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艰苦奋斗
icon
搜索文档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凝心聚力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 马明龙主持并讲话
镇江日报· 2025-08-22 07:45
马明龙指出,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要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 民族工作全过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做 好对口支援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马明龙强调,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 要求。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过紧日子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 坚持下去,加大制度刚性约束力,坚决防止执行走样,将"真金白银"投向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的关键领 域,以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记者 单杉) 8月21日下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全面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 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抓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再学 习再深化,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优 ...
新华全媒+|“我要把大生产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红色纪念馆的农民讲解员素描
新华社· 2025-08-07 23:13
纪念馆运营 -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展示1943年华池县军民大生产的场景,包括战士用日军炮弹壳打制的农具等历史文物[3] - 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从2010年6月起任职,月收入从油田的4000元降至1800元,但认为这是"从金窝跳进精神窝"[3] - 王有功通过走访周边村庄收集口述历史,如录制老人演唱的《纺线谣》用于讲解[4] 讲解与服务 - 王有功的讲解从初期照本宣科发展为融入拉家常风格,并加入陇东民歌演唱,增强感染力[5] - 2021年接待高校研学团时,王有功借来"斗"和"石"等工具还原历史场景,使学员更直观理解[7] - 甘肃南梁干部学院评价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记忆是"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创业密码"[7] 管理与维护 - 王有功记录"红色账本",显示其修复农具47件次、整理口述史40多篇、编写讲解词数万字[8] - 每日工作包括清晨六点检查消防设备、八点擦拭展柜、九点接待游客,持续五千多天[8] - 暴雪天气中,王有功连夜赶回纪念馆检查管线,次日带伤完成讲解[8] 社会影响 - 一位七七〇团老战士评价王有功的讲解"让那些岁月又活过来了"[7] - "00后"青年参观者称纪念馆为"永不褪色的精神灯塔"[9]
过“紧日子”是为了百姓“好日子”
经济日报· 2025-07-02 08:47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制度约束以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和发展领域[1] - 政策明确要求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将节约资金精准投入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3][5] - 202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同比降低3.32%,同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8.4%以保障基层民生支出[5] 艰苦奋斗的历史传承与新时代实践 -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2] - 2013年首次出台《条例》后,通过规范经费管理、差旅接待等遏制"舌尖浪费""车轮铺张"等现象[2] - 新时代需结合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治理效能[4] 制度体系建设与执行强化 - 要求完善经费管理、办公用房等配套细则,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6] - 纪检监察机关将加强监督执纪,重点查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6] - 通过制度刚性解决作风问题,确保节约政策长效化[5][6] 经济发展与民生投入平衡 -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需长期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4] - 节约不等于降低服务质量,而是转变拼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4] - 政策导向强调通过节用裕民增强群众获得感,重点保障教育、就业、环保等民生领域[5]
徐曙海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 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动真碰硬推进学习教育整改整治
镇江日报· 2025-06-27 07:22
政府会议核心议题 - 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要求保持优良作风深化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1] - 提出严格带头过紧日子 腾出资金用于发展和民生 以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向上 [1] 教育发展部署 -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2] - 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 [2] 安全生产管理 - 重点排查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领域风险隐患 强化源头管控和审批安全红线 [3] - 要求完善企业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预案体系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 整改整治工作 - 强调整改整治需结合学习教育 通过开门整改让群众看到实效 并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成果 [2]
“紧日子”与“好日子”(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02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政策解读 - 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制度约束以推动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 [1] - 政策核心逻辑为通过压缩行政开支将财政资源倾斜至民生领域,实现"紧日子"与"好日子"的辩证统一 [1][3] 财政资金调配案例 - 象山县2024年GDP达942.99亿元、财政总收入116.42亿元,但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而非政府形象工程 [3] - 四川大凉山将节省经费用于改善群众居住出行条件,甘肃定西实施15项农村供水项目惠及122万人 [4] - 脱贫攻坚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1.6万亿元(2016-2024年) [4] 政策实施成效 - 宁波象山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第53位,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显著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3]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推动反"四风"与民生投入形成"政府开支减、民生福祉增"的良性循环 [4] (注:原文未涉及企业或行业数据,故未提取相关内容)
华为有“道”:任正非的哲学,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藏!
