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

搜索文档
沙漠育草、戈壁追光、疆算东送!看科技如何赋能新疆向新向绿
南方都市报· 2025-10-03 16:16
七秩风华,山河新篇,天山南北气象万千。 钱志明(右)在其种植的苜蓿地下滴灌水沼液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田间。记者吕虹 / 摄 丝路之所盛,一程接一程。作为亚欧通衢、古丝路枢纽的新疆,千年之后依然是东西交汇的桥梁。今 天,这里流动的不止是农牧商货,更有能源的洪流、算力的脉动。 曾经"驴马慢"的边陲,如今在无人机巡田、大数据溯源、新能源并网等新质技术加持下,传统农牧业焕 发智慧生机,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兴起。 9月19日—25日,南都记者随中国科协主办、新疆科协承办的"丝路聚英才 助力辉煌70周年"中央媒体 团,踏上了一段跨越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多地的科技之旅。从呼图壁苜蓿科技小院的精准滴灌, 到哈密塔式光热定日镜在戈壁滩连成的"银色海洋";从吐鲁番依托清洁煤电的化工循环产业链,再到伊 吾县算力平台的云端赋能,每一处都闪耀着科技的力量,诉说着新疆"今非昔比"的辉煌变迁。 资源决定起点,创新决定未来。行走在天山南北,记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科技工作者以智慧为犁,以汗 水为种,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建设者们,在祖国西陲播撒下绿色科技创新的 火种,点燃新质产业升级的引擎,绘就了一幅幅"科技兴疆"的壮美画 ...
我国治沙有多牛?西北大漠变身“菜篮子” 蔬菜直销粤港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0 16:20
中国生态修复与治沙成就 - 中国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25% [1] - 甘肃武威举办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研修班 埃及 伊拉克等36名官员技术人员参与学习光伏治沙等技术 [1] - 培训班已举办41期 培训1000多人次 涉及亚非拉美中东欧等59个国家 [2] 沙漠农业与产业发展 - 甘肃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蔬菜2000斤/亩 订单销售价5元/斤 年产值达2000万元 [2] - 产业园流转土地1万亩 建成380公里环绿洲锁边林草带 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2][3] - 新疆和田应用"沙膜"生物技术种植苜蓿 亩产达600公斤 年收3-4次 可供1000只羊全年饲料 [3][4] - "沙膜"技术推广至新疆内蒙古等地超3万亩 企业投入资金1亿多元验证技术可行性 [3][4] 防护林建设与粮食增产 - 辽宁昌图县建设21万亩农田防护林网 形成872块500×500米方田 保护95%耕地(400万亩) [5][6] - 防护林堵住141个风口 固定500多个流动半流动沙丘 粮食总产量自2019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 [6] - 治沙后昌图县亩产从72公斤提升至当前水平 彻底改变风沙刮走种子的减产局面 [5][6] 国际技术合作与认可 - 埃及研究员称赞光伏治沙为"双赢典范" 约旦官员认定中国为防沙治沙领域引领者 [1] - 埃及农业专家表示将从中国实践经验中获益 计划在埃及推行成功经验 [2] - 中国治沙技术通过国际研修班向59个国家输出 培训内容涵盖植被恢复 生态保护与沙产业融合 [1][2]
沙漠里养海鲜、种水稻?科技助力新疆“点沙成金”变身鱼米之乡
央视网· 2025-08-17 10:55
沙漠治理与产业发展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2024年上半年投入20.14亿元财政资金巩固成果 [1] - 沙漠治理孕育出"绿富同兴"的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水产养殖、水稻种植等新产业 [1] 沙漠水产养殖业 - 和田地区成功在沙漠边缘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养殖螃蟹、鱼虾等水产品 [3] - 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水质PH值从9.5-11调整至7.5-8.5,解决养殖难题 [5] - 2024年和田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产值3.8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均工资3600元以上 [5] 沙漠水稻种植业 - 和田稻香村在沙漠边缘成功种植万亩水稻,克服沙荒、土碱、水缺三大挑战 [6][8] - 通过改土治水攻坚小组的努力,水稻亩产提升至约600公斤 [8][10] -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4600元 [10] 沙漠节水农业 - 策勒县采用喷灌节水系统种植玉米,相比漫灌节水30%-50%,每100亩节省千元成本 [12][14] - 形成"种植+养殖"一体化产业链,引入苜蓿等适合沙地生长的作物 [16] 多元化种植模式 - 津南新村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等多元化种植,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6] - 墨玉县种植3.4万亩棉花,皮山县等地发展10万亩中药材基地 [18] - 于田县种植10万株玫瑰,全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达184.5万亩,年产值43.7亿元 [18]
沙漠海鲜、沙漠水稻?塔克拉玛干的新产业颠覆你想象
央视网· 2025-08-17 07:17
