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自主化

搜索文档
芯片股延续近期涨势,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0)盘中大涨超2%
新浪财经· 2025-09-30 23:51
指数与ETF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0日10:11,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上涨0.92%,成分股神工股份上涨6.19%,芯源微上涨5.13%,盛美上海上涨4.69% [3] - 半导体产业ETF(159582)上涨1.14%,报2.32元,近1周累计上涨12.15%,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3]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强势上涨1.80%,成分股佰维存储上涨11.31%,燕东微上涨5.49% [6] - 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0)上涨1.92%,报2.65元,近1周累计上涨5.99% [6] - 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上涨1.62%,成分股华盛锂电上涨10.70%,华秦科技上涨7.83% [8] - 科创新材料ETF(588010)上涨1.52%,报0.87元,近1周累计上涨7.40% [8] 市场流动性 - 半导体产业ETF盘中换手率达10.67%,成交3743.92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9081.04万元 [3] - 科创芯片ETF博时盘中换手率达10.25%,成交7059.85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1.80亿元 [6] - 科创新材料ETF盘中换手率为3.28%,成交939.30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3272.16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8] 产品规模与资金流向 - 半导体产业ETF最新规模达3.48亿元,创近1年新高,最新份额达1.52亿份,创近半年新高 [11] - 半导体产业ETF近4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7098.12万元,最高单日净流入2040.40万元,日均净流入1774.53万元 [1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选取不超过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应用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73%,包括寒武纪、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 [11]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样本来自科创板芯片生态,成份不超过50只,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02%,包括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等 [11][12] - 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从科创板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新材料领域公司,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85%,包括沪硅产业、西部超导、安集科技等 [13] 行业动态与事件 - OpenAI计划于2025年10月6日举行年度开发者大会,主题聚焦AI技术在硬件领域的应用,预计吸引超过1500名开发者,将展示无显示屏智能设备、智能眼镜等集成ChatGPT或自研AI芯片的硬件产品 [9] - 华为计划在2026年将其旗舰产品昇腾910C芯片的产量提升至约60万枚,较2025年水平实现翻倍增长 [9]
白山头:美国政府解禁英伟达H20,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7-16 17:25
英伟达H20芯片在华销售解禁 - 美国已放开英伟达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 该芯片是H100的"阉割版" 经过多次降级设计而成 [1] - H20解禁可能是中美日内瓦谈判的成果 反映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EDA软件禁售也已解除 [1] - 英伟达自身积极游说推动了H20重新供应 中国市场对该公司不可或缺 [2] 中美科技博弈新动向 - 美国政策核心仍是阻止中国技术超越 但此次放松可能意味着科技交流大门重新打开 [2] - 中国在关键领域掌握不可替代技术资源 美国"小院高墙"策略成本越来越高 [2] - 未来美国可能在GPU、EDA软件及先进制程领域进一步对华开放 [2] 中国市场对H20的需求 - 字节跳动、腾讯等科技巨头对H20需求旺盛 其AI应用如"豆包"、"元宝"需要庞大算力 [2][3] - H20供应紧张曾导致DeepSeek大模型新品推迟发布 解禁将缓解国内AI行业算力短缺 [4] - 尽管国产昇腾系列性能超越H20 但因CUDA生态优势 民企仍倾向采购英伟达产品 [2] 国产芯片发展前景 - H20供应不会动摇国产AI芯片自主化决心 自主研发是唯一出路 [6] - 依赖外部供给将无法触及前沿技术 必须自力更生实现全球领先 [6] - H20本质是美国歧视性政策的产物 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人为扭曲 [6]
格力电器已为多家公司提供晶圆流片制造服务;深圳AI终端技术攻关最高可资助2000万元丨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7:23
格力电器半导体布局 - 公司已建立SiC SBD和MOS芯片工艺平台,部分产品内部批量使用 [1] - 作为芯片制造工厂,已为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晶圆流片制造服务 [1] - 此举标志家电巨头向核心硬件上游延伸,可能提振技术转型信心 [1] 深圳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扶持 - 深圳市发布2025年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涵盖六大资助项目类别 [2] - 人工智能终端技术攻关项目最高可获2000万元资助 [2] - 政策旨在加速深圳成为全球科技高地,提振产业链创新与投资者信心 [2] 国家能源局算力与电力协同规划 - 国家能源局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重点布局国家枢纽节点及资源丰富地区 [3] - 统筹数据中心绿电需求和新能源资源条件,协同规划算力与电力项目 [3] - 政策可能催化绿电交易市场并提振新能源基建投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