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整合

搜索文档
独家|钱文海将出任浙商证券董事长!
券商中国· 2025-10-15 18:17
10月15日,浙江交通集团宣布关于浙商证券人事任免决定:吴承根不再担任浙商证券董事长职务,到龄退 休;现任党委书记、总裁钱文海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浙商证券也将就此步入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词的新 阶段。 在吴承根掌舵的近二十年间,浙商证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地方券商,闯进全国中型券商中的前列。如今,钱文 海作为深耕金融领域多年的实干型管理者,亦已在推动市场经营、战略并购、资本运作等方面展现出了领导 力。 吴承根临危受命,掌舵近20年 现年60岁的吴承根,自2006年起深度参与并主导了浙商证券的重组。彼时,其前身金信证券因持续亏损陷入资 不抵债困境,行业排名位列60名之后,员工不足300人,网点集中于浙西南地区。 据介绍,钱文海兼任国都证券董事长,全面统筹两家机构的战略协同与整合发展。并购完成后,浙商证券的营 业网点总数也就此突破220家,构建起"长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发展格局,并补齐了公募基金牌照等关键业务短 板,全国服务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浙江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浙江交通集团旗下沪杭甬公司通过债转股方式控股重组,于2006年8月正式成立 浙商证券。吴承根临危受命,出任公司董事、总裁,后又升任董事长,成为这 ...
千亿信达证券董监高“换血”
新浪财经· 2025-10-01 10:09
核心人事变动 - 2025年9月26日,信达证券董事长由58岁的艾久超变更为56岁的林志忠,林志忠同时担任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 [1] - 此次董事长变更属于提前卸任,原定任期至2026年11月6日,提前约1年零2个月 [3] - 2025年8月以来,公司核心管理层密集调整,包括总经理祝瑞敏、董事刘力一离任,均公告为“工作安排调整” [3] 管理层变动背景与特征 - 高层变动主要发生在中央汇金于2025年9月初全面完成股权划转接管后的2个月内 [3] - 新任高管主要来自控股股东中国信达体系内部流动,体现控股股东强化管控的意图 [8][15] - 新任董事长林志忠拥有中国信达多地分公司管理经验及金谷信托董事长履历,一线经验丰富 [7][15] - 公司内部同时提拔一位“85后”副总经理程远,其拥有买方与卖方研究双重背景 [14]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214.9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7% [1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27.66%;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86% [18] - 公司净利润规模在行业中排名第27位,高于同属中央汇金旗下的东兴证券 [18] - 盈利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支出同比下降7.6%,以及业务及管理费减少0.61亿元 [18] 业务结构分析 - 投资收益成为核心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达10.45亿元,同比增长143.59%,占营收比重51.3% [19]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为7.57亿元,占比降至37.16% [21]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上半年为4.41亿元,同比增长25.28%,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 [21][23] -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显著承压,上半年为3512万元,同比下滑17.61% [23] 业务短板与挑战 - 投行业务面临IPO项目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近5年仅1家项目过会,当前储备项目为0 [23] - 公司通过资管产品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如中钨高新、多氟多、新天然气)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19] 子公司经营概况 - 主要子公司包括信达期货、信风投资、信达创新、信达澳亚基金、信达证券(香港)控股 [12] - 2025年上半年,信达期货总资产75.58亿元,净利润0.18亿元;信风投资总资产2.65亿元,净利润0.33亿元 [10] - 信达创新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从2024年同期的-858.43万元增长至0.19亿元 [11]
经济日报:券商整合是大势所趋
格隆汇· 2025-09-23 09:09
市场事件 - A股券商板块于9月21日集体高开[1] - 两家证券公司公告筹划以发行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1] - 此为今年以来非银金融业首个重大资产重组案例[1] 行业趋势 - 证券公司整合被视为大势所趋[1] - 整合背景是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1] - 行业面临资本市场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战略机遇[1] 战略方向 - 证券公司需回归投资银行本源并加快强强联合[1] - 行业需顺应做大做强大趋势以夯实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能力[1] - 行业需面对建设强大资本市场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大考验[1]
三大AMC高层变阵将收官?信达、东方高管就位,汇金系券商整合预期再升温
新浪财经· 2025-09-19 14:12
