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经济

搜索文档
“袜都”“纺都”对决篮球,“浙BA”将成下一个“苏超”?
第一财经· 2025-07-08 23:00
赛事概况 - "浙BA"揭幕战于2025年7月6日在绍兴诸暨举行,诸暨队以79∶60战胜柯桥队,比赛场馆可容纳6077人,门票(28元/18元/8元)开售即售罄 [1][2] - 联赛定位为业余群众赛事,覆盖浙江11个地级市、90个县区,赛程持续至2026年2月,参赛者均为非专业运动员 [2] - 浙江篮球基础深厚:2024年全省篮球场地达55051个(篮球场占82.93%),浙江广厦队于2025年5月获CBA总冠军 [2] 赛事经济与文化联动 - 赛事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与文旅:诸暨揭幕战现场分发200个油麻团、2箩筐盐焗鸡等特产,并推出观赛免费游景区政策 [2][3] - 文旅部门提出将"浙BA"打造为全民狂欢,通过NPC互动、区域经济梗(如义乌代表金华)增强参与感 [3][5] - 赛事成为区域经济展示窗口:诸暨(全球1/3袜子产量)、柯桥(全球1/4面料交易)、义乌(2024年快递量126.3亿件)等借赛事强化产业标签 [5] 县域经济与产业特色 - 浙江县域经济均衡发展:诸暨珍珠交易占全球70%,慈溪生产全球60%小家电,永康为"中国五金工匠之乡" [5] - 数字经济赋能块状经济升级:县域经济从制造转向研发驱动,如杭州带动周边县域提升产品竞争力 [5] - 2024年浙江9个县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8万元,占全国14个高收入县域的64% [6] 旅游与产业融合 - 浙江县域旅游全国领先:2025年全国旅游百强县中浙江占34席,安吉县连续七年居榜首 [7] - 特色产业游崛起:诸暨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五一及端午吸引10万人次,义乌国际商贸城成4A级购物景区 [7] - 专家指出"浙BA"借鉴"苏超"模式,结合浙江文化特色与资源禀赋,成为体育文化新载体 [8]
“袜都”“纺都”对决篮球,“浙BA”将成下一个“苏超”?
第一财经· 2025-07-08 20:06
区域经济特色与体育赛事结合 - "浙BA"篮球联赛火爆开幕,揭幕战诸暨队以79∶60战胜柯桥队,体现浙江深厚的篮球运动基础[2] - 比赛门票秒光,三种票种售价28元、18元和8元全部售罄,6077人场馆座无虚席[3] - 联赛定位为业余赛事,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90个县区,2025年7月至2026年2月举行[3] - 浙江篮球场地总数达55051个,其中篮球场占82.93%,三人篮球场占9.77%,篮球馆占7.31%[3]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比赛现场展示地方特产,如200个油麻团、2箩筐盐焗鸡、50公分马剑馒头等,由NPC互动分发[4] - 文旅部门推出观赛免费游景区等优惠措施,将赛事与地方文旅资源深度融合[4] - 浙江省文旅厅要求将文旅资源融入赛事全链条,打造全民参与的超级狂欢[5] - 诸暨山下湖镇开蚌一条街"五一"和端午假期吸引超10万人次,30多家店累计开蚌20万个[8] 县域经济与特色产业 - 浙江县域经济特色鲜明,诸暨年产袜子占全球三分之一,山下湖镇掌握全球70%珍珠交易量[6] - 柯桥纺织业占全球约四分之一面料交易,义乌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26.3亿件[6] - 慈溪生产全球约60%小家电,永康是"中国五金工匠之乡"[6] - 2024年全国14个城镇居民收入超8万元的县域中,浙江占9个[7] - 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浙江占34席,前十强中浙江占7席,安吉县连续七年居首[7]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经济 - 杭州等中心城市带动下,数字经济持续赋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7] - 块状经济不仅制造能力强,还具备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7] - 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为年轻人"新据点",展示浙江特色产业游的崛起[8]
苏浙两省包揽半数,中国“千亿县”增至62席
经济观察网· 2025-04-29 17:41
千亿县发展概况 - 中国"千亿县"总数达62个,新增山东滕州、安徽长丰、江苏新沂3个成员,GDP总量1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7.8%,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2] - "千亿县"以全国1.3%陆地面积贡献7.8%GDP,经济规模超越多地级市及省会,新晋级县均以新兴产业为支撑 [2] - 62个"千亿县"GDP数据完整披露,江苏昆山市以5380.2亿元居首,江阴市(5126.1亿)、晋江市(3647.5亿)分列二三位 [3]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以22个"千亿县"领跑全国,占比超1/3,昆山、江阴GDP均突破5000亿;浙江(11个)、山东与福建(各6个)紧随其后 [4][7] - 东部省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集中全国70%千亿县,中部多围绕省会布局(如长沙县、肥西县),西部集中于资源富集区(神木市、准格尔旗) [7] - 广东因行政区划特殊无"千亿县",但拥有狮山镇等"千亿镇",预计2025年诞生首个千亿县 [7] 产业支撑体系 - 江苏"千亿县"依托国家高新区等平台形成规模化产业,昆山经开区贡献全市50%GDP(5380亿),电子信息年产值达7000亿 [8][9][10] - 浙江"块状经济"特征显著:慈溪市家电产业集群占全球电熨斗70%份额,观海卫镇为全国电源连接器主基地 [10] - 新晋县市产业升级明显:新沂经开区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中度超省均15%,长丰县因比亚迪落户成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县域第一 [10][11] 准千亿县发展动态 - 2024年准千亿县(900-1000亿GDP)达21个,湖北宜都市(989.7亿)最接近晋级,浙江象山县以20.9%增速领跑 [11][15] - 各省布局新兴产业:山东诸城发展汽车高端制造,安徽肥东聚焦新能源电池,福建安溪推进茶产业数字化改造 [15] - 四川宣汉县计划2026年突破千亿,西昌市目标"十五五"前期晋级,反映中西部县域经济追赶态势 [15] 政策支持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补齐县城基建短板,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福建打造工业强县,四川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 [16] - 各省重点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通过技术/产业/制度体系协同发力,加速新兴产业布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