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龙华区商业爆发力强!龙华街道服务业增速稳居全区首位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2:28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实习生何昕怡 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版图中,龙华区展现后起之秀的 商业爆发力。在消费服务业"半年考"中,今年1-4月,龙华街道服务业累计营业收入达88.90亿元,同比 大幅增长14.7%,增速稳居全区首位,成为全区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街道,占全区服务业营收比重达 23.8%。大浪街道后浪新天地上半年出租率高达 93%整体销售额约 12 亿元;民治街道以港澳客源开拓 新消费群体,观澜街道则以文体赛事激活商旅融合潜力等。龙华区各街道各出奇招,在全市 42 个区域 级活力商圈中,让仅占据 7 席的龙华区商业版图迸发出超常规发展动能。 龙华街道服务业营业收入达88.90亿元 增速稳居全区首位 "加快推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挖掘高质量发展新潜力"是今年龙华区委党代会报告的头号任务,报告明 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力区"。在全市的商业大棋中,作为行政区后起之秀的龙华区, 采用"商业+"及吸引港澳游客等诸多创新举措在商业发展中紧抓机遇后起直追。 在"深圳商业网点规划(2025-2035)"中,全市42个区域级活力商圈中,龙华区占据7个。被列为深圳重点 建设的全国级商圈的龙华超级商圈位 ...
龙华街道服务业营收88.9亿 增速全区居首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07:10
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版图中,龙华区展现后起之秀的商业爆发力。 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版图中,龙华区展现后起之秀的商业爆发力。在消费服务业"半年 考"中,今年1-4月,龙华街道服务业累计营业收入达88.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7%,增速稳居全区首 位,成为全区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街道,占全区服务业营收比重达23.8%。大浪街道后浪新天地上半 年出租率高达93%整体销售额约12亿元;民治街道以港澳客源开拓新消费群体,观澜街道则以文体赛事 激活商旅融合潜力等。龙华区各街道各出其招,在全市42个区域级活力商圈中,让仅占据7席的龙华区 商业版图迸发出超常规发展动能。 龙华街道推进超级商圈建设 打造"一核心多节点"商业布局 "加快推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挖掘高质量发展新潜力"是今年龙华区委党代会报告的头号任务,报告明 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力区"。在全市的商业大棋中,作为行政区后起之秀的龙华区, 采用"商业+"及吸引港澳游客等诸多创新举措在商业发展中紧抓机遇后起直追。 在"深圳商业网点规划(2025-2035)"中,全市42个区域级活力商圈中,龙华区占据7个。被列为深圳重 ...
上海:到203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
快讯· 2025-06-25 10:24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目标 - 到203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和港口连通性指数全球排名稳居第一 [1] - 203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目标超过1800亿元 [1] - 新增1-2家国际性或国家级航运专业组织和功能性机构 [1] - 航运业数智化与低碳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1] 长期规划 - 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1] - 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世界级航运服务业集群 [1] 实施路径 - 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1]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
辽宁日报· 2025-06-21 09:27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提出破瓶颈、促融合、强品牌推动辽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 - 建议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并组织多种形式协商议政活动 [2] - 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研究并提出务实对策 [2]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 以数字经济助推辽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 建议建设智慧物流新模式服务辽宁高端制造业发展 [1] - 提出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1] 科技成果与产业转化 - 建议优化中试基地体制机制加速辽宁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1] - 推动期现服务深入重要制造领域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新生态 [1] 物流与供应链建设 - 提出全面加强辽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1] - 建议建设智慧物流新模式服务高端制造业 [1] 产业转移与开放合作 - 建议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1] - 推动期现服务深入制造领域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新生态 [1] 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 - 提出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强化人力资源支撑 [1] - 建议组织讲好"辽宁故事"界别组活动凝聚共识 [2] 农机装备与两业融合 - 建议积极推动农机装备行业两业融合 [1]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快讯· 2025-06-10 20:07
行业发展规划 - 上海将加快构建技术引领、场景驱动、生态协同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目标打造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1] - 行业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软件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1] - 计划培育示范应用标杆项目,强化从基础研发到应用落地再到标准输出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建设 [1] 企业支持政策 - 上海将实施头部企业培优激励机制,重点引育龙头平台企业 [1] - 政策创新旨在吸引更多海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上海 [1] - 新赛道布局将得到加强,以营造鼓励创新、便利成果转化和保障收益的发展环境 [1]
让科技软服务创造发展硬实力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2
近日,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强主体、优生态、提 能力为重点,以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目标,推出了一揽子支持举措。在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 迈进的关键阶段,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局面具有重要牵引 作用。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达成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目标,必然需要高水平的现 代服务业与之相配套,相关服务配套门类要做好对技术创新重点环节的支撑。科技服务业与技术研发、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密切相关,其业态中的很多门类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领域。 科技服务业发展得好,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地进行融合,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推动力也会倍增。 相反,缺少高水平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制造业,也将卡在产业发展的"平台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 升的速度、效率都将大打折扣。 从产业竞争格局看,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维度。科技创新日新月 异,背后是各类业态在技术推动下的加快融合、相互促进,谁抓住了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 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实现产 ...
