][4] - 中国过去的经济成就得益于以开放促技术进步的实践,在当前新阶段需结合新环境,通过更高水平开放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7][8][9] 开放促进技术进步的渠道机制 - 国际贸易为技术及其隐含产品提供市场,促进技术创新收益的实现和技术的国际流动与溢出 [2] - 高科技产品贸易是隐含技术的跨国流动,会导致技术跨产业溢出、沿产业链溢出和产业间交叉协作创新 [2] - 跨国公司通过投资生产、构建供应链和设立研发中心,将技术带入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2] - 经济开放加剧市场竞争,可能迫使企业加强创新,同时国际资本和人才流动可缓解融资与人力资本约束,加强知识传播 [2] “技术进步型开放”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 技术进步体现在生产效率提升、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升级、组织结构变革、产业链攀升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多个维度 [4] - 技术进步的来源分外部(国际技术扩散、转移、学习)和内部(自主创新),开放政策需系统考量,不能顾此失彼 [4] - 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侧重点应不同:技术水平落后时侧重通过开放获取跨国技术扩散;技术水平接近前沿时则更需依靠自身研发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5] - 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资在任何阶段都至关重要,是保障技术吸收能力和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 [5] 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与策略重点 -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关键阶段,技术越接近世界前沿,需在新环境下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8] - 扩大开放与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关键动力,需在全球化背景下系统研究开放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9] - 产业链分工与合作仍是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的方式,是持续创新的源泉之一,技术进步的目的应是产业升级而非自给自足 [7]
创新体系展现全球竞争力 广东交出“十四五”硬核答卷
中国经营报· 2025-11-07 14:03
宏观经济表现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2万亿元、13万亿元、14万亿元台阶,连续36年稳居全国第一,年均增长4.7% [1] - 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大关,连续39年位居全国首位 [2] - “十四五”前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6262.6亿元,对外实际投资累计839.39亿美元 [2] 区域发展与一体化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持续提升,“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1]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形成,跨江跨海通道群初具雏形 [1] - “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职业资格互认、人才跨境往来、资金跨境流通等领域加速拓展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2] - 持续将1/3以上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加快布局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 [2] - 在麒麟高端芯片、高端核磁共振设备、手术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2] 对外开放与合作 -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个港口实现互联互通 [2] - 重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