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的几点思考
中银国际· 2025-07-21 11:24
消费指标 - 最终消费支出是消费最全面代表指标,2024年占GDP比例为56.6%,含居民和政府消费支出[2][9]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3345亿元,同比增长3.5%,重点在交易环节[11] - 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227元,是微观数据,研究消费结构时可作参考[13] 消费现状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近年在50%-60%,低于美、德、日等国[21] - 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名义增长3.9%,实际增速3.7%,政府消费支出拖累明显[26] 消费走弱原因 - 政府财政能力减弱致政府消费支出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尤其财产和转移净收入[29][36] - 地产走弱削弱财富效应,居民预期弱化致消费意愿不足[46][47] 提振消费思路 - 短期加强财政力度,提振居民收入,重塑财富效应,稳定居民预期[57] - 中长期变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镇化[68] 风险提示 - 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产超预期下行、贸易局势升级影响消费复苏[2][77]
美联储前理事沃什:美联储现在应该降低利率。(置评美联储大楼翻修一事)此举”令人愤慨”。重申美联储需要“制度变革”。
快讯· 2025-07-13 22:52
重申美联储需要"制度变革"。 美联储前理事沃什:美联储现在应该降低利率。 (置评美联储大楼翻修一事)此举"令人愤慨"。 ...
一揽子利好出台,解读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07 18:12
政策组合拳与资本市场改革 - 政策框架以新"国九条"为核心,通过多维制度调整重构市场预期管理机制,体现从应急式救市转向深层次制度变革的明确信号 [6] -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新政释放优化资源配置信号,需建立基于产业协同效应的价值评估体系,强化技术溢出效应评估,并构建跨境并购地缘政治风险评估模块 [6] - 政策组合构建三维支撑体系:市场机制制度创新、参与主体行为规范、风险防控弹性空间,需平衡市场活力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7] 并购重组与产业升级 - 并购重组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可帮助企业获取先进技术与优质资产,打破区域行业壁垒形成协同效应,如河南、河北、山西整合"小而散"产业 [3] - 并购重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多元化,例如迈瑞医疗并购惠泰医疗丰富产品线 [4] - 通过并购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抢占高附加值环节,科技企业并购AI模型公司可提升国际竞争力 [4][5]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释放 -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LPR同步下行,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全面发力 [7][8] - 降息降准可激发企业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的有力手段,预计全年政策性降息幅度达0.6个百分点,降准1个百分点 [8][9] -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6%,与商业贷款利率差距扩大至40个基点,提升公积金贷款利用效率 [15][16] 房地产政策调整 - 降准降息增强银行可贷资金,房地产贷款仍是投放重点,个人按揭贷款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宽 [15] - 公积金利率下调解决与商贷利差问题,新购房利率降至2.6%,后续将调整存量贷款利率 [15][16]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现资金精准滴灌,加快适配新发展模式的融资制度出台 [10] 公募基金改革 - 改革方案强化投资者利益绑定,推动行业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考核制度变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2][13] - 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帮助投资者厘清风险偏好,建立合理预期并评估产品真实表现 [13] - 权益类基金扩容与创新提供多元化工具选择,是公募为投资者创造独特价值的关键 [13] 结构性政策支持 - 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整,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引导从"避险型配置"转向"价值型投资" [11] - 小微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差异化监管缓解融资难题 [11] - 政策精准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7]
对等关税之后,特朗普将重启什么?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新增税率34%,累计关税达54%,对欧盟、日本、巴西等国分别实施20%、24%、10%的关税[3] - 中国迅速反制,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34%提升至84%,随后特朗普宣称对中国税率提高至125%[2] - 政策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标普500两日累计下跌逾10%,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沪深300与恒生指数单日跌幅分别达8%和14%[8]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 各国反应呈现分化:越南等选择妥协,愿意将对美关税降至零;欧盟保持观望;中国采取直接反制[5][6] - 全球分工模式从"效率导向"转向"安全导向",德国将军备支出提升至GDP的2%以上,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16][17] - 制造业国家间竞争加剧,越南对中国特种钢发起35%反倾销调查,形成"供应端内卷化"现象[19] 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 - 中国GDP从1990年3610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19.54万亿美元,但2023年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3.5%至4999.03亿美元[21] - "转口替代链条"受阻,特朗普对越南产品征收46%关税导致越南股市暴跌,中国规避关税路径被切断[23] - 经济模式从"政治受损、经济受益"转向"政治获益、经济受损",在多边机构话语权提升但出口受冲击[21][24] 历史经验映射 - 当前形势与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相似,该法案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美国GDP萎缩近三成[25] - 消费主导型经济体(如英国)比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如美国)更具韧性,英国工业产出1934年恢复至危机前水平[25][27] - 罗斯福新政因政策过早撤回导致1937年"二次衰退",显示内需刺激需持续机制[27][28] 投资方向建议 - 黄金及相关产业受益于避险需求,在美元信用体系挑战下表现突出[31] - 稀土及特种钢材需求将随欧洲军备重建提升,中国作为最大稀土供应国具优势[31] - 电力设备与电网、核电产业链受益于欧洲能源转型和基建升级[31] - 国防军工产业因全球国防开支增加和地缘动荡预期获得估值修复[31]
破防!小学生人数,开始减少了!
城市财经· 2025-03-03 11:48
核心观点 - 全国小学生人数首次出现减少,2024年较2023年减少251.6万人,招生人数减少261.3万人,主要受新生儿人口下降影响[5][6][7] - 幼儿园在园人数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较2023年减少509万人,降幅达12.4%,2020年以来累计减少超过1200万人[16][17] - 人口结构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教育体系调整、城市格局重塑、养老压力加大等[26][27][30] 教育人口变化 - 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84.4万人,较2023年减少251.6万人,招生1616.6万人,减少261.3万人[5][6] - 东北地区小学生数量显著下降,2012-2023年东北三省合计减少127.27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80.8万人[8][9] - 江西省小学在校生人数从2018年421.2万人降至2023年375.1万人,初中在校生从2020年220.4万人降至2023年208.1万人[11][12] - 河南省小学在校生2020年1021.59万人,2023年降至962.88万人,减少58.71万人;幼儿园在园人数2018年437.99万人,2023年降至323.62万人[13][14] 人口结构影响 - 老龄化持续加深,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2%,65岁以上占比15.6%,较2023年分别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27][28] - 农村人口从1995年8.59亿降至2023年4.77亿,自然村数量2000-2010年减少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30] - 全国2000多个县域中,人口20万以下的有400多个,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80多个,面临合并重组压力[30] 教育体系调整 - 2022年全国幼儿园减少5610所,2023年再减少1.48万所,东北地区2013-2022年小学数量减少近半[31][32] - 教师队伍开始收缩,2023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减少15.71万人,小学减少0.04万人,部分地区教师编制改为聘任制[32] - 按照当前趋势,2030年人口下降影响将延伸至初中教育,2033年影响高中,2036年影响大学[25] 人口与经济关联 - 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较2023年增加52万,主要因2023年结婚对数增加84.5万对带来的补偿性生育[21][22] - 2024年结婚对数610.6万对创45年新低,预示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出现更大幅度下滑[24][25] - 人口减少加剧楼市压力,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省市从2022年13个增至20个,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显著[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