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

搜索文档
“为阿拉伯朋友了解中国打开一扇窗”(我在中外交流第一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30 06:0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2011年成立初期承接中阿互译业务 后拓展至图书出版 动漫影视译制 国际中文教育三大核心板块[6] - 业务覆盖22个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地区 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6] - 图书翻译出版周期较长 例如《三体1》阿语版耗时3年多完成 需经过翻译 润色 审校 排版等多道工序[7][8] - 影视译制采用本地化策略 如《山海情》阿语版选用海湾国家方言译配 在亚马逊Prime Video获得4.7星评分[10][11] - 国际中文教育业务2017年启动 已在12个国家达成合作 自主研发《智慧学中文》K12教材体系被多国教育机构采购[13][14] 市场影响力与成果 - 《三体1》阿语版在2024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亮相 获得阿拉伯读者对中国科幻作品积极评价[8] - 影视作品在10个阿拉伯国家主流电视台展播 海外观众反馈显示对中国脱贫故事的情感共鸣[11][12] - 中文教材咨询量快速增长 四五月间主动咨询者达上千人 反映市场需求激增[13] - AI翻译系统提升中阿互译准确性 正在研发AI教师实现个性化中文教学[14] 战略合作与平台拓展 - 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与阿拉伯国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共同策划科技 绿色发展与创新文学领域作品[9] - 2013年中阿经贸论坛升级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为公司提供持续发展机遇[6] - 沙特教育机构在博览会现场直接达成教材合作意向 体现文化交流成果落地[14]
国际中文教育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新华日报· 2025-08-28 06:03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机遇 - 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助力务实合作价值凸显[1] - 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1] - 建议深入调查共建国家语言教育需求 通过本土化与专业化并重等方式解决教师教材教法问题[1] 中文师资队伍建设 - 建立专业化本土中文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本土教师熟悉当地法规教育体制和学生需求[2] - 通过培养共建国家来华学习中文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培养"种子教师"强化造血工程[2] - 教师需具备数字素养和运用数字技术能力 结合《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构建资格认证体系[3] 中文教材开发策略 - 教材开发应突破汉字文化圈 基于共建国家实际需求开发国别化与立体化教材[4] - 国别化教材以汉语基础知识和二语教学规律为前提 根据不同国家学习者需求综合考量当地国情[4] - 立体化开发包括主干教材与辅助教材配合 线下教材与录音视频电子教材配合 线上慕课与移动学习资源配合[5] 教学方法创新 - 根据学习者年龄层次和学习目的差异提供在地化和多元化教学[6] - 对低龄学习者通过游戏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对成人学习者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7] - 教学内容从通用中文延伸至商务中文旅游中文职业技能中文等多个领域[7] 中文+职业技能培训 -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展开"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目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8] - 需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结合 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合作国家开展工程技术商务谈判中文课程[8] - 在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国家侧重旅游服务和文化传播中文教学 培养中文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8]
“在中国,每天都有新的机会”(打开话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08:53
江丽娜来自泰国普吉岛,现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谈起来到中国之后 的经历,她满脸笑容:"中国比我想象得还要好。" 心里有准备,自己有目标 江丽娜在普吉岛长大,国际游客云集的环境让她早早拥抱了世界的多元文化,也在她心里埋下了学中文 的种子。 她从高中开始学习中文,"我很喜欢语言学习,虽然那时候就知道中文很难,无论是拼音还是书写都很 难,但是我就想挑战自己。" 高三那年,江丽娜学校里的中国老师鼓励她去中国读大学,"老师告诉我中国对留学生很好,我还有机 会获得奖学金,他觉得我应该挑战一下。"2024年9月,江丽娜在北外开启了自己的留学之旅, 和大多数语言学习者一样,江丽娜也需要克服"哑巴外语"的困难。"到中国之后我才发现,没有人会像 课本里那样问,'你叫什么名字?最近好吗?'我几乎一点日常用语都不会说。"江丽娜说。而她的解决 方法是,多去不同的场景体验、交流。 "语言必须要用,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我在课堂上学习,但不去外面和中国人交流就不会用。"她对北京 高校如数家珍,"北大、清华、北体、北航、北影、北二外,我都去过。我觉得来了就要多走走看看, 对学习中文有好处。" 江丽娜看的第一部中国电视 ...