徐州市一季度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1.7%
新华日报· 2025-05-27 14:45
今年以来,徐州市有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向发力、扩容提质,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 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全市形成较强支撑。 主要指标平稳运行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一季度,徐州市商贸文旅领域呈现融合发展态势,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重点监测的22家商贸企业实 现销售额35.3亿元,同比增长7.9%,累计客流量4649万人次,同比增长10%。省级集聚区江苏省睢宁电 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一季度实现营收13.9亿元、增长5.3%,税收1500万元,徐州中心商圈一季度实现营 收25.92亿元、增长5.2%,税收1.03亿元、增长3.4%。 项目质效稳步提升 新兴领域动能强劲 在增速稳健的同时,徐州市服务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明显。1—3月,市级服务业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4亿元)、完成率25.3%,70个新开工项目中,已开工47 个,开工率67.1%,极兔快递徐州分拨中心项目已竣工投产,翠屏总部经济产业园、云盛科技研发中心 正在招引企业入驻,光引光谱传感器研发生产项目已试生产,树恩教育书城文化商业广场、和佳医院基 本竣工待验收。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项目24个,数量占 ...
金融业全链条协同 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7 09:40
主 持人:《金融时报》记者胡萍 访谈嘉宾: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 宋科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姚战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 必由之路。在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金融如何实现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专家学者们对于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金融时报》记者:日前,《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 见》)出台,如何看待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意义何在? 曾刚:科技服务业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通过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创新孵化、检测认证等多元化专业服 务,为企业创新提供全链条支撑,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以其 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特点,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长,助力传 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三是科技服务业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和供给,为区域创新体系和高 端产业集聚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孕育新技术 ...
上海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模式 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6:03
供给侧改革举措 -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 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力度 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 推动大数据和大模型在科研细分领域的垂直应用 [2] - 创新概念验证建设运营模式 建立"未来产业基金+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集聚区"联动布局机制 [2] - 深化科技社团和科技期刊改革 打造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科技社团体系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 [2] - 强化科技咨询服务和科技智库建设 构建由硬科技、软科学、管理类专家组成的协同研究网络 [2] - 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针对新兴产业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2] -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 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试点 [2] - 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建立算力设施开放和优惠使用机制 支持在线检测和物联网智能检测等新模式 [2] 需求侧市场升级 - 加快推动应用场景开发与开放 发布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清单 激活市场需求 推动科技服务"首创"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3] - 优化财政科研经费和科技创新券支持方式 将概念验证和科技咨询等纳入科技创新券服务范围 [3] - 扩大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 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科技服务业企业投资和更多科技服务业态落地 [3] - 提升科技服务业全球化能力 支持合同研发机构对接国际标准 推动建立结果采信互认合作机制 [3] 发展环境优化 - 强化科技服务要素保障 包括壮大人才队伍 优化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助力企业融资和降本增效 加强科技服务业品牌培育 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 [3] - 研究制定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方案 建立从初始验证到实验室验证的里程碑式筛选机制 鼓励高校院所搭建早期成果池 推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种子"清单 [3] - 建立从"技术经理人"到"项目经理人"的全过程服务机制 建立从"资金"到"资本"的接力式支持机制 [3] 区域发展计划 - 浦东新区将坚持"创新策源-创新转化-生态建设"的链式发展思路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4] - 探索设立浦东自然科学基金 引入企业联合基金模式 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投入 [4]
助力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上海开展“一次检测、多国认可”试点
快讯· 2025-05-22 15:04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 - 检验检测认证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和"桥梁",能促进贸易便利化并减少国际市场壁垒 [1] -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规模显著,2024年底机构数量达1488家,从业人员8.3万人 [1] -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行业2024年业务收入468.4亿元,占全国超8%的份额 [1]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化水平 - 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已在上海设立在华总部 [1] - 全球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中国代表处已落户上海 [1] - 上海以全国约2.5%的机构数量创造了全国超8%的业务收入,显示高效运营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