沙漠治理与产业发展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 巩固沙漠治理成果[1] - 2024年上半年新疆财政投入20 14亿元用于沙漠锁边工程[1] - 沙漠治理带动"绿富同兴"产业发展模式 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格局[1][11] 沙漠水产养殖 - 和田地区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水质pH值从9 5-11调整至7 5-8 5 实现沙漠海鲜养殖[3] - 2024年和田水产品产量达1 2万吨 产值3 8亿元[3] - 重度盐碱地改造后创造就业岗位 员工月均工资超3600元[3] 沙漠农业创新 - 稻香村通过改土治水攻坚 水稻亩产提升至600公斤[5] - 沙漠玉米种植采用喷灌技术 较漫灌节水30%-50% 每100亩节省成本千元[7] - 策勒县形成"种植+养殖"产业链 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9] 多元化种植体系 - 和田地区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等多元种植 墨玉县棉花达3 4万亩[9] - 皮山县/民丰县建成10万亩中药材基地 于田县培育10万株沙漠玫瑰[9] - 新疆沙区特色作物总面积达184 5万亩 沙产业年产值43 7亿元[11]
沙漠里也能养海鲜、种水稻?看新疆如何“点沙成金”
央视新闻· 2025-08-17 05:31
沙漠治理与生态建设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有效遏制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 [1] - 2024年上半年新疆投入20.14亿元财政资金巩固治沙成果,形成"绿围脖"生态屏障 [1] - 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养殖水体pH值从9.5-11调整至7.5-8.5,破解沙漠水产养殖难题 [3] 沙漠特色农业产业化 - 和田地区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产值3.8亿元,"沙漠海鲜"养殖形成规模产业 [3] - 稻香村通过改良沙荒、土碱、水缺问题,实现水稻亩产600公斤,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600元 [9][11] - 策勒县采用指针式喷灌技术节水30%-50%,每100亩节省成本千元,建成沙漠玉米种植基地 [14][16] 多元化种植与产业链延伸 - 形成"种植+养殖"模式:梭梭/红柳防护林改善玉米生长,苜蓿种植支撑畜牧产业链 [13][18] - 津南新村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多元化种植,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21] - 全疆沙区特色作物种植达184.5万亩,涵盖棉花(墨玉县3.4万亩)、玫瑰(于田县10万株)、中药材(皮山县/民丰县10万亩)等 [20][23][25] 沙产业经济规模 - 新疆沙产业年总产值达43.7亿元,实现从生态治理到经济产出的"绿富同兴"转型 [25][27] - 沙漠养殖/种植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如水产基地提供月薪3600元以上的本地就业机会 [7]
科技助力点沙成“金” 生态蜕变尽显“智慧”底色
央视网· 2025-08-16 14:19
甘肃民勤现代农业发展 - 甘肃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学斗、青仔、黑叶白等10多个品种蔬菜,每亩产量约2000斤,订单销售价每斤5元,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5] - 产业园通过冷链运输将60吨新鲜蔬菜在38小时内运抵粤港澳大湾区市场[3] - 当地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生产出颜色翠绿鲜亮、味道清香爽口的蔬菜,受到大湾区市场欢迎[7] - 产业园流转周边村镇土地1万亩,搭建育苗日光温室,实现四季蔬菜供应,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10] 新疆和田沙漠农业技术应用 - 新疆和田采用"沙膜"生物技术种植苜蓿,该技术使沙粒具备土壤化结构并保水,苜蓿根系可深入沙漠20多厘米[15][16] - 苜蓿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年收3-4次,饲料可供1000只羊全年食用[22] - 企业已投入1亿多元验证技术可行性,在新疆、内蒙古推广面积超3万亩[22] - 计划通过5-8年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实现沙漠变良田[18] 辽宁昌图县治沙成效 - 昌图县建设21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形成8720块500×500米方田,防护耕地面积达400万亩(占全县耕地95%)[27] - 防护林堵住141个风口,固定500多个流动半流动沙丘[32] - 粮食总产量从过去亩产72公斤提升至稳定在50亿斤以上(2019年起)[22][32] - 科尔沁沙地南缘形成绿色屏障,农田被茂密"树墙"分割保护[29][31]
沙漠上种出一片绿色
人民日报· 2025-07-30 06:42
农业开发与生态治理 - 新疆昆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推平沙丘并安装喷灌系统 开发近2000亩土地种植燕麦和苜蓿 [1] - 采用燕麦与苜蓿十字交叉套种模式 燕麦苗为苜蓿挡风 苜蓿具备固氮能力和发达根系 可改善土壤肥力并实现固沙效果 [1] - 大型指针式喷灌系统实现水肥协同调控 科学精准提供水分 苜蓿生长周期达5年且每年可收割4茬 [1] 作物产量与经济价值 - 当前燕麦亩产量预计达320公斤 苜蓿4茬亩产量超1.2吨 [1] - 燕麦销售价格为1300元/吨 苜蓿销售价格为2200元/吨 [1] - 作物收割后加工为青储饲料 并通过秸秆还田及有机肥施加实现沙土土壤化改造 [1] 土地治理规模与成效 - 二二四团已形成13.1万亩挂果枣园和10.9万亩防风林 构建防风屏障 [2] - 22.9万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累计完成沙地治理面积240平方公里 [2] - 沙漠化土地经治理后具备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潜力 [1]
科技赋能饲草产业打造“高原草都”
新华财经· 2025-07-25 15:10
