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UDA

搜索文档
白山头:美国政府解禁英伟达H20,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7-16 17:25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山头】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近日在中国,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宣布:美国已经放开了英伟达H20芯 片在中国的销售。 H20的推出可追溯至拜登执政时期。为了应对美国对华出口限制,英伟达在H100的基础上开发了"阉割 版"H800。随着限制不断升级,英伟达又对芯片进行了进一步降级,最终设计出了H20。 如今H20重新开售,我个人判断,这可能是中美在日内瓦谈判的一个成果,也反映出美国对华科技政策 正在发生重大调整。 但问题在于,国产芯片的生态尚未完善。尤其是在AI领域,英伟达CUDA的地位难以撼动,这让许多民 营科技公司仍然更倾向于采购H20芯片。目前,包括字节跳动、腾讯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对H20的需 求依然旺盛。 像字节跳动的"豆包"、腾讯的"元宝"等AI应用,用户规模庞大,对算力的需求极为惊人。此前,字节曾 向英伟达下大订单采购H20,但受制于美国政策,该过程并不顺利。 如今H20重新开售,无疑将在短期内有效缓解这些企业的算力紧张问题。 甚至有传闻称,DeepSeek的大模型新品推迟发布,也是由于H20供应紧张所致。因此,H20重返市场, 对于整个国内AI行业的发展,将带来显著的 ...
谷歌的 AI 野心映照英伟达面临的困境
美股研究社· 2025-07-04 19:47
英伟达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166亿美元增长至2025财年的1305亿美元,同期每股收益从0.17美元跃升至2.94美元,体现爆发式增长[6] - 数据中心业务2026年一季度收入达391亿美元,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0%,成为AI基础设施核心供应商[6] - 全球400万开发者依赖CUDA平台,形成15年积累的生态壁垒,用户切换成本极高[6] - 当前市盈率50倍,但2027财年末预期市盈率将降至26.6倍,反映盈利增长潜力[7][8] 人工智能产业链主导优势 - 企业训练大型基础模型高度依赖英伟达硬件,数百万模型框架已针对性优化[6] - 游戏(38亿美元)、汽车(5.7亿美元)、专业可视化(5.1亿美元)业务占比下降,公司转型为AI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7] - 分析师预测2026财年EPS增长43%,2027财年增长34%,维持强劲增长预期[7] 来自谷歌的竞争威胁 - Google Cloud TPU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OpenAI已开始租赁TPU进行模型推理[11][13] - 谷歌数据中心覆盖五大洲,单云解决方案在跨区域扩展和延迟控制上优于英伟达的多云模式[13] - 2024年谷歌TPU出货量60-90亿美元,仅为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1153亿美元)的5%-6%,但市场份额可能持续扩大[15] 增长放缓与商业模式风险 - 2026年Q2营收预期450亿美元,同比增幅50%(含出口管制影响为76%),为2024年Q2以来最低增速[16] - 四大客户(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贡献54%收入,云厂商自研芯片趋势加剧供应链风险[16] - 毛利率从71.3%降至60.5%,受H20芯片45亿美元减记及25亿美元出口损失影响[18] - 收入增长率可能在未来几年降至15%-20%区间,硬件销售模式面临订阅制挑战[17] 行业格局演变趋势 - 训练市场将随成本下降趋于饱和,推理领域成为竞争焦点[13][15] - 超大规模云厂商加速自研芯片替代,英伟达技术优势窗口期可能缩短[16][19] - 谷歌TPU代表下一代基础设施服务形态,提供更低维护成本的解决方案[13][17]
黄仁勋: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 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
华尔街见闻· 2025-06-11 19:06
英伟达工业人工智能云平台计划 - 公司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欧洲的AI算力将在两年内增长10倍 [2] - 数据中心将配备10000个图形处理单元(GPU),包括英伟达DGX B200系统和英伟达RTX PRO服务器 [2] - 该平台将助力欧洲工业领军企业加速制造应用,涵盖设计、工程、仿真、工厂数字孪生和机器人技术 [2] - 公司正在德国打造支持欧洲制造商工业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人工智能工厂 [2] 工业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细节 - 工厂将运行来自西门子、ANSYS、Cadence和Rescale等软件供应商的英伟达CUDA-X库、RTX和Omniverse加速工作负载 [3] - 采用英伟达Omniverse蓝图框架建设,Cadence现实数字孪生平台用于模拟和优化整个人工智能工厂 [3] - 该投资将成为推动欧洲制造商加速人工智能开发和采用的起点 [3] 量子计算发展 - 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公司将在Grace Blackwell 200芯片上搭载CUDA-Q软件工具包 [5] - 量子算法堆栈可以在Blackwell200上加速 [5] 欧洲制造商合作 - 宝马集团、玛莎拉蒂、梅赛德斯-奔驰和舍弗勒等欧洲制造商正在采用英伟达加速应用 [7] - 应用涵盖模拟产品设计、工厂规划到人工智能驱动的运营和物流的端到端产品生命周期 [7] - 星门项目将拥有大约50万个GPU [7]
