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改革

搜索文档
楼继伟: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面对七个问题
和讯· 2025-08-26 18:3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地提出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主体要求。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应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和2014年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等改革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的一些实际问 题,拿出改革思路和方法,确立目标与方案。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宏观税负水平持续走低,地 方财政收入压力加大,债务风险出现转化。 因此,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一些难点问 题,有效应对和缓解当前的财政困难状况,有力构建符合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宏观经 济治理体系要求的现代财政。 其中需重点关注七个问题:一是合理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稳健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 三是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四是完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提升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适 应性;五是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六是完善财政政 策体系,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七是完善增值税制度,适应产业链创新和新业态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地提出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的基本框架和主体要求。新一轮财税体制 改 革应在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和2014年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等改革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的一 些实际 问题 ...
与普通人相关的“增值税改革”,我们划了五个重点
吴晓波频道· 2025-08-22 08:30
增值税法实施条例改革背景 - 增值税是我国头号税种 2024年收入达6.57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额38% [4] - 改革源于国际通行立法模式需求及国内税制复杂化问题 1994年起施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法律层级较低且存在模糊性 [10] - 针对数字经济与跨境交易等新领域进行增补 如数字化产品归类问题 [11][12] 核心改革内容 -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分界点为年应税销售额500万元 新规禁止一般纳税人转回小规模纳税人 [15][16] - 明确不得抵扣进项税情形 涵盖贷款服务/非应税交易/交际应酬/集体福利等个人消费 [19] - 强化数字化流程 异地项目预缴增值税可通过电子税务局线上办理 [21] - 明确跨境业务判定标准 境外消费无需缴税 境内展示需按6%税率缴纳增值税 [22] - 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更新免税清单 正规教育/保育/养老机构服务免征增值税 [23] - 企业混合用途长期资产以500万元为临界点 以下设备全额抵扣 以上先全额抵扣再逐年调整 [24] 受益行业与影响 - 制造业受益于500万设备抵扣规则优化 可释放沉淀资金用于升级研发 例如车企成本降低可能使终端售价下调数千元 [26][27] - 跨境电商因境外消费场景清晰界定而受益 出口服务证明境外使用可享零税率 例如1亿元广告费对应1150万元增值税可全额退还 [28][29][30] - 金融业需面对贷款手续费进项税不可抵扣问题 倒逼减少隐性收费并优化服务效率 [35] - 不动产租赁行业需按实际用途精细核算进项税 例如混合自用与出租的资产需按年计算比例 [36] - 个体户需区分免税初级农产品与应税加工品 例如同时销售新鲜牛肉与火锅底料需分开记账 [37] 新兴机会与创新模式 - 催生跨境税务架构师/资产经纪人/数字化税务顾问等新兴职业 [37] - 行业跨界合作机会出现 例如SPA会所与盲人按摩机构合作探索政策优惠 [37] - 出现创新税务筹划模式 如奶酪厂与牧民成立合作社 通过租赁免税与低价采购组合降低税负 [38]
“十四五”税制改革稳中求进,“十五五”重点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6-16 21:36
"十四五"税制改革进展 - 增值税改革进展最快,2022年实施超2.4万亿元留抵退税新政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制造业等行业受益明显[5] - 2023年针对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企业出台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5] - 2023年底增值税完成立法,为税制稳定奠定基础[5] - 房地产税立法暂缓,因涉及面广、区域差异大、征管难题待解[5][6] - 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扩围、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等改革进展较慢[5] "十四五"税改特点 - 减轻微观主体税负的改革进展快,如增值税留抵退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7] - 对宏观经济影响大的改革进展慢,如房地产税立法、清理税收优惠[7] - 改革体现"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原则,增值税因前期经验积累多而推进快[7][9] - 直接税收入占比从2020年至2024年略微下降[8] "十五五"税改方向 - 重点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税收自主权[1][11] - 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今年将加快部分品目改革[8][12] - 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合并地方附加税并授权地方调整税率[10] - 完善个税制度,逐步将经营所得、财产所得纳入综合所得[10][13] - 强化对直播等新经济活动和娱乐明星等高收入群体的征管[13] 个税改革建议 - 维持免征额不变,逐步扩大个税收入规模[13] - 统一劳动性所得征税标准,解决"工资税"局限[13] - 规范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堵塞偷逃税漏洞[14] - 加大教育、养老等专项附加扣除力度[14] 消费税改革建议 - 先从高价值消费品如汽车、珠宝等入手推进征收环节后移[12] - 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以数治税",完善征管体系[12] - 协调央地财力分配,避免区域财力差距扩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