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研究组织(CRO)

搜索文档
泰格医药收盘下跌2.35%,滚动市盈率132.44倍,总市值444.3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16
公司股价与估值 - 6月5日收盘价51.61元,下跌2.35%,总市值444.38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132.44倍,静态PE109.68倍,市净率2.16倍 [1][2] - 行业平均PE40.82倍,行业中值PE45.93倍,公司PE排名第42位 [1][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80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78家、社保1家、其他1家 [1] - 合计持股17066.48万股,持股市值86.71亿元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CRO,覆盖临床运营、数据管理、药物警戒等环节 [1] - 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企业提供综合临床研究解决方案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5.64亿元,同比-5.79% [1] - 净利润1.65亿元,同比-29.61%,销售毛利率30.03% [1] 行业对比数据 - 行业平均市净率3.46倍,行业中值2.73倍,公司市净率2.16倍 [2] - 行业总市值平均值158.62亿元,中值58.93亿元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PE(TTM)数据:润达医疗-291.25倍、何氏眼科-154.63倍、*ST生物-126.41倍 [2]
泰格医药收盘上涨6.76%,滚动市盈率116.90倍,总市值392.2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0 17:21
公司股价与估值 - 5月20日收盘价45.35元,单日上涨6.76%,总市值392.25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达116.90倍,静态PE为96.82倍,市净率1.91倍 [1][2] - 行业平均PE为38.49倍,行业中值PE为39.26倍,公司PE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1][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80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78家、社保1家、其他1家 [1] - 机构合计持股1.71亿股,持股市值86.71亿元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临床试验全流程CRO服务,覆盖临床运营、数据管理、药物警戒等12项细分领域 [1] - 在医疗服务行业PE排名第42位,行业平均总市值153.98亿元,公司市值392.25亿元为行业2.5倍 [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64亿元,同比下滑5.79% [1] - 净利润1.65亿元,同比下滑29.61%,销售毛利率30.03% [1] 同业对比 - 同业PE对比:润达医疗PE-295.54,何氏眼科PE-141.11,金域医学PE-35.68 [2] - 市净率对比:行业平均3.45倍,公司1.91倍低于平均水平 [2]
万邦医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9-19 21:11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1666.666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6666.6667万股[9][37]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67.88元,发行市盈率52.60倍,市净率3.34倍[9][37][38] - 发行日期为2023年9月14日,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9]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3,912.99万元、21,109.20万元及26,078.1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451.56万元、8,187.03万元及9,873.38万元[29]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34%、50.68%及48.15%[30]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16,499.24万元,同比增长53.28%,净利润5,382.06万元,同比增长50.23%[58][59] 未来展望 - 预计2023年1 - 9月,营业收入区间为25,350.00 - 26,650.00万元,同比增长40.55% - 47.76%[63][64] - 预计2023年1 - 9月,净利润区间为8,287.50 - 8,712.50万元,同比增长20.24% - 26.40%[63][64] 公司架构 - 控股股东为陶春蕾,实际控制人为陶春蕾、许新珞,截至报告期末共同控制82.99%股份[36][85] - 公司有7家子公司、2家分公司,各子公司、分公司业务定位明确[115][132][133] 人员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技术人员285人,占比87.16%;销售人员8人,占比2.45%;综合管理人员23人,占比7.03%[200] - 2022 - 2020年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分别为316人、213人、145人[197] 财务风险 - 面临毛利率波动、应收账款回收、人力成本上升、税收政策变化等财务风险[80][81][82][83] - 面临管理、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等内控风险[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