人事变动 - 中国信达新任总裁宋卫刚入职 待完成程序后正式出任 其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财政部 投资者保护基金及银河金控任职经历[1] - 中国东方执行董事 董事长由梁强出任 其拥有超25年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曾在中国华融 中国信达 中国东方 中国长城四家AMC担任高管[2] - 中国长城原董事长李均锋到龄退休离任 新任董事长人选尚未披露[2] - 中央汇金董事长由张青松接任 其曾在中国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任职[4][5] 股权划转 - 财政部将中国信达221.37亿股(占58%) 中国长城376.7亿股(占73.53%) 中国东方488.3亿股(占71.55%)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3] - 三大AMC正式纳入中投体系 财政部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中央汇金成为控股股东 但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属性和核心职能未调整[3] - 四大AMC成立于1999年 最初为剥离国有四大银行不良资产 化解亚洲金融危机风险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在港上市[4] 券商整合 - 中央汇金旗下拥有8家券商 包括长城国瑞证券 东兴证券 信达证券 中国银河 中金公司 申万宏源 中信建投和光大证券[5] - 中金公司总裁由王曙光接任 中国银河董事长由王晟出任 总裁由薛军就任[6] - 行业人士认为中央汇金可能推动中金与中国银河合并 或让中金和银河作为整合平台吸纳东兴证券 信达证券等AMC系券商[7][8] - 信达证券担任东兴证券2025年公司债主承销商 被视为整合前业务协同铺垫[8] - 整合可能面临利益协调 审批周期 市场波动 反垄断审查及非核心资产剥离等挑战[8]
盘点海通系研究大佬出走图谱 荀玉根、孙婷、李淼、李宏科、郑子勋… 国泰海通上半年分仓佣金跌四成
新浪证券· 2025-09-04 16:29
核心观点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持续面临人才流失与业绩压力 原海通证券多名首席分析师离职 尽管合并后新公司分仓佣金收入排名行业第二 但同比大幅下降42.22% [1][5] 人才流失情况 - 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于2025年9月3日转投国信证券 结束十四年海通生涯 合并后曾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和政策与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但任职不足半年 [2] - 原海通证券批零与社会服务联席首席李宏科、房地产首席涂力磊、互联网及传媒首席毛云聪、有色金属首席陈先龙执业信息均于2025年9月4日无法查询 [3] - 原固定收益研究首席郑子勋确认离任 执业信息已注销 合并后曾短暂担任固收团队联席首席 [3] - 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 原银行首席林加力转战国海证券 原非银金融首席孙婷加入东吴证券 原煤炭农业首席李淼出任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原建筑工程首席张欣劼和军工首席张恒晅加入西部证券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8.72亿元 同比增长78% 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 同比涨幅达214% 扣非归母净利润72.79亿元 同比增长60% [5] - 分仓佣金收入2.80亿元 排名行业第二 较2024年末提升6位 但同比降幅高达42.22%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员工总数18,654人 其中注册分析师287人 较年初原两家机构分析师总数314人减少27人 [5]
中央汇金实控的上市券商整合预期明显,券商航母呼之欲出!
搜狐财经· 2025-08-29 18:58
中央汇金战略布局 - 中央汇金实际控制6家上市券商 存在重组整合可能性以打造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券商航母 [1] - 证券行业存在同质性竞争问题 与国际投行存在差距 需通过提升行业集中度打造头部证券公司 [13] - 中央汇金控股6家券商体现中国资本市场国家战略棋局 推动头部券商做大做强做优建设世界级券商航空母舰 [18] 中金公司(601995) - 投行业务实力强大经验丰富 高端客户和国际业务突出 有投行贵族之称 [3] - 注册资本48.27亿元 中央汇金直接持股19.36亿股占流通股比例40.11%为控股股东 [3] 申万宏源(000166) - 主营机构业务与财富管理 研究能力突出规模宏大 有研究翘楚之称 [5] - 注册资本250.40亿元 中央汇金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48.93%为实际控制人 [5] 中国银河(601881) - 主营经纪与财富管理 拥有国内广泛零售网络与庞大客户基础 有零售之王之称 [7] - 注册资本109.34亿元 [7] 信达证券(601059) - 主营综合证券业务 背靠中国信达在不良资产处置及并购重组领域具优势 有AMC系券商之称 [8] - 注册资本32.43亿元 中央汇金通过中国信达间接持股25.51亿股占流通股比例78.67%为实际控制人 [8] 东兴证券(601198) - 主营综合证券业务 依托中国东方资产在纾困及特殊机会投资方面资源深厚 有央企券商之称 [10] - 注册资本32.32亿元 中央汇金通过中国东方资产间接持股14.55亿股占流通股比例45.00%为实际控制人 [10] 光大证券(601788) - 主营综合证券业务 背靠光大集团具业务协同与品牌影响力 有央企金控之称 [11] - 注册资本46.11亿元 中央汇金通过光大集团等持股48.70% [11] 业务协同整合 - 中金公司与银河证券合并可形成业务互补的全业务链投行集团 在投行经纪资管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13] - 东兴证券与信达证券整合可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资产证券化及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14] - 光大证券与申万宏源整合可发挥研究能力与综合服务优势 形成上海-新疆联动格局拓展业务区域 [16]
千亿券商并购!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8-25 12:19
