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我家的“十四五” 财米油盐|记者邀你“云捡秋”!解锁家门口的生态美
人民网· 2025-10-26 08:46
生态建设成果 - 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超过1.8万个 城市绿道总长约2.5万公里 [1] - 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5.09% 较2020年增加约2个百分点 [1] -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速度最快 面积最多的国家 [1] 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2]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2] -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2]
和音:向世界展现中国乡村发展的和美画卷
人民日报· 2025-10-24 16:26
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结果 - 2025年中国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使中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1] - 最新入选的乡村包括浙江荻港村、四川基卡依村、贵州黄岗村和江苏东罗村,它们在自然地貌、文化形态和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 [1] - 评选结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于该理念的提出地浙江省湖州市公布 [1] 乡村发展模式与产业振兴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 [2] - 湖南十八洞村发展苗绣、民宿和特色农产品,黄岗村以非遗整体性保护带动振兴,基卡依村探索自然生态与民俗结合之路 [2] - 2024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 [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 入选乡村是“两山”理念的鲜活实践,如荻港村保存完整桑基鱼塘系统实现生态“零污染”,基卡依村紧邻世界自然遗产发展高原立体农业 [1] - 贵州黄岗村拥有85%的森林覆盖率和2300亩梯田,江苏东罗村水系交织、垛田如画,展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 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乡村发展与保护,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与公共服务便利度 [3] - “村晚”、“村歌”、“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展现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中国乡村浓厚的文化底蕴 [3] - 外国游客评价中国乡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现代和艺术气息,体现古今交融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十四五”时期中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3]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 - 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表示“最佳旅游乡村”为推动乡村变革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 [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40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核心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加强森林法实施为抓手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1] 政策与法律背景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视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 -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已取得显著成就,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1] 法律实施与监督重点 - 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确保法律规定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 - 要求压实法定责任、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协同、加强法律宣传普及以维护法律严肃性和刚性 [1] -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精神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矛盾 [1] - 需加快制定修改配套法律规章,健全完善森林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体系 [1] - 强调做好执法检查后续工作确保监督实效,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上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1] 会议出席情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雪克来提·扎克尔出席会议 [2]
李鸿忠主持森林法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 2025-09-22 19:51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1][2] - 会议强调加强森林法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 [2] - 会议指出需做好执法检查后续工作以确保监督实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 政策与法律框架 - 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 [2] - 要求压实法定责任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协同并加强法律宣传普及以维护法律严肃性和刚性 [2] - 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精神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矛盾 [2] - 明确需加快制定修改配套法律规章以健全完善森林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体系 [2] 行业发展态势 - 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就 [2] - 明确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2]
李鸿忠在森林法执法检查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22 19:39
森林法实施与林业发展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强森林法实施作为重要抓手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1] - 以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1]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1] 森林资源保护成效 -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就[1] - 林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1] 法律实施与制度保障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1] - 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压实法定责任 强化立法执法司法协同 加强法律宣传普及[1] -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以改革精神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矛盾[1] 法治体系建设 - 补短板强弱项 加快制定修改配套法律规章[1] - 健全完善森林保护利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法治体系[1] - 做好执法检查后续工作确保监督实效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1] 会议出席人员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 雪克来提·扎克尔出席会议[2]
快来用影像定格绿水青山
杭州日报· 2025-09-19 09:45
活动概述 - 活动为富春"绿境"计划生态影像大赛,旨在系统呈现富阳生态文明建设20年成就并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传播平台[1] - 大赛鼓励公众用镜头捕捉环境变化,展示富阳的自然生态之美、人文韵味与绿色发展活力[1] - 投稿截止时间为10月12日24时,作品需发送至指定邮箱并按要求标注邮件主题[1] 活动主题与奖项设置 - 大赛设置"富春山水"、"生态成果"、"今昔对话"三大主题征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影像作品[1] - 每组主题设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二等奖2名每名奖金400元,三等奖3名每名奖金200元,优秀奖10名每名奖金50元[1] - 评审将从创意性、技术性、主题契合度、传播价值及生态意义等维度综合评选[1] 参赛要求与结果公布 - 参赛作品须为JPG格式,图片分辨率不小于300万px、大小不小于3MB,并须保留exif原始信息[1] - 最终结果将通过生态富阳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in富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公布[1] - 投稿即视为同意主办方拥有作品公开传播、二次创作及宣传推广的权利,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2]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人民日报· 2025-09-17 12:4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 - 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 - 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人类社会迈向更高级的文明发展阶段,包含生态经济、绿色科技等物质文明,相关法律制度等制度文明,以及环保理念等精神文明 [3] - 体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与创新 - 指出走美欧现代化老路行不通,西方工业文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引发资源枯竭风险,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环境破坏 [2] - 超越了西方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局限,将生态与文明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文明内在的不可持续性 [2][3] - 运用中华文明整体系统思维,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注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5]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 - 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8] - 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应用 [9] -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0] 中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全球贡献 - 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9] - 作为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出口国,提供了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13] - 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在"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13]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创造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9]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10] - 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改善速度举世瞩目,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全球25%的新增绿色面积 [10] - 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 [10] 全球合作与共同体建设 - 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11][12] -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13]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厚植绿色底色,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推广菌草技术等合作项目 [13]
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 - 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 - 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人类社会迈向更高级的文明发展阶段,包含生态经济、绿色科技等物质文明,政策法规等制度文明,以及生态环保理念等精神文明 [3] - 体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批判与超越 - 指出美欧现代化老路走不通,其工业文明模式导致资源枯竭风险、环境快速破坏和生态系统损害 [2] - 西方发达国家将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未能解决资本无限扩张与有限自然资源间的根本矛盾 [2] - 运用中华文明整体系统思维,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超越了西方原子化、离散化的思维方式 [5]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 -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8] - 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9] -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5] 中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 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9]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作为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出口国,创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9] - 提供全球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出口产品在“十四五”期间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13] -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国家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 [10] 全球治理与合作倡议 - 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 [11][12] -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13] - 通过中非合作论坛提出打造“绿色增长引擎”,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厚植绿色底色,推广菌草技术等合作项目 [13]
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路径与机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4:18
书籍核心观点 - 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系统论述 [2] - 深入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样路径 [2] - 本书是指导实践的案例库 旨在激发地方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2] 书籍内容与价值 - 为各级领导干部 理论研究者 政策制定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 目标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伟力
人民日报· 2025-09-05 10: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价值 - 2005年8月15日首次提出该理念 彰显巨大的理论价值[2] - 深刻反思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 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3] - 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定势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4] - 将自然资本确立为生产要素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5]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达222个 较2023年增加19个城市[7] -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3微克/立方米[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国家[7] - 重要湖库水质优良比例达77.1% 较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7] -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达77.9%[7] - 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 其中造林6669万亩 种草改良4836万亩[7] - 森林可持续经营面积扩大至1000万亩以上[7] -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 连续4年超90%[7] 生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 通过生态产业化构建"经济反哺生态 生态促进经济"的完整闭环[8] - 通过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8] -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9] - 创新推行河长制 林长制等制度 实现从末端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9] 国际影响与全球价值 - 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专题报告宣介中国生态文明战略[10] - 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指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11][12] - 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开展风电地热太阳能等绿色技术合作[12] - 浙江安吉创新竹林碳汇交易模式 实现"竹子变票子 资源变资本"的生态共富[13]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于生态资源禀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样本[13] - 超越"先污染后治理"西方模式 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