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消费

搜索文档
新能源及储能政策解读及热点分析
2025-10-16 23:1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新能源(风电、光伏)、储能、绿色氢氨醇等可再生能源领域 [1] * 公司类型涉及新能源发电企业、储能技术及系统集成商、高耗能企业等 [2][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新能源政策与市场转向 * 核心痛点在于消纳和电价 三北地区如新疆、甘肃、蒙西光伏限电量已超过40% 部分甚至高达50% [2] * 136号文取消全额保障性收购 电网不再承担未能上网电量的责任 促使市场需扩大非电应用(如绿色氢氨醇)以确保消纳 [1][2] * 文件首次提出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 考核重点用能企业 推动高耗能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 [1][2] * 预计“十五”期间风光装机规模将保持在250GW/年左右 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强调质量与数量并重 [1][2][3] 绿色氢氨醇发展前景与经济性 * 绿色氢氨醇是能源转型中不可替代领域的重要解决方案 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占比约28%-29% 计划2025年提升至65%-70% 但冶金、船舶燃料等领域无法完全依赖绿电 [4] * 煤制氢成本约10元/吨 风光制氢成本原为18-20元/吨 但蒙西地区利用高效风光资源 绿电制氢成本已降至12-13元/吨 接近煤制氢成本 [4] *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 “十五”期间绿色氢安全经济性将进一步凸显 [4] 储能产业现状与政策驱动 * 储能产业处于关键转折点 2025年容量补偿/电价政策成为焦点 原有商业模式(融资租赁、峰谷套利)难以为继 [5][6] * 2025年储能市场爆发性增长主要得益于蒙西地区出台的发电量补贴政策 每度电补贴0.35元 [7] * 蒙西政策使储能项目年收入可达55%-60%以上 一个10万千瓦、2小时储能项目年总收益可达3,300万元以上 收益率约25% [7][15] * 蒙西采取激进政策原因包括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当地抽水蓄能等调节能力缺乏 [8] * 蒙西政策引发其他省份效仿 甘肃执行每千瓦330元的两年期限电价政策 宁夏从2025年100元提高至2026年165元 [9][10][12] 储能市场未来预期与区域差异 * 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预计新增装机45-50GW 时长接近2.5小时 [2][11]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2亿千瓦以上 每年至少新增45GW左右 2030年预计可达350GW 总存量超6亿千瓦 [2][11] * 各地区收益差异大 蒙西收益最好(收益率25%) 其次是甘肃(总年收入近3,000万元 收益率12-13%) 新疆基本盈亏平衡 山东、宁夏、安徽、辽宁等地收益未达标 [15][16] * 未来收益率受边界条件变化影响 如农网补偿标准提高、补偿年限延长、现货市场调用频次增加 2025年1-8月新金属掉电品质比去年同期提升至少10% [16] 储能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抽水蓄能发展空间有限 预计2030年装机达1.5亿千瓦左右 [19] * 锂电池(特别是磷酸铁锂)成本较低、技术成熟 目前集成成本约每瓦时0.7-0.8元 占比超95% 预计2027年仍占85%以上市场份额 [19][23] * 压缩空气储能是重要发展方向 液流储能灵活性强但成本高 经济性未达标 飞轮、超级电容等满足局部调频需求 [19][20] * 未来三至五年内 以大规模长时储能为主的发展趋势明确 [20] 工商业储能与其他风险 * 工商业储能预计平稳有序增长 主要依赖峰谷价差套利 但随供需缓和 价差缩小及调用频次减少 盈利能力受限 [21] * 全国80%以上工商业用户集中在浙江 通过峰谷价差超过0.6元/千瓦时实现盈利 江苏也有条件但发展速度不如浙江 [22] * 政府一般不承担储能调节成本 由发电企业或工商用户分摊 风险点包括安全性问题、竞争关系导致的容量电价下降、以及现货市场价格被压缩 [24] 光伏行业与储能需求关联 * 新能源订单入市后各省限价措施产生反内卷效果 上游硅料涨价压力由市场需求决定 [25] * 未来可能通过非光伏组件部分实现反内卷 确保真实成本(组件、建设、逆变器等综合成本约0.25-0.26元/千瓦时)得到合理考虑 [25][26] * 风光装机速度放缓(年增200-250GW)使储能需求减弱 若提升至300-400GW则迫切性增加 [27] * 中国与国外储能需求差异显著 中国拥有强大特高压电网可实现省间网间互济 欧洲和美国电网老化、互联较少对储能依赖度更高 [28] * 新型储能只是中国众多调节方式之一 并非唯一选择 但局部地区如甘肃、新疆因网间互联小且煤电占比大 需求迫切 [28][29] 其他重要内容 * 存量储能项目在容量租赁合同到期后 不再享受新容量租赁政策 若签订新租赁合同则须放弃原有容量电价补贴 不能重复享受 [17] * 136号文发布前已备案核准但未建成项目 若已签合同可继续履约 否则需新协议 发布后新建项目只有独立储能侧才能享受谷峰电价 [18] * 系统集成商及其他厂商未来三年发展前景良好 2026年预计有产能跟进 需关注安全性问题(如液冷、空冷等新型冷却方式)及潜在产能过剩风险 [23][24]
