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文化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键变量
科技日报· 2025-07-08 17:24
涵育创新文化助力科创中心能级提升 面向未来,需涵育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创新文化,为科创中心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全球创新文化交融高地。开放是创新文化的天然属性,要求我们必须积 极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以"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推动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全球 顶尖科研机构在科创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实验室,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和人才评 价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科创中心着力打造"类海外"人才社区,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等 配套服务,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同时,要搭建高能级国际对话平台,重点培育浦江创新论坛、中关村论 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交流品牌,促进创新思想的深度碰撞和国际规则的相互借鉴。通过这一系列 开放举措,使科创中心真正成为全球创新思想汇聚、多元文化交融、前沿规则互鉴的战略前沿阵地。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培 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 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年来,创新文化作为科技创新的精神内核,正深度赋能国际科技创新 ...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决定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7月7日召开
快讯· 2025-07-01 18:32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决定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7月7日召开 智通财经7月1日电,据上观新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日前决定,2025年7月7日召开中国共产党上海市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全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 ...
支持深圳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科技日报· 2025-06-13 09:53
二是突出了改革的问题导向和落地见效。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方面,支持深圳探索建立负面清单 制度,对负面清单制外的职务科技成果,可按比例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完 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及审计管理制度方面,对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权,实行按年 度、分类型、分阶段考核和审计。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试行长周期考核。 三是突出了改革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先行适用国际贸易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电子单证,探索依 托电子提单开展抵押融资等业务;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 适用性等。 "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高地,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表示,科技部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深圳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在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方面,支持深圳牵头或参与建设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一批瞄准国家战略 和深圳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强化产业创新引领动能方面,支持深圳各类创新主体承担国家 重大科技任务,鼓励深圳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先行先试;在强化科技体 制改革和制 ...
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将支持深圳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
快讯· 2025-06-12 10:44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1]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将加大力度支持深圳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 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1]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 支持深圳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 [1] - 对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行长周期考核 [1]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规则 [1] - 优化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1]
尹力:以首善标准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快讯· 2025-05-07 07:01
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会议 -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部市协同发力,用好央地资源,以首善标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曾益新,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游钧出席会议 [1] - 会议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 [1]
以首善标准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7 05:12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 需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 部市协同发力 用好央地资源 [1] - 2024年要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 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支持国家实验室联合高校及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攻关 加快破解"卡脖子"瓶颈 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 [2] - 抢占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制高点 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2] - 用好中关村改革"试验田" 推出更多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2] 产业创新与融合发展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优势 建立未来产业长期投入机制 [3] -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开拓更多应用场景 [3] - 统筹"三城一区"联动发展 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3]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培育独角兽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人才与教育体系 - 推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3] - 加大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健全引才用才机制 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3] 国际合作与开放生态 -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推动境内创新主体与境外机构联合科研攻关 [4] -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开放共享科研设施平台 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4] - 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提升北京科技国际影响力 [4] 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 - 科技部将支持北京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基础研究策源能力 [5]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通报了2025年重点任务及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5]
全国政协委员谭岳衡:六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券商中国· 2025-03-04 11:57
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推动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 支持深度求索、大疆、字节跳动、宁德时代、长江存储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重塑香港资本市场形象并吸引全球资本 [4] - 提振资本市场需求 建议扩大QDII和QFII至高净值个人客户 解决沪深港通交易结算时间差异等问题 同时开放RQDII投资港股人民币柜台交易 [4] - 鼓励社保基金、中投、国新等长线投资机构提升港股配置比重 成为市场压舱石 [4] - 适时开放跨境证券融资 允许合格机构投资者以境内证券资产作为境外融资抵押品 提高市场流动性 [4] - 提供税收减免 建议2030年前免征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下的股息红利所得税 并扩大股票差价税暂免范围至企业所得税 [5] - 将跨境理财通2.0试点从大湾区延伸至长三角和京津冀 [6] - 鼓励头部金融机构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在港设立全球总部 提升管理层级 [6] 内地养老金境外配置 - OECD国家养老金海外投资平均占比35% 而内地社保基金海外投资仅10% 显示增长空间显著 [8] - 建议香港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 提升长久期产品占比 发行跨境基建债券及"一带一路"债券 [9] - 增加港股高息红利类股票标的 吸引内地及东南亚高息标的上市 [9] - 利用香港强积金管理人资源 建议社保基金扩大委托范围 允许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基金投资强积金成份基金 [9] - 允许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基金投资两地互认基金 并配置香港REITs、基础设施基金等非标准化产品 [10]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大湾区面临基础科研能力不足 创新协同水平低 资本引导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挑战 [12][13] - 促进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完善跨境科研物资"白名单"制度 简化生物材料进口审批 推动科研资金跨境绿色通道 [14] - 鼓励企业投入基础研究 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 推动产业资本办学 [15] - 加速资本赋能 支持政府引导基金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投向生命科技、AI等战略产业 深化金融开放 放宽外资科技行业准入限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