中金 | AI进化论(7):新计算范式——曙“光”初现、前途有“量”
中金点睛· 2025-03-24 07:33
量子及光子计算发展潜力 - 量子及光子计算相较传统计算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在AI计算推理需求指数级增长背景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1] - Google、IBM等全球领先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国内本源悟空、九章三号、祖冲之三号等量子计算机陆续问世,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1] GTC大会"量子日"活动 - 英伟达首次在GTC大会推出"量子日"活动,邀请12家量子计算公司CEO探讨量子优越性争议、技术路径成果及量子赋能AI方式 [3][7] - 英伟达宣布在波士顿建立量子计算研究实验室NVAQC,与哈佛大学、MIT等顶尖学府合作 [3][9] - 英伟达推出CUDA Quantum平台,支持GPU加速量子模拟,汇丰银行已利用该平台开发量子机器学习应用,可模拟165个量子比特 [7] 量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为基本单元,利用干涉、叠加、纠缠等特性,在特定问题(如大数分解、量子化学模拟)上实现指数级加速(如谷歌Willow芯片53量子比特对应2^53计算维度) [3][11] - 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叠加态,实现并行处理大量信息,战略意义重大 [11] 光子计算原理与优势 - 光子计算利用光子偏振/路径自由度编码量子比特,具有高信息容量(可见光频率5*10^14Hz vs 电子10^10Hz)、皮秒级响应速度、良好空间相容性等优势 [14] - 光子是玻色子,无电荷且不易相互作用,适合长距离量子通信,但低能条件下难以执行双量子比特门操作 [14][21] 技术路径发展现状 - 主要技术路径包括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半导体、拓扑计算等,超导量子计算目前最主流 [4][18] - 超导量子计算代表产品:Google Willow(105量子比特)、IBM Condor(1121量子比特)、祖冲之三号(105量子比特) [4][19][54] - 光量子计算代表产品:九章三号(255光子)、PsiQuantum的FBQC方案 [21][56] - 离子阱技术代表企业:IonQ(Harmony/Aria/Forte系列)、Quantinuum,保真度达98%-99% [23][26] - 中性原子技术:中科酷原汉原一号(100+量子比特,保真度>0.999) [27] - 半导体技术:Intel Tunnel Falls(12量子比特,保真度99.9%) [28] - 拓扑技术:微软Majorana1全球首款拓扑量子芯片 [29] 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 上游设备包括稀释制冷机(Bluefors、Oxford Instruments)、测控系统(Keysight、Zurich Instruments) [35][36] - 量子云平台推动市场增长,2024年全球产业规模50.3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199.8亿美元 [38] 海外企业研发进展 - Google:Willow芯片105量子比特,纠错能力突破,计划将物理量子比特提升至10^6量级 [40][44] - 微软:推出首款拓扑量子芯片Majorana1 [47] - IBM:Condor芯片1121量子比特,规划2033年实现十万级量子比特 [48][49] - IonQ:专注离子阱技术,2024年收入4310万美元(2021-2024年CAGR 200%) [51] - Rigetti:超导量子计算企业,2025年计划推出108量子比特处理器 [52] - D-Wave:量子退火技术领先,2024年订单同比增长128% [53] 国内产业动态 - 祖冲之三号:105量子比特,单比特门保真率99.9%,双比特门保真率99.62% [54] - 九章三号:255光子,刷新光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56] - 本源量子:"本源悟空"搭载72比特"悟空芯",国产化率超80% [57] - 中科酷原:汉原1号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100+量子比特,保真度>0.999)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