行业背景与发展战略 - 德令哈市利用特殊地质条件发展饲草产业,打造"高原草都",将盐碱地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1] - 当地政府制定《饲草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和《中国高原草都行动方案》,提出"一托六"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饲草产业+龙头/科研/种业/品牌/资金/文旅)[2] - 2025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12.5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39.22万亩的32%,主要品种为苜蓿4.5万亩/燕麦4.7万亩/食葵2.8万亩/青贮玉米0.56万亩[3] 企业技术与生产突破 - 奔盛草业实现盐碱地苜蓿一年三收,头茬亩产干草200公斤,全年亩产青干草超700公斤,苜蓿粗蛋白含量达20%以上,饲喂价值180以上[1] - 公司筛选出8个盐碱地适生饲草品种,研发"避盐播种""生物移盐"等核心技术,使盐碱地出苗率75%、越冬率86%,耕层土壤含盐量降低40%-50%[2][3] - 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翻转犁/驱动耙/播种机等),年均改良盐碱地超万亩,亩产干草从120千克提升至450千克[2][3] 产业经济效益 - 2024年德令哈市人工饲草总产5.38万吨,产值0.82亿元,预计2025年单产:苜蓿600公斤/燕麦450公斤/食葵500公斤/青贮玉米3000公斤[3] - 优质饲草料可满足2.7万头牦牛或10万只藏羊养殖需求,支撑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4] - 形成"饲草源头产业+草食畜牧业"协同发展模式,促进草畜平衡并降低天然草场压力[4][5] 生态与社会价值 - 盐碱地改良使戈壁变绿洲,土壤抗风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提升,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趋势[3] - 获得耐盐小黑麦种质资源20余份,示范推广盐碱地饲草种植超2000亩,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可复制模式[3][5]
USDA干旱报告:美国大豆受干旱影响区域减少 会否对美豆价格影响几何?
金十数据· 2025-07-18 02:52
谷物方面 - 硬质小麦41%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 [3] - 春小麦36%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增加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 [4] - 冬小麦30%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增加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 [5] - 玉米9%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下降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 [6] - 大豆7%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下降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 [7] - 大麦59%产区处于干旱状态,与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 [8] - 高粱7%产区处于干旱状态,与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9] - 水稻1%产区受干旱影响,与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持平 [10] 经济作物方面 - 棉花3%产区处于干旱状态,与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 [11] - 花生1%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12] - 向日葵8%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 [13] - 甜菜39%产区处于干旱状态,与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36个百分点 [14] - 甘蔗30%产区处于干旱状态,与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30个百分点 [15] 饲料与牲畜方面 - 干草18%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 [16] - 苜蓿30%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降低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 [17] - 牛15%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降低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持平 [18] - 羊29%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9个百分点 [18] - 奶牛22%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增加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 [19] - 猪4%产区处于干旱状态,较前一周下降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19] 分析与展望 - 大豆中西部主产区墒情改善但北达科他州持续严重干旱,30厘米土层湿度仍低于历史均值18% [22] - 玉米干旱面积降至9%,但西部玉米带持续极端干旱,土壤湿度仅达作物需水临界值的65% [23] - 棉花仅3%棉田受旱情困扰,同比暴跌16个百分点,但需警惕铃期高温风险 [24] - 春小麦36%产区深陷干旱,北达科他州76%麦田处于D2+以上干旱,土壤有效水分不足需求一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