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定价

搜索文档
中国创新药出海低至“一折”!
证券时报· 2025-07-22 16:19
中国创新药产业现状 -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取得瞩目成绩,10亿美元以上的大额对外授权(BD)交易频现,仅上半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2] - 典型案例包括普米斯与BioNTech的BNT327交易,BioNTech以15亿美元预付款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未来还将获得96亿美元后续款项,整体回报超过10倍 [3] - 恒瑞医药将SHR-1905全球权益授予Aiolos Bio,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和潜在10.25亿美元里程碑款,5个月后GSK以14亿美元收购Aiolos Bio [4] 创新药研发特点 - 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国际上常有"三个10"说法: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含研发失败成本)、成功率不足10% [6] - 创新药从临床一期到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平均为7.9%,一款研发成功的创新药背后包含大量研发失败的沉没成本 [6] 定价权问题 - 国产创新药中外定价价差过大,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售价是国内医保价格的33倍,亿帆医药F-627美国定价是国内14倍,和黄医药呋喹替尼中美价差达24倍 [9] - 进口创新药中美价差较小,默沙东K药和BMS的O药在美国定价均为中国2倍左右,ADC药物Enhertu美国年治疗费用约为中国2.3倍 [9] - 中国创新药谈判价格相较于最低国际参考价的中位价再低约39%,导致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的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市场占比仅为3% [9] 市场准入难题 - 新药进医院需过"七大关",包括临床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院长、药事委员会、临床医生、药房或信息科、财务科 [12] - 美国新药上市后半年销售额可达1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新药从上市到销售额满10亿元人民币往往需要10年时间 [12] 政策支持与破解之道 - 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具体措施,最大亮点是"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的确立 [16] - 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其中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仅为7.7%,预计到2035年商保支付占比有望达到44% [17] - "16条"还提出支持国产药品进入东盟国家等海外市场,培育支持创新药的耐心资本,执行谈判价格保密机制等举措 [17]
中国创新药出海低至“一折”“青苗贱卖”何以愈演愈盛?
证券时报· 2025-07-22 02:55
中国创新药产业现状 -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对外授权交易金额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0亿美元以上大额交易频现 [1] - 上半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1] - 国产创新药企普遍面临"卖青苗"现象,市场估值低导致管线被跨国巨头低价收购 [2] 典型案例分析 - 普米斯案例:BioNTech以10亿美元总成本获得BNT327全球权益,后续交易总金额达111亿美元,回报超10倍 [1][2] - 恒瑞医药案例:SHR-1905授权Aiolos Bio获2500万美元首付款,5个月后GSK以14亿美元收购Aiolos Bio [2] - 国产创新药中美价差普遍达十几至三十几倍,如特瑞普利单抗美国售价是国内医保价格的33倍 [5] 行业痛点 - 定价权缺失:中国企业难以掌握创新药定价权,国际巨头占据优势地位 [3] - 国内市场回报低:创新药国内定价普遍低于国际水平,医保谈判价格较最低国际参考价低39% [5] - 入院流程复杂:新药进院需过"七大关",从上市到销售额达10亿元需长达10年 [7] - 支付结构失衡:2024年创新药市场中商保支付占比仅7.7%,个人现金支付占比达48.5% [11] 政策支持 - 国家出台"16条"措施支持创新药发展,重点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10] - 新政策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药占比"限制创新药配备,医保商保目录品种可突破"一品两规"限制 [10] - 政策目标到2035年商保支付占比提升至44%,缓解基本医保压力 [11] 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医保基金支付占比43.8% [11] - 创新药从临床一期到FDA批准上市成功率仅7.9%,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点 [2] - 美国新药上市半年销售额可达10亿美元,中国同等规模需10年时间 [7]
给钱、给市场,政策利好能为创新药企“解渴”吗︱医声斯语
第一财经· 2025-07-02 20:49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释放创新药定价友好信号,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并明确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在销售环节可获得优待 [1] - 武汉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再度畅通 [1] - 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窗口开放,中央财政配套资金规模达17.5亿元 [1][4] - 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医保局从缩短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间和剔除"国考"费用控制指标中创新药收入两个维度完善创新药支持举措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医药行业经过近四年调整后出现回暖态势,主要得益于本土药企创新药转型进入市场兑现期、重磅创新药海外销售突破及企业授权交易"井喷" [2] - 2024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2024年上半年已逼近40种,但创新药研发回报率低、同质化研发扎堆、源头创新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 [2] - 国内创新药生态尚不成熟,资本寒冬未完全度过,创新药定价是关键因素 [8] - 创新药研发时间长、失败率高,我国医药原始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5] 研发方向与资源配置 - 多部委鼓励"真创新",明确支持"全球同步研发品种"和"国家支持的重点创新药" [3] - 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重大传染病、高发重大慢性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 [3]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5年来部署项目3352项,投入中央财政经费约210亿元,累计研发成功1类创新药80个 [4] - 强调减少研发资源错配,整合全国优势创新团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6] 资金支持与融资渠道 - 政府资金和地方引导基金作用被放大,但医药创新仍需更多市场化耐心资本 [6] -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方式为创新药研发提供长期投资 [6] - 2024年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逼近万亿元,但创新药支付作用有限 [10] - 保险公司对创新药研发领域投资更多作为组合投资策略一部分,而非直投 [7] 市场准入与支付机制 -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支持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 [10] - 优化医保续约规则,允许创新药在销售超预期等情况下通过谈判调整支付标准 [10] - 剔除"纳入创新药应用指导目录中药品"的收入,医院使用创新药不受费用控制指标影响 [1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实施"三除外支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等 [11] 国际化与行业展望 - 本土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显著增长,加注"国际化"赛道 [8] - 商保对创新药的报销可能成为定价解决方案之一 [9] - 商保创新药目录是一项新生事物,需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12] - 创新药企可自主申报将产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或同时申报两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