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计量
icon
搜索文档
补上制造业计量这个关键“小缺口”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7
政策文件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首个制造业计量政策性文件《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 标志着制造业计量工作进入政策引领、创新驱动新阶段 [1] - 计量深度融入制造业全流程 直接影响全产业链效能 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小缺口" [1] - 党中央国务院在《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已对制造业计量进行系统部署 [1] 计量体系建设现状 - 截至2024年11月 已构建2101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标准体系 布局66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覆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 [1] - 截至2025年5月 建成208项国家计量基准装置 计量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全链条 [1] 现存差距与挑战 - 标准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 关键共性技术受制于人 高端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2] - 国际标准话语权不足 计量供给与产业需求错配 测量数据应用不充分 [2] - 发达国家加大计量技术研发投入 全球计量格局加速重构 [2] 能力提升方向 - 推进法律规范体系修订 建立计量技术规范与先进技术研究协调机制 加大国际规则制定参与力度 [2] - 重点开展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突破高端仪器设备核心部件技术 [3] - 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 超前谋划前沿性标准物质开发 [3] 技术应用深化 - 推动计量技术融入制造业全生命周期 建立先进计量校准服务体系 建设国家级供需对接平台 [3] - 构建国家计量数据中心 实现数据融合共享 开展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体系建设 [3] - 加快分布式时间同步技术、时空敏感网络等数字计量设施建设 支持高校培养数字化计量人才 [3]
检测行业跟踪点评:制造业计量首个政策性文件发布,以精准计量驱动制造业创新
国信证券· 2025-07-17 23: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将加速计量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来需求升级及供给优化。需求侧,十大重点产业的研发、验证、量产环节将新增大量高端校准、系统级验证等需求;供给侧,新质生产力高准入、高资本、高技术门槛,头部企业或显著受益,有望加速提升市场份额及盈利水平 [3] 相关目录总结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 - 背景:我国制造业计量事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应用赋能不充分、创新升级较慢等短板,为落实规划部署,工信部制定该意见 [5] - 主要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推动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到2030年,制造业计量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7] - 强化有效供给:包括突破计量关键共性技术、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等6项任务,如创新量值溯源方法、研发高精度计量器具等 [8] - 深化应用赋能:提出创新计量服务模式、强化计量检定服务等4项任务,如支持“一站式”服务、加强服务效能评估等 [9] - 推动创新升级:有健全先进的计量管理、推动计量高端化发展等4项举措,如引导企业完善计量管理、推进计量智能化转型等 [10]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 背景:产业领域存在“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问题,计量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需国家统筹协调 [11] - 总体要求:以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梳理项目,解决关键计量问题,推动“三链”融合发展 [12] - 重点领域: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10个重点产业领域,基于国家战略导向、科技革命核心领域和现实产业需求确定 [12][13] - 实施路径:包括征集项目需求、建立项目库、遴选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实施、强化项目管理、推动成果转化应用6个方面 [14] 投资建议 - 广电计量:作为第三方计量检测龙头,计量业务受益新政策,中长期有望提速,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6] - 华测检测:是第三方综合检测龙头,经营业绩平稳增长,当前估值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6]
制造业计量领域首个政策文件出台 聚焦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第一财经· 2025-06-14 13:41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核心观点 - 制造业计量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 《意见》提出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2] - 到2030年实现制造业计量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2] 重点任务 技术突破与研发 - 在量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创新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突破"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难题 [1][7] - 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及成形验证,提高自主计量器具可靠性 [7]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加快重点领域核心基体研制,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7] 产业赋能与服务 - 支持计量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采用驻厂、驻园区等形式就近提供校准服务 [7][8] - 推动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专业计量站和校准实验室构建高效服务网络 [3][8] - 鼓励计量机构"随企出海"和多元化发展,推广"互联网+计量"模式 [8] 创新升级方向 -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进计量标准装置数智化改造,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4][8] - 全面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研究碳计量技术,探索"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计量体系 [4][8] - 引导仪器仪表企业建设绿色生产线,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8] 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组织宣贯培训确保任务落实 [5] - 加大资源投入,注重行业指导,深化国际合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