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本养老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报告: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 低收入人群准备水平下降
南方都市报· 2025-10-22 23:59
退休准备指数总体水平 - 202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与2023年持平,仍处于低退休准备水平(低于6分)[2] - 指数取值范围为0-10分,8-10分为高准备水平,6-8分为中等水平,低于6分为低准备水平[1] 不同收入群体差异 - 低收入人群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组差距增大[1][2] - 高退休准备水平人群特征为36-45岁、已婚、有子女、身心健康、本科学历、就职于国有企业或外商/港澳台商企业、个人及家庭收入较高[2] - 调查对象个人税后年收入均值为9.06万元,略高于2023年的8.8万元,家庭税后年收入均值为24.72万元,略高于2023年的21万元[1] 退休财务准备方式 -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访者覆盖率约为34%[2] - 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在受访者中的覆盖率为35%[2] - 选择个人养老金作为退休财务准备的受访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税后收入水平[2] - 已准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访者群体更多来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2] 预期退休年龄偏好 - 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且预期提前退休的人群占比更大[3] - 56.54%的青年受访者倾向于提前退休(男性51.59%,女性58.77%),仅34.63%的受访者预期延迟退休(男性35.65%,女性34.16%)[3] - 有子女、预期退休后余寿长、风险偏好高、时间偏好强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3]
最新报告: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不足,低收入人群准备水平下降
南方都市报· 2025-10-22 21:18
退休准备指数总体水平 - 202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与2023年持平,处于低退休准备水平(低于6分)[2] - 退休准备指数取值范围为0至10分,8-10分为高准备水平,6-8分为中等准备水平[1] 不同收入群体退休准备差异 - 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水平明显下降,高收入人群有所提高,不同收入组差距增大[1][2] - 高退休准备水平人群特征为36至45岁、已婚、有子女、身心健康、本科学历、就职于国有企业或外商/港澳台商企业、个人及家庭收入较高[2] - 调查对象个人税后年收入均值为9.06万元,略高于2023年的8.8万元,家庭税后年收入均值为24.72万元,略高于2023年的21万元[1] 退休财务准备方式 -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银行储蓄/低风险理财产品为四种覆盖率最高的退休财务准备方式[2] -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最高,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访者覆盖率约为34%[2] - 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在受访者中的覆盖率为35%[2] - 选择个人养老金的受访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税后收入水平[2] 预期退休年龄倾向 - 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在法定退休年龄退休,且预期提前退休的人群占比更大[3] - 56.54%的青年受访者(男性51.59%,女性58.77%)倾向于提前退休,仅34.63%的受访者(男性35.65%,女性34.16%)预期延迟退休[3] - 有子女、预期退休后余寿长、风险偏好高、时间偏好强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3]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金融时报· 2025-09-29 09:07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达到2.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翻一番 [2]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达5.15% [2]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2]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3]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与完善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升至95%以上 [3]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46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02亿人,较“十三五”期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人和3400多万人 [3]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并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2] 就业促进与人才发展 -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4] - “十四五”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前4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4]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4] - 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4] - 当前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4]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新建2300多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 [5]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从7个省份扩围至17个省份,覆盖出行、外卖等4个行业及多家大型平台企业 [6] - 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实现制度内应保尽保 [6] - 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采取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等创新方式,不以劳动关系为参保前提 [6] - “十四五”以来公布和处置重大欠薪违法行为1万多件,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超过1.4万件 [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10.7亿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22:02
就业市场总体表现 -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 -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1] -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1]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与规模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1]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1]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 [6] 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并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 [2] - 创新推出职业伤害保障,采取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等创新方式,不以是否具有劳动关系为参保前提 [3]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份,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3] 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成效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 [6]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6] - "十四五"期间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战略储备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达到3.22万亿元,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55% [7] - 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7]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持续做大做强,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承接和运营工作稳步推进 [7] 劳动纠纷调解与权益维护 - 各地已建立一站式调解中心2300余家,累计调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关纠纷3万多件 [4] - 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争议典型案例,明确"事实优先"的劳动关系认定原则 [4] - 加强调解与司法联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 [4]
国家统计局:社会保障体系全球规模最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商报· 2025-09-28 10:20