搜狐财经· 2025-06-09 21:56
管理学习误区 - 当前针对老板和管理层的课程过多,80%的时间被浪费,内容过耳就忘且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1] - 许多课程讲师自身理解不清,导致学员更加困惑,按此管理易出错 [1] - 有效管理学习需结合体系化经典与实践,理论脱离实践则无意义 [1] 华为管理核心 - 华为管理强调"道"而非单纯"术",内功心法比招式更重要,早期发展阶段优先规模而非管理 [3] - 华为在规模扩大后引入IBM管理体系,但通过自身文化融合避免成为IBM复制品 [3] - 企业文化是华为跨国成功关键,融合中西文化精髓并通过《华为基本法》确立独特性 [5] 华为文化内涵 - 核心价值观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客户是企业存在唯一理由 [7][8] - 奋斗文化是华为灵魂,包含思想劳动与价值创造,物质与精神文明需相互促进 [5][8] - 企业文化涵盖知识、技术、管理等多维度,是比资源更持久的竞争力源泉 [5] 思想建设方法 - 信息爆炸时代需建立先进思维模型,通过深度阅读公司文件吸收思想能量 [10] -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体现非正式沟通价值,放松环境更易激发真知 [10] - 哲学是战略方向基础,正确思想引导组织架构与流程设计 [10][11]
自觉涵养良好家风
人民日报· 2025-06-09 09:1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因此本次分析无适用输出内容。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关键因素,铺张浪费会损害党风政风和党群联系[1] - 奢靡之风与腐败密切相关,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需通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整治[1] - 历史经验表明勤俭兴国、奢靡败家,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始终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并赋予新时代内涵[1] 中央八项规定的成效与影响 - 党中央通过中央八项规定从"小切口"入手,刹住奢靡之风,攻克顽瘴痼疾,形成全党全社会尚俭戒奢风尚[2] - 奢靡享乐与家道国运相关,奢侈浪费是贪欲之始和腐化温床,许多干部腐化始于攀比享乐问题[2] - 奢靡之风常与贪污腐败交织,从小节失守发展为"舌尖浪费、车轮腐败、会所歪风",最终导致贪赃枉法[2] 当前阶段的政策导向与要求 -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时期仍需坚持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国家地位未变[3]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紧日子"要求,体现党中央发扬优良作风的决心[3] - 需以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为抓手,压缩奢靡之风空间,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善[3] 具体实施措施 - 善教善学:将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作为政治任务,领导干部带头"过紧日子"并示范节约[4] - 严查严管:紧盯隐形变异铺张浪费,强化制度执行,奢靡之风与腐败问题同查同治[4] - 立行立改:对社会突出问题即知即改,狠刹奢靡之风作为"三不腐"基础工作抓实[4]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 与祖国同频共振,垦荒者,正青春!
央视网· 2025-05-01 10:52
行业研究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发现苜蓿作为高蛋白饲草可替代进口大豆饲料作物 利用盐碱地种植饲草可促进畜牧业发展 [3] - 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县通过科技小院模式实现粮食增产 研究生驻点研发使全县亩产突破1吨粮食作物 形成中低产田增产样板 [13][15] 公司研究 -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团队自1973年起持续改良盐碱地 七位教师押粮本驻点研发 通过挖渠治土使小麦玉米产量提升 解决当地口粮问题 [11] -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焦小强带领科技小院团队扎根曲周15年 研发农民易接受技术 通过田间实践培养农业人才 形成"论文写在地头"的创新模式 [13] 技术突破 - 延安时期乐天宇团队采集2000多个植物标本 系统研究植被气候条件 为南泥湾垦荒提供科学依据 [7][9] - 曲周实验站创新堆肥追肥技术 研究生驻点优化种植管理 推动粮食单产持续提升 [13][15] 历史传承 - 南泥湾垦荒精神延续至现代 中国农业大学传承改土治碱技术 形成跨世纪科研接力 [9][11] - 科技小院模式实现产学研结合 培养出焦小强等新一代农业专家 技术推广覆盖全国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