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总投资近30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来了!
鑫椤锂电· 2025-08-18 15:06
固态电池项目动态 - 浙江安高特电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在浙江杭州桐庐经济开发区开工 总投资21 2亿元 计划分三期建设 五年内建成年产3 5GWh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1] - 一期项目位于桐庐经济开发区天鹤路与舒川路交叉口西侧 总用地面积18 06亩 计划投资2 8亿元 将建设国内首条干法层压固态电池产线 计划2026年5月底建成投产 [1] - 项目将携手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推进 [1] 江西九江固态电池项目 - 江西九江庐山市盛全固态电池生产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总投资8 5亿元 [2] - 项目将租赁庐山市科创园二期4号整栋标准厂房约50 000平方米 主要生产消费类固态电池 [2] - 项目建成投产后 预计年营收约15亿元 [2]
第三批参会企业名单!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6-19 15:20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 会议聚焦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核心议题包括全固态电池工程技术难点 硅基负极应用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发等[1][2][3] - 参会机构覆盖全产业链 包括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 上海杉杉科技 天津国安盟固利等材料企业 以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苏州纳米所等科研机构[2][3][5] - 技术研讨涉及硫化物电解质 单晶锂负极 碳纳米管等前沿方向 包含22场专题报告[2][3][4] 参会企业构成 - 产业链企业占比超60% 涵盖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商 以及杉杉 恩捷 新宙邦等材料供应商[5][6][7] - 金融机构参与度达25% 包括中金 中信 华泰等30余家券商及基金公司[7][8][9] - 科研院校占比15% 上海交大 哈工大 厦门大学等20余所高校出席[5][7][9] 技术议题分布 - 电解质解决方案占比最高(35%) 涵盖硫化物 氧化物 聚合物三大路线 涉及星源材质 恩捷等企业方案[2][3][4] - 电极材料创新占30% 包括硅基负极(杉杉科技) 富锂锰基正极(盟固利)等[2][3] - 工艺设备占20% 涉及儒特智能混料研磨 匡德机械温等静压等技术[3][4] 历届会议延续性 - 鑫椤资讯连续举办多届锂电产业链会议 2024年将召开第二届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12][13] - 往届会议覆盖无锡 成都 乌镇等地 主题包含原材料采配 回收利用等[20][23][27] - 2016-2024年会议数据显示 固态电池议题占比从8%提升至35%[30][32][34]
肖成伟: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1:48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中国占70%市场份额,连续10年全球第一 [5]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400~1600万辆,2024年动力电池配套量约0.5TWh占全球60%~70%份额 [5] - 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十中中国企业占六席,培育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世界级企业 [5]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路径 - 技术路线从液态磷酸铁锂/三元锂→固液混合→全固态电池发展,形态以方形和大圆柱(46系列)为主 [6] - 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190Wh/kg,体积能量密度400Wh/L [6] - 固液混合电池热失控温度250~260℃,全固态电池可达300℃,显著提升安全性 [8] - 蔚来ET7搭载360Wh/kg固液混合电池实现1000公里续航 [8]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成本为液态电池5~10倍,预计2027年百辆级示范,2030年千辆级应用,2035年大规模推广 [9] - 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固态电池有望率先产业化,可沿用现有产线 [9] - 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为120℃6小时加热失重率≤1%,部分企业已达千分之五水平 [10] 新型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 钠离子电池当前能量密度140~165Wh/kg,目标提升至200Wh/kg并进行固态化 [10] - 锂硫电池能量密度可达600Wh/kg,目前处于技术储备阶段 [10] - 正极材料向高镍/超高镍/富锂锰基发展,负极以硅碳/锂合金为主 [9]
近期固态电池信息汇总
数说新能源· 2025-05-13 11:37
政策与行业规划 - 2025年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并列纳入重点领域 [1] - 全固态电池性能目标为能量密度4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计划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规模量产 [2] 技术路线与材料发展 - 正极技术:当前以高镍三元为主导,未来或转向富锂锰基 [2] - 负极技术:中期以硅碳负极为主,长期向锂金属负极迭代 [2] - 固态电解质:硫化物/硫卤复合为重点发展方向 [2] 行业活动与产品发布 - 5月15-17日CIBF大会将研讨固态电池、超快充技术 [3] - 国轩高科计划5月17日发布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安全固态电池 [3] - 贝特瑞5月13日发布会可能涉及固态电池在机器人及飞行器的应用 [5][7] 企业量产时间表 - 丰田、日产计划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或试点生产 [9] - 上汽集团新一代固态电池2027年落地"光启电池",比亚迪同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 [10] - 现代汽车2025年底推出固态电池原型车,大众同年计划量产 [10] - 福特、长安、比亚迪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或商业化应用 [10] 产业链公司梳理 - **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 [11] - **正极材料**:厦钨新能为头部公司供应商 [11] - **单壁碳纳米管**:天奈科技、道氏技术已送样 [11][11] - **硅碳负极**:上海洗霸、元力股份量产验证领先 [11] - **干法设备**:纳科诺尔为国内干电极设备龙头 [11] - **电解质**:贝特瑞实现小批量供货,三祥新材为卤化物龙头 [11] - **其他环节**:德新科技(极片裁切刀具)、德尔股份(日本客户送样)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