养老保险 - 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2020年的2900元提升至2023年的3162元 [1] - 2024年末全国企业年金职工参保人数为3242万人,较2020年末增长19.3% [1] - 2024年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6422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1.9% [1] 医疗保障 - 2024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3亿人,参保覆盖面自2018年起稳定在95%左右 [2]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670元,较2020年增长21.8% [2] - 2024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2.2亿人次 [2] - 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20年的27.7%下降至2023年的27.3% [2] 社会救助 - 2024年末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25.0万人,农村为3361.5万人 [2] - 2024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798.1元,较2020年增长17.8% [2] - 2024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593.9元,较2020年增长19.5% [2]
“十四五”就业目标超额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0:40
就业总体成就 -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4] -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4] 高校毕业生就业 - 2022年起高校毕业生每年超千万,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 - 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包括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 [2] 结构性就业矛盾 - 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主要矛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2] - 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巨大,仅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缺口就高达100万,整个领域人才缺口约500万 [3] 职业技能培训 - 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3] - 分类实施技能强企、农民工稳就业、百万青年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 [3] 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1][7] - 试点范围从7个省份扩大到17个省份,纳入滴滴出行、顺丰同城等大型平台企业 [7] 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创新 - 制度设计采取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等创新方式,不以劳动关系为参保前提 [7] - 目前不同城市保险类型存在差异,如意外伤害险、单工伤保险平台雇主企业责任险等 [7]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9]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转移接续实现"一键申请、全程网办" [9] 社保基金运营规模 -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10]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 [11]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11]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55% [13] 年金基金发展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 [12] - "十四五"期间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12] 社保基金储备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13]
“十四五”就业目标超额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0:21
就业总体成就 - 截至8月底,“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1][6] - “十四五”前四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6] 高校毕业生就业 - 高校毕业生自2022年起每年超千万,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3] - 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 [3] - 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9%,比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 [3] 结构性就业矛盾与技能培训 - 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就业领域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5] - 以低空经济为例,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缺口高达100万,整个领域人才缺口约500万 [5] - 计划利用3年时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3000万人次,并针对企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施分类培训计划 [5]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从7个省份扩大到17个省份,并将滴滴出行、顺丰同城等大型平台企业纳入试点 [8] - 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在制度内实现应保尽保 [1][13] - 制度设计采取按日参保、按单计费等创新方式,不以劳动关系为参保前提 [8]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11]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自2016年底启动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 [12]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14] 社保基金运营与可持续性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11]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自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55%,另有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14]
热点思考 | 社保改革,新的“破局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8-26 18:05
我国社保体系发展现状 - 建成世界最大社保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6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3亿人 失业保险2.4亿人 工伤保险3亿人 生育保险2.5亿人[4][14] - 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障格局 包含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个人养老金三支柱体系[3][12] - 缴费机制采用用人单位与职工共担模式 职工养老保险单位费率16% 个人费率8% 医疗保险单位费率8.5% 个人费率2%[16] 社保体系面临压力 - 养老保险基金自2013年起征缴收入持续低于支出 2023年财政补贴达1.75万亿元 占一般财政支出6.4%[5][28] - 城乡养老待遇差距显著 2023年城镇职工人均年领取4.5万元 城乡居民仅2671元[5][28] - 医保基金2016年起支出持续大于征缴收入 2023年财政补贴6735亿元 其中居民医保占比98.19%[6][40] 可持续性缓解措施 - 延迟退休可延长缴费年限 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推迟4.8年可使养老保险缴费率从20%降至16%[7][52] - 全球前七大养老金市场配置中股票占45% 债券占33% 我国养老金固收类资产占比89.5% 权益类配置存在提升空间[8][61][67] - 美国养老金账户中IRAs与DC计划占比近六成 401(k)计划形成股市长期需求 专业机构管理提升资金稳定性[8][73]
“十五五”规划系列之二:社保改革,新的“破局点”?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6 17:44
社保体系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3年底建成世界最大社保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6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3亿人[2] - 社保基金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核心,2023年二者收入占比分别为68%和30%,合计超97%[27] - 职工社保缴纳机制中用人单位总费率约28%,个人费率约10%[2] 社保体系面临压力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3年起征缴收入低于支出,2023年财政补贴达1.6万亿元,占一般财政支出6.3%[3] - 社科院测算202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或首现负数[3] - 城乡养老待遇差距显著,2023年城镇职工人均年领取4.5万元,城乡居民仅2671元[3] - 医保基金2016年起支出大于征缴收入,2023年财政补贴6735亿元,占财政支出2.5%[4] 可持续性缓解措施 - 延迟退休是关键举措,中国当前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5] - 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推迟4.8年可使养老保险缴费率从20%降至16%[5] - 全球前七大养老金市场配置中股票占45%、债券占33%,中国养老金固收类占比89.5%,权益类占比较低[5] - 2024年中国养老金固定收益类资产2.2万亿元,港股类收益率达15.9%但占比偏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