A股指数集体低开:沪指跌0.29%,有色金属、稀土永磁等板块跌幅居前
凤凰网财经· 2025-10-16 09:36
受摩根士丹利和美国银行等金融巨头强劲财报推动,标普500指数在震荡中收高。与此同时,投资者持 续关注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最新进展。截至收盘,道指跌17.15点,跌幅为0.04%,报46253.31点;纳指 涨148.38点,涨幅为0.66%,报22670.08点;标普500指数涨26.75点,涨幅为0.40%,报6671.06点。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7%,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新东方涨超10%,世纪互联涨超4%,哔哩哔 哩涨超2%,阿里巴巴、小鹏汽车、百度、京东涨超1%,爱奇艺跌超3%。 凤凰网财经讯 10月16日,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29%,深成指低开0.42%,创业板指低开 0.58%,有色金属、培育钻石、稀土永磁等板块指数跌幅居前。 | | | | | | 沪深京重要指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称 | *● | 最新 | 涨幅% | | 涨跌 | | 息手 | 现手 | 金额 | | 上证指数 | | 3900.68 | -0.29 | -11.53 | 646 ...
可再生能源消费征求意见稿解读及行业近况交流
2025-10-15 22: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可再生能源行业 包括电力与非电领域 如风电 光伏 氢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等[1] * 文件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高耗能行业 如钢铁 水泥 电解铝 以及新兴用电领域 如数据中心 多晶硅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文件构建了电加非电双维度的可再生能源保障体系 首次将非电消费纳入目标体系 填补了政策空白[1][6] * 文件落实了能源法要求的消费目标硬约束 通过比重目标和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两个体系建立完整闭环 包括定目标 分工责任 实现路径及核算考核[1][5] * 绿证制度是核心市场化工具 打通了消费和消纳 并与其他文件打通碳核算和碳足迹 主体可通过购买绿证完成消费目标[3][12] * 建立季度监测 年度评估及违规追责机制 权重和消费者目标等指标直接影响党政考核 通过闭环管理确保项目实效[3][13] * 文件计划在2030年伴随着绿证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充分发育逐步退出[1][4] * 当前风光水发电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达40% 而非化石燃料 如氢能 生物质能及地热 占比不到10% 文件有望提升其发展速度[7] * 到2030年 风光配比中的平均储能比例应达到15% 以支持风光装机发展[19] * 新型储能发展速度远快于风光装机 十四五期间 新型储能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9% 而风光复合增长率约为28%[21] * 2025年光伏装机量预计超过300吉瓦 达到322吉瓦左右 风电装机量预计在90到100吉瓦之间 2026年风电装机量预计超过100吉瓦[30] 其他重要内容 * 电网企业需保障跨省输送 加大投资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交易机构需披露交易信息 指导用户购买绿证及绿电[1][10] * 非电利用的增量部分将主要集中在氢氨醇 绿氢等领域 未来空间在钢铁化工脱碳 生物燃料等交通领域[9] * 绿色氢能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以降低成本 如1 192号文旨在降低绿色电力成本 不同地区可根据资源条件进行产业布局[24] * 火电掺烧氨或生物质能作为煤电低碳化改造的一部分是可行的 但成本比煤贵两三倍[28] *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方案计划到2027年覆盖高耗能行业 并与绿色消费约束性指标相衔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