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个面向
icon
搜索文档
任晓刚、刘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9 23:24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明确其为首都核心功能之一 [1] - 北京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1] -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1] 战略实施路径 - 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高精尖产业,构建三个万亿级和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以中关村为引领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优化"一核两翼"空间布局 [3] - 践行"四个面向"要求: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经济主战场(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培育)、国家重大需求(生命科学/AI等)、人民生命健康(民生领域创新) [3] 政策与制度保障 - 构建"1+N"法治体系:《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为核心,配套20余项创制性条款及专项法规 [4] - 出台7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计划"政策组合拳 [5][6] - 财政/土地/人才三维支撑:设立专项科技金融措施、创新高精尖产业用地政策、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服务 [6] 产业与创新生态 - 布局"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2024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占制造业投资超90% [7] - 外资企业深度参与自动驾驶/绿色低碳技术领域 [7] - 建立120家校企合作人才基地,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 [8] 科研与成果转化 - 怀柔科学城集聚37个科技设施平台开展前沿交叉研究 [8] - 推行"揭榜挂帅"科研模式,支持量子信息研究院等机构攻关颠覆性技术 [8] - 政府搭建场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从样品到产品的全链条转化 [9] 金融与服务支持 - 培育14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设"京创融"等专项工具 [9] - 8支产业引导基金累计投资1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60亿元(截至2025年3月) [9] -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机构更大自主权 [10] 区域与国际协同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三地联合研发与资源转化 [12] - 通过中关村论坛等平台吸引国际科技合作,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首创制度 [12] - 支持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及国际标准制定 [12]
锚定“四个面向”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6-20 08:07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支撑现代化的核心 [1]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 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1]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 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 7%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1]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破除障碍 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潜能的关键 [2] - 改革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 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 - 改革需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 统筹推进教育 科技 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 改革需促进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 学科交叉融合重构产业格局 [2] - 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已催生出万亿级产业 [2] - 需加快培育原创性 颠覆性技术成果 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 [2] 战略竞争优势构建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应对百年变局 构筑战略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3] - 需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 以新型举国体制为依托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需破解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筑牢战略科技力量根基 [3] 改革实施路径 - 需加强创新资源统筹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协同推进 [3] - 需破除壁垒 整合力量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3] - 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3] - 需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 [3] - 需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 经费支配权 营造鼓励探索 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3]
观点丨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房建成
科技创新战略 - 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是锻造大国重器的必由之路 [5] - 关键领域的技术短板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命门",如碳纤维垄断和光刻机禁令曾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6] - 原始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必须加快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7] 大国重器定义与特征 - 大国重器是指拥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装备或重大工程 [8] - 具有"战略必需性、技术引领性、系统复杂性"等特征,能破解国家发展瓶颈并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形成独特坐标 [8] - 既是科技创新的结晶,也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 [9] 中国科技成就 - 神舟家族从1998年到2025年已有26名中国航天员飞上太空 [10] - 北斗导航工程30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为全球服务贡献中国智慧 [10] - 大飞机产业从C909、C919到正在研制的C929宽体客机,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10] - 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是全球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中国已具备三种船型的设计建造能力 [11] - 港珠澳大桥因超大建筑规模、空前施工难度和顶尖建造技术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1] - 白鹤滩水电站多个技术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1] 高校科技创新 - 高校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问题 [12] - 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13] - 应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校企科研合作 [13] - 高标准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14] 零磁医疗装备发展 - 基于极弱磁测量技术的零磁医疗装备是全自主创新的高端医疗装备,有助于打破高端医疗装备依赖进口的现状 [15] - 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全国10省市26家医院41台设备采集近10万例临床数据 [16] - 2025年2月启动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计划在全国20省市数百家医疗机构部署超千台设备 [16] - 浙江省已在杭州滨江和湖州德清打造产业链,未来将推动零磁医疗装备"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 [16] - 零磁医学将构建健康管理与康复评估大数据,形成重大疾病诊治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和"中国装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