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1
教育对外开放战略 - 核心观点是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1]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1] - 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1] "中文+"交叉学科布局 - 国际中文教育需促进语言教学与职业领域融合,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2] - 多数双一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已融入"中文+职业"课程模块,但作为独立专业方向的仍属少数 [2] - 需紧扣学科方向设置和教师队伍建设两大关键环节,推动"中文+"交叉学科布局走深走实 [2] - 靶向设置"中文+"学科方向,如"中文+旅游管理"、"中文+直播电商"等项目 [2] 双师型师资培养 - 双师型教师能将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转化为教学情境,解决传统课堂"纸上谈兵"问题 [3] - 目前"中文+职业"双师型教师人才极为缺乏,需从提升增量和盘活存量两方面发力 [3] - 建议跨专业学生报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博士生,由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共同指导 [3] 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 - 国际中文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本土化,目前有19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来华学习,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4] - 构建全学段本土中文教学体系,推动中外院校合作研发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本土教材 [4] - 采用"校校结对""师资共享"等模式提升区域教学水平,通过"双学位""交换生"项目深化高校合作 [4] "中文+职业"双重本土化 - 推动国际中文与职业教育双重本土化,增强教育内容实用性和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 [5] - 我国已与全球30个国家合作共建34个鲁班工坊等境外办学品牌,为合作国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5] - 下一步可提升境外办学品牌的中文教学比例,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从"文化传播"走向"文明共生" [5] 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 - 数智化是国际中文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可提高课程情境感、参与感和体验感 [7] - 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面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中国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 [7] - 需开发多元化的国际中文教育数智资源,推动数智教育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 [7] 国别化数智资源开发 - 需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在中文教学各环节的实际运用,帮助中文教师和学习者提升教学技能 [8] - 优化数字资源建设和供给能力,开发适应各国区域化、差异化和分众化需求的国际中文教育工具 [8] -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国际中文在线学习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多元化学习场景 [8]
推广中国文化 促进商务往来(孔院之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8 06:46
科林·克拉克与商务孔子学院 - 科林·克拉克推动维多利亚大学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建商务特色孔子学院,并担任澳方院长 [3] - 该孔子学院注重打造差异化优势,借助两校在工商管理、金融、贸易、财经等专业上的优势,着重建设商务特色 [3] - 商务孔子学院开设基础中文、商务中文和中国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造商务特色项目 [8] 商务孔子学院的特色与活动 - 商务孔子学院开设商务中文课程,侧重讲解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跨文化会议中的语汇和表达技巧 [12] - 定期举办"澳中商务"论坛,涵盖清洁能源、人工智能、跨境电商、体育产业、物流产业等多个领域 [12] - 组织"创业青年领袖中国行"项目,支持澳大利亚青年赴华访问,了解中国市场与创业环境 [12] 中文在澳大利亚的发展 - 中文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学规模最大的第二语言 [10] - 商务孔子学院不仅在维多利亚大学开展常规教学与文化项目,还应当地中小学邀请,为他们设计和提供中国文化活动 [10] - 有限的教师数量是制约澳大利亚中文教学更快发展的一个因素 [11] 中澳商务交流 -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游客和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 [6] - 商务孔子学院通过电子月刊、官方网站等平台设立中国商务资讯专栏 [12] - 官网上的"与中国经商"专栏汇总行业新闻、研究和报告,已成为企业与研究者的"资料库" [13]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实施四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韩国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7:01
会议概况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实施四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6月28日至29日在韩国仁川举行 [1][3] - 会议由韩国中文教育研究会、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韩国彩虹孔子学院、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韩国彩虹孔子学院/HSK考试中心承办 [3] - 会议主题为"加强《等级标准》对接应用,扎实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3] 会议内容 - 韩国中文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金振武提出四大目标: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化、推动本土化发展、加速数智化转型、实现全方位标准化 [3] -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强调韩国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沃土,建议增加创新和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研讨 [3] - 会议期间将举办第二届彩虹杯世界韩人中文演讲大赛 [5] 参会情况 - 会议吸引200余名来自91所中日韩高校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出席 [5] - 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通过视频肯定会议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 - 韩国延世大学校长尹东燮视频致辞,强调该校高度重视汉语研究及国际中文教育 [4]
