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认知
icon
搜索文档
“双11”竞争:各忙各的
北京商报· 2025-10-17 00:17
电商平台“双11”竞争策略演变 - 平台竞争差异化日益明显,优惠规则趋同但策略风格迥异 [1] - “双11”促销周期再度刷新纪录,成为“史上最长”促销活动 [1] - 各平台启动时间不同,京东、抖音以现货开卖,比淘宝天猫早11天 [1] 预售与现货模式的角色差异 - 现货销售主打对消费者的即时满足 [1] - 预售加尾款模式倾向于助力商家的备货和营销策略 [1] - 不同销售模式对应不同消费者需求,部分消费者等待波段促销,部分消费者在启动伊始即完成下单 [1] 平台竞争重心转移 - 价格高低已非唯一或主要决策因素,竞争从价格取舍转向品牌认知 [1][2] - 商业零售竞争本质是筛选愿意为品牌支付信任溢价和长期溢价的拥趸 [2] - 平台需要全新的吸引力,商家需避免被降价和冲单绑定 [2] 平台会员体系与用户运营 - 淘宝天猫提出品牌新红利的“三个超级”:超级增量淘宝闪购、超级枢纽淘宝大会员、超级引擎88VIP [2] - 淘宝闪购代表即时零售对传统电商的冲击,是“双11”竞争的新机遇 [2] - 会员体系如京东Plus、淘宝88VIP旨在将用户从全网共有变为自身独有,契合存量运营时代要求 [2] 电商促销节趋势性变化 - “双11”已从促销日演变为促销月,“价格刺激”褪去狂欢色彩走向常态化 [3] - 主流平台竞争重心转向用户体验和全域运营 [3] - 消费者行为改变,不再熬夜囤货,商家也告别突击备战模式 [3]
【西街观察】双11竞争:各忙各的
北京商报· 2025-10-16 23:06
平台竞争策略差异化 - 电商平台在“双11”的竞争差异化日益明显,尽管优惠措施相似,但各自策略不同[1] - 是否采用预售模式是平台间的主要差异点之一,京东和抖音以现货开卖,比淘宝天猫早11天[1] - 预售模式旨在助力商家的备货和营销策略,而现货模式则主打对消费者的即时满足[1] - 价格高低已不再是消费者决策的唯一或主要因素,平台竞争焦点发生转移[1] 促销玩法与消费者行为演变 - 各类满减、立减、红包等促销玩法的核心仍是比价下单,但平台需避免让消费者进行复杂计算[2] - 商业零售竞争的焦点已从价格取舍转向品牌认知,平台通过优惠行为筛选愿意支付品牌溢价的用户[2] - 消费者在超过一个月的促销周期中行为分化,部分等待波段促销,部分在启动伊始即完成购买[1] 用户运营与品牌价值提升 - 淘宝天猫提出品牌新红利的“三个超级”:超级增量淘宝闪购、超级枢纽淘宝大会员、超级引擎88VIP[2] - 淘宝闪购反映了即时零售对传统电商的冲击与机遇,是“双11”竞争的新高地[2] - 淘宝大会员和88VIP代表平台对用户群体的升级构想,从争夺全网用户转向运营自身存量用户[2] - 京东Plus和淘宝88VIP会员享有更多满减权益,凸显平台对高价值用户的差异化服务[2] 行业趋势常态化 - “双11”已从单日促销活动演变为持续一个月的促销季,“价格刺激”正褪去狂欢色彩走向常态化[3] - 主流平台的竞争重心转向用户体验和全域运营,消费者不再熬夜囤货,商家告别突击备战[3]
2025泰达论坛:中国汽车出海8大难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5 09:21
贸易保护主义 - 逆全球化浪潮加剧产业标准、市场、供应链碎片化,形成多中心全球化格局 [2] - 多国通过加征关税、提高技术标准削弱中国汽车价格优势并增加合规复杂性 [3] - 中国品牌"内卷外挂"模式可能影响供应链质量与海外消费者信任度 [4] 数据跨境 - 全球146个国家出台190余部数据安全法规,欧盟GDPR及美国新行政令强化数据合规要求 [5] - 企业需评估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出境必要性,可通过内部法务或第三方机构实施 [6] 动力电池回收 - 中国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近十年降至原成本的1/8,欧洲对电池回收材料比例及锂回收率有明确要求 [7] 知识产权纠纷 - 中国企业专利诉讼增多,如小鹏、比亚迪、吉利、欣旺达在海外被诉,整车利润约2000元人民币中许可费占比达10% [8] - 行业知识产权年支出300亿元,收入仅50亿元,净支出逾200亿元,需降低通信许可费压力 [8] 品牌认知 - 中国品牌需跳出"高价格=豪华"误区,通过价值观共鸣吸引客户,如小米、迪士尼案例 [9] - 海外市场需差异化策略,比亚迪皮卡在澳洲单月销量超5000辆,推动品牌排名前四 [9] 技术壁垒 -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趋势下需满足R155、R156等复杂体系认证,且不同国家要求差异大 [10] - 技术壁垒延伸至全产业链,电池合规需覆盖全链条 [11] - 新兴道德壁垒、绿色壁垒要求对临近产业有全面了解 [12] 海运短板 - 上半年滚装运输占汽车出口总量75%,但中资船公司发运量仅占15% [13] - 全球750艘远洋滚装船中中资仅57艘(占比7.6%),虽新船投入增加但运力仍不足 [13] 出口信保 - 出口信用保险为政策性工具,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非营利性 [14] - 企业可关注综合险+出口前附加险、特定合同保险、"次主权"业务及海外投资险中的兼并业务 [14]
赵明走后,荣耀走上了亲民路线?
36氪· 2025-05-14 12:16
荣耀手机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近期推出的新机如荣耀400和Power系列均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价格亲民,Power系列国补后最低价1699元[1][3] - 管理层变更后战略方向明显转变,从对标苹果转向中低端市场布局[5][6] - 新推出的Power系列以8000mAh大电池为核心卖点,主打轻户外场景差异化竞争[16][18]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2024年Q4公司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下滑至13.7%,排名降至第五;2025年Q1跌出前五沦为Others[4] - 高端市场表现乏力,2024年600美元以上市场中份额仅4%,远低于华为(30.7%)和苹果(51.1%)[8] - 竞争对手在4000-6000元价位段增长显著,春节期间该区间销量同比上升108%[26][27] 品牌与产品挑战 - 独立四年仍未摆脱华为标签,X/Play等沿用系列阻碍品牌独立认知建立[14] - 多款机型持续使用骁龙7gen3芯片引发用户对技术迭代的质疑[19] - 中端市场竞争白热化,同类产品如真我Neo7(天玑9300+处理器)在性能上形成压制[30] 战略转型举措 - 启动"阿尔法战略",计划5年投入100亿美元布局AI终端生态,但具体路径尚不清晰[7][13] - 通过国补政策强化性价比优势,Power系列补贴后价格降幅达15%(1999→1699元)[21][22] - 推出GT/Power等新系列试图建立细分场景优势,培养专属"荣粉"群体[15][16] 行业环境与机遇 - 国补政策刺激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6%至2.86亿台,终结两年下跌趋势[20] - 2000-4000元价位段销量同比增长52%,成为核心竞争区域[26][29] - 参考战国历史案例,公司试图通过战略变革实现逆袭[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