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定位

搜索文档
“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 新国标如何护航“小电驴”安全?
科技日报· 2025-09-03 13:07
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作为人们日常短途出行 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产品质量、安全性能影响重大。近几年,因电动自行车电池故障、非法 改装等引起的事故不时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标志、整车安全、机械安全、防火阻燃、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等提出明确要 求,如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5公里,给电动自行车行业戴上"紧箍咒"。 一问:限速同时如何保证安全?如何防止非法改装? "十次事故九次快",新国标对车速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一旦超 速,电动机将自动停止动力输出。 针对非法改装,新国标通过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 能,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有利于逐步减少乃至杜绝改装行为。 其中,"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是多部门发起的一项举措,指将车辆、电池、充电器绑定在同一个二维码 上,这个二维码相当于电动自行车的"身份证",可追溯管理。通过这一措施,保证生产销售、登记等前 端环节与骑行、充停、维修、回收等后端环节信息一致,实现全链条闭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明起实施丨为何要增加“北斗定位”?
搜狐财经· 2025-08-31 23:35
新国标核心要求 - 增强智能化功能 包括北斗定位 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1] - 通信模块需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 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并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 [9] - 9月1日后新生产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方可出厂 [11] 技术实施细节 - 采集车辆经纬度 速度 定位时间及电池电压温度信息 进行动态安全监测 [3] - 通过4G通信模块将电池电压电流 车速和定位信息发送至企业平台 [7] - 城市物流和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车必须加装北斗模块 家庭用车可选装 [3] 市场过渡安排 - 旧标准车辆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13] - 2025年12月1日起所有销售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标准 [13] - 建议消费者在过渡期内优先选择安全性更可靠的新国标产品 [13]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明起实施:时速不超25公里,超速自动断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21:39
新国标技术规范变化 - 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 [1] - 塑料总质量限制不超过整车质量5.5%以降低火灾风险 [1][2] - 电动机增加低速运行转矩要求 [1] - 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要求完善 车速超25公里/小时电机停止供电 [1][2] - 制动性能提升要求 刹车距离缩短50%且雨天防打滑 [1][2] - 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以增加续航 [1][2] - 新增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与产品一致性要求 [1] - 强制要求北斗定位/通信/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但私家车可关闭且不收费 [1][2] - 取消脚踏骑行装置强制安装要求 [1] - 明确鼓励安装后视镜 [1] - 要求生产企业标注建议使用年限于铭牌和合格证 [1] 新规实施时间安排 - 2024年9月1日起新生产电动自行车需符合新国标 [3] - 旧标准车辆销售过渡期至2025年11月30日 [3] - 2025年12月1日起所有销售产品必须符合新标准 [3] - 已购非标车不强制淘汰 地方政府可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更新 [4] 消费者选购指南 - 需查验车身CCC认证标志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5] - 核对产品合格证信息与实车一致性 包括整车编码和型号 [7] - 可通过扫描合格证二维码或登录cnca.cn平台验证证书真伪 [7]
一体化监测、建立健康档案 我国基本实现对重要河湖动态管理
央视新闻· 2025-08-27 08:15