第23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赴泰开展中文教育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6 11:40
赴泰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 - 第23批赴泰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共776人分4批次赴泰国72府523校开展中文教学 [1] - 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累计派出中国志愿者超2万人 [3] - 泰国教育部主办迎新大会暨中泰建交五十周年庆祝活动 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达800余人 [1] 泰国中文教育发展现状 - 全泰在校学习中文人数超100万 3000多所泰国学校开设中文课程 [2][3] - 泰国是最早将中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 [2] - 志愿者项目推动泰国中文教育发展 促进中泰人文交流 [1][3] 中泰双方高层表态 - 泰国副僧王颂德通猜称志愿者为"中泰一家亲"的践行者 [1] - 泰国教育部部长蓬普·奇措强调项目彰显语言学习与相互理解的信念 [1] - 中国教育部语合中心主任郁云峰提出志愿者应搭建语言互通 文明互鉴 理解互信三座桥梁 [2] 活动具体内容 - 优秀本土教师代表进行"用心教汉语 用爱传文化"专题培训 [2] - 三名志愿者教师通过连线展示课堂教学 与嘉宾互动 [2] - 30位志愿者领唱志愿者之歌 表达教学热忱 [2]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深圳大学、桃李未来三方签约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09:17
三方合作签约 - 教育部语合中心、深圳大学与桃李未来教育集团签署"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合作协议,旨在培养本土中文教师及高级中文人才,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 [1] - 签约仪式由深圳大学副校长主持,三方高层领导出席,包括语合中心主任郁云峰、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桃李未来董事长方锦峰等 [2] -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强调该奖学金对地方高校的示范作用,语合中心主任郁云峰评价此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模式创新 [2] 合作意义与愿景 - 桃李未来董事长方锦峰表示,奖学金设立是公司践行社会责任、深耕中文教育的新起点,未来将提升来华留学生服务质量 [3] - 郁云峰指出中文教育国际化需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推动标准化、数字化发展,构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4] - 三方合作标志着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进入新阶段 [5] 企业技术与业务展示 - 桃李未来团队演示AI中文教育应用,包括智慧课堂、AI测评、口语对话及教研备课平台,展现技术赋能教育的能力 [4] - 公司业务覆盖人工智能中文学习、国际化人才服务等领域,未来将在语合中心指导下扩大贡献 [4] 考察与交流 - 语合中心考察桃李未来总部,郁云峰肯定公司国际中文教育的战略眼光,强调中文出海前景广阔 [4] - 签约后三方参观深圳大学校史馆及国家工程实验室,了解其国际教育成果与科研实力 [3]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国际中文教育让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双向奔赴”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15:15
国际中文教育的战略意义 - 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加强国家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双向奔赴"[1] -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枢纽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作用[3] -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通过中文学习能增进国外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奠定国际合作基础[3] 香港教育大学的实践成果 - 该校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投入大量精力,与亚洲、北美学者合作发表期刊和学术丛书推动学术交流[3] - 教材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开发适配教材[4] - 师资培训提供个性化课程,根据不同国家教师实际需求定制指导服务[5]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建教育研究院[5] - 通过举办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为"一带一路"国家师生提供交流平台[5] - 吸引各国学子赴港学习,既接受高质量中文教育又深度了解中国社会文化[5] 未来发展重点 - 持续发挥香港教育大学在学术交流、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领域的优势[5] - 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5]
古筝 国画 太极 德国大学生在“汉语桥”比赛秀出中国才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2 09:30
当地时间5月10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协办,慕尼黑孔子学院承办的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赛区决赛在慕 尼黑举行。德国大学生们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中文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本次比赛设有主题演讲、中文知识问答和才艺展示三个环节。比赛期间,来自德国各地的13位选手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的情缘、学习中文带给他们的感悟以及 对于主题"天下一家"的理解,并带来中文歌曲演唱、国画绘制、古筝演奏、电影配音、太极表演等节目。近百名专家学者、汉语教师、汉学系学生以及汉语 爱好者来到现场观摩了比赛。 现场合影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海德堡大学的柯夏安获得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赛区冠军。今年暑假,她将代表德国参加在中国举办的汉语桥决 赛。柯夏安2018年开始自学中文,之后在大学攻读东亚研究专业。她告诉记者,未来希望从事翻译工作,帮助更多人认识、了解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 中德友谊作出贡献。(总台记者 阮佳闻) 责编:李磊、王瑞景 中国驻德国大使夫人史玲在开幕致辞中介绍,"汉语桥"中文比赛自2002年举办以来,已有全球160个国家、超过160万名选手参加,被誉为全球中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