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泥湾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 的好江南……"196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复制纪录片《南泥湾》时,将脍炙人口的歌曲《南 泥湾》编入其中。从荒山无人到陕北江南,过往岁月铺陈开来,点亮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1942年,延安电影团,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前身,用黑白胶片,将三五九旅"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定格为永恒的光影。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扫荡"和"清乡",采取"三光"政策。国民党 顽固势力同时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 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 同志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以边生产、边打仗的方式应对困境。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号召,"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毅然前往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带 进行屯垦。这些英勇的战士在各项生产建设中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伟大奇迹,将原本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 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被中共中央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图为纪录片《 ...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 与祖国同频共振,垦荒者,正青春!
央视网· 2025-05-01 10:52
央视网消息:百年岁月流转,青春热血未改。回望历史长河,一代代青年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时光奔涌向前,青春身影始终在 接力奋进。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见证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南泥湾,曾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荒 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它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来看第一集《垦荒者 正青春!》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温室舱里,科研团队正在对饲草作物——苜蓿的幼苗展开研究,这些"小草"却有着大作为。据中国科 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乐捷介绍,别看是个"小草",它的蛋白质很高,能替代大豆饲料作物。每年,我国进口的大豆一个作用就是榨 豆油,剩下的豆粕就是作饲料。苜蓿是非常好的饲草,而且可以利用盐碱地种饲草、养牛、养羊,人才有肉吃。一定要把饭碗端在自 己的手里。当下,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八十多年前抗战时期,4万爱国青年冒着炮火逆向而行,从各地奔赴延安,追寻救国曙 光。乐捷的祖父乐天宇就是其中一名。 垦荒者,正青春,一代又一代接力奋斗!2009年开始,派往曲周县的垦荒队迭代成为中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农大的研究生在这里 种田、 ...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丨从“烂泥洼”到“陕北好江南” 垦荒者凭啥能行?
央视新闻· 2025-05-01 10:00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温室舱里,科研团队正在对饲草作物——苜蓿的幼苗展开研究,这些小草,却有着大作为。 百年岁月流转,青春热血未改。回望历史长河,一代代青年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时光奔涌向前,青春身影始终在接力奋进。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见证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南泥湾,曾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荒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 它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今天来看第一集《垦荒者 正青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乐捷:别看是个小草,蛋白质很高的,能替代大豆(饲料作物)。我们每年进口的大豆一个作用就是榨豆油,剩下的豆粕就 是作饲料的。苜蓿就是非常好的饲草,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盐碱地去种,饲草去养牛养羊,然后人才有肉吃。一定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当下来说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要坚持这种优良的传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抗战时期,4万爱国青年从各地奔赴延安,寻求救国曙光,乐捷的祖父乐天宇就是其中一名。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讲解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困难,边区的青年人以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