河湖动态管理技术应用 - 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 人工智能 北斗定位 高点视频等技术打造河湖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 [1] - 违建等重点地物AI识别精度超过85% 北斗监控水下采砂深度达厘米级 [1] - 全国河道砂石采运实现一码通用 一码溯源 [1] 河湖管理覆盖范围 - 动态管理14万条河流 3000多个湖泊 3000多个采砂重点河段 [1] - 管理3万个岸线功能区 300万条河湖基础数据 [1] - 建立2.16万条河湖健康档案 实行一河一档管理 [2] 水域生态恢复成效 - 恢复连通湖泊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相当于200多个西湖 [1] - 划定岸线保护区 保留区3.31万公里 占规划岸线总长近70% [1] - 拆除违建15000多万平方米 铲除非法围堤2万公里 清理垃圾超1亿吨 [1] 问题整治成果 - 累计清理整治乱占 乱采 乱堆 乱建问题29.4万个 [1] - 实施退圩还湖 整治非法矮围恢复自然生态空间 [1] - 着力恢复河湖行蓄洪能力保障洪水顺利下泄 [1]
汽车:重卡北斗融合加速落地,保险数字化重塑风险定价新格局
民生证券· 2025-08-06 17: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强于大市(维持)[7] 核心观点 - 北斗强制装机与保险数字化推动重卡产业链升级,政策进入兑现期,补贴集中落地有望带来大规模装机需求[4] - 硬件端加速上车,数据要素逐步具备变现基础,产业规模化发展由此展开[4] - "重卡+北斗终端"模式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平台优势迎来快速发展,装机规模与数据增值是中长期关注的两条主线[4] - 重卡行业完成深度调整后进入结构性修复阶段,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8%,呈现温和复苏态势[8] - 北斗定位技术从2G/GPS时代迈入5G+北斗融合应用新阶段,政策强制时间线明确推动终端装机加速[8] - 重卡保险市场供需错配严重,依托北斗终端采集的高频数据构建精算与风控闭环成为解决困局的关键路径[9] 目录总结 1. 北斗定位规模化落地,推动重卡行业结构升级 - 北斗强制装机为重卡加装厘米级定位与智能视频"数字底座",驱动车辆管理从人工经验走向实时数据[15] - 重卡行业处于销量向上修复阶段,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8%,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16] - 重卡行业经历两轮快速增长阶段,2025年销量持在90万辆左右,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回升至5.8%[17] - 在"国六"排放标准切换与新能源政策推动下,国内重卡新车市场逐步从传统柴油车型向"国六+新能源"双主导结构转型,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接近20%[19] - 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有望带动大量工程用车需求,拉动重卡市场[22] - 中国重型载货车保有量自2021年起进入高位稳定阶段,2025年以来有望保持稳定[24] - 国内重卡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头部五家企业长期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2025年1-5月前五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2.9%[25] - 北斗定位与智能视频终端大规模装机推动重卡从"网联试点"迈向"商业兑现",产业链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30] - 中国重卡通信与定位技术迈向"5G+北斗"融合新时代,2025年"5G+北斗"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进一步普及[31] - 政策助力北斗车载终端加速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应用,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在成本、性能、安全及政策导向等多维度具备优势[34][35] - "北斗+重卡"产业链形成从政策驱动到数据变现的完整闭环路径,行业迈入投资回报期[38][39] 2. 重卡保险困局与数字化破题路径 - 重卡保险市场面临高风险、高赔付与上险难等困境,传统模式难以为继[42] - 重卡保险市场供需错配日益加剧,事故风险高、赔付率高导致保险公司持续收缩承保范围[44] - 重卡业务在车险市场的保费占比约12%,但大量新能源重卡仅能投保交强险,商业险种普遍面临投保受限[45] - 保险公司承保意愿持续下降,新能源货车赔付率较燃油车高出约40%[47] - 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重卡风险难以量化,定价机制僵化、运营风险高企使得承保意愿持续下滑[48] - 统筹互助机制扩张带来新的风险隐患,部分组织频繁出现卷款跑路、赔付无保障等问题[49] - 政策推动北斗终端强制安装,监管端鼓励风险系数下调指标,推动重卡车险风控数字化转型[52] - 借鉴海外UBI模式构建数据驱动的差异化管理体系,特斯拉UBI模式有效提升风险定价精准度和理赔效率[53][54] - 险前利用北斗终端数据构建个性化定价体系,险中实现实时风控与智能定损,险后构建驾驶行为风险画像[57] - 北斗大数据平台盈利模式涵盖"布终端、搭平台、建生态、强服务"四个环节,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58][60] 3. 投资建议 - 重卡产业链迎"北斗强制装机+保险数字化"双驱动升级,政策红利加速释放[61] - 销量修复叠加排放升级,具备技术积累与供应链优势的整车龙头有望率先兑现量价红利,推荐潍柴动力、中国重汽[61] - 装机基础逐步夯实后,数据要素交易空间有望打开,建议关注深耕北斗规模化应用的信息发展[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