收购进展与监管批复 -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于6月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证监会于8月22日正式核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变更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2][4] - 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向7家机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包括向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发行3.48亿股 向鲲鹏股权投资发行1.57亿股 合计发行约5.8亿股 [4] - 国信证券通过换股方式获得万和证券21.84亿股股份 占万和证券总股本的96.0792%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 [4] 交易时间线与推进过程 - 国信证券于2024年8月21日宣布拟发行股份收购万和证券53.0892%股权 仅半个月后即9月4日发布收购预案 [5] - 2024年12月6日国信证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2025年6月10日答复深交所反馈 6月19日获深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6] 战略目标与业务影响 - 收购旨在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优化国有金融资产布局 实现非有机增长 拓展国际化布局 提升协同效应和整体价值 [7] - 交易完成后国信证券主营业务不变 但可借助万和证券在海南的注册地优势及46家分支机构布局 把握海南自贸港政策机遇 提升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能力 [8] 财务业绩表现 - 万和证券2022年营收1.02亿元 2023年营收5.14亿元 2024年1-11月营收4.21亿元 2022年净亏损2.79亿元 2023年净利润6154万元 2024年1-11月净利润2920万元 [8] - 国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7.8亿至55.3亿元 同比增长52%至76% [9]
西部证券38亿鲸吞国融证券落定!千亿级券商整合潮涌向纵深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55
监管批复与整合进展 - 证监会核准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历时14个月的收购案正式获批 [1] - 西部证券需在一年内制定并上报具体整合方案 明确时间表 稳妥推进两家券商整合 [1][2] - 国融证券需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股权变更手续 西部证券付款后5个工作日内需向证监局报送凭证 [2] - 首创期货与西部期货的整合工作也需同步完成 涵盖业务融合、人员安置、风险管控等层面 [2] 行业并购重组动态 - 2025年以来券商行业并购重组明显提速 监管层鼓励通过并购做优做强 [3] - 国泰海通4月11日完成重组更名 国信证券6月19日获准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份 [3] - 并购案例加速反映行业内在需求 通过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集中度与竞争力 [3][4] 行业格局变化 - 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后将显著提升业务规模 有望跻身千亿级券商行列 [4] - 整合后的新实体将结合国融证券投行、资管优势与西部证券区域客户基础 形成综合竞争力 [4]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中小券商通过并入大型机构获得资源 大型券商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 [4]
证监会核准国融证券、国海证券变更主要股东
中国基金报· 2025-08-15 22:48
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 - 证监会核准西部证券成为国融证券主要股东,持股64.5961%(11.5亿股),陕西投资集团成为国融证券、国融基金、首创期货实际控制人 [2][3] - 整合后总资产预计接近1200亿元(西部证券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1047.84亿元,叠加国融证券资产增长及协同效应) [4] - 西部证券需在1年内提交具体整合方案,国融证券需30个工作日内完成股权变更 [3] - 业务协同显著:国融证券强于债券、投行业务,西部证券优势在财富、信用、自营投资领域 [4] - 合并后西部证券各项业务排名提升,经纪业务从50名升至28名,投行从83名升至31名 [6] 国海证券股东变更 - 证监会核准广投金控成为国海证券主要股东,持股4.82%(3亿多股) [6] - 广投集团股权结构调整:广西国资委将33%股权无偿划转至广西国控,持股比例从100%降至67%,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广西国资委 [7] - 国海证券强调股权划转不影响公司治理及日常经营,直接/间接持股比例未变化 [7] 区域与战略影响 - 西部证券通过收购深化华北布局(国融证券覆盖内蒙古、北京、上海),强化西部及全国业务协同 [4] - 西部证券称交易符合战略规划,可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5]
重要进展!又一千亿券商诞生
中国基金报· 2025-08-15 22:13
证监会核准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 - 证监会核准西部证券成为国融证券主要股东,持股64.5961%(11.5亿股)[1][3] - 陕西投资集团成为国融证券、国融基金、首创期货实际控制人[1] - 西部证券需在一年内提交具体整合方案,明确时间表推进与国融证券、首创期货的整合[3] - 国融证券需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股权变更手续,西部证券付款后5个工作日内需提交付款凭证[3] 西部证券与国融证券整合影响 - 西部证券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1047.84亿元,合并后总资产有望接近1200亿元[3] - 合并后西部证券将深化华北地区布局(国融证券主要覆盖内蒙古、北京、上海),增强全国业务协同[3] - 国融证券在债券、投行业务优势突出,西部证券在财富、信用、自营投资领域较强[3] - 财信证券测算显示合并后西部证券经纪、投行、资管、自营等业务排名显著提升[4] 国海证券主要股东变更 - 证监会核准广投金控成为国海证券主要股东,持股4.82%(3亿多股)[1][6] - 广投集团33%股权无偿划转至广西国控,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广西国资委,持股比例从100%降至67%[6] - 国海证券表示股权划转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及日常经营[6] 业务数据对比(部分字段因文档格式不完整) - 西部证券营业收入29亿元,归母净利润20亿元[5] - 国融证券营业收入74亿元,归母净利润87亿元[5] - 合并后营业收入27亿元,归母净利润25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