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骨骼
icon
搜索文档
A股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微涨0.04%,托育、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
凤凰网财经· 2025-07-09 09:29
中信建投研报称,中长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趋势向好,创新、并购、国际化将推动中国器械龙 头逐步成长为全球龙头。预计三季度多家公司受益新产品新业务放量而实现环比改善,或去年同期低基 数基础上实现高增长。细分板块来看,医疗设备板块部分企业受益于行业招标数据高增长和库存加速消 化、业绩将逐步改善,高值耗材板块部分企业有望受益新产品逐步放量和集采优化政策、业绩确定性和 估值修复。也看好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AI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新科技方向的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预计新消费标的延续相对高成长 健康饮品等新消费趋势景气度有望保持 凤凰网财经讯 7月9日,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沪指高开0.04%,深成指高开0.04%,创业板指低开 0.08%。托育、机器人等板块指数涨幅居前,贵金属、保险等板块指数跌幅居前。 | | | | | | 沪深京重要指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称 | *● | 咸新 | 涨幅% | | 涨跌 涨跌家数 | | | 现手 | 金额 | | 上证指数 | | 3498. ...
112起融资、超60亿!2025上半年医疗器械资本看什么?
思宇MedTech· 2025-07-08 17:42
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进入"现实主义"阶段,资本逻辑从拼概念转向看路径,从讲创新回归到落地,关注点包括注册进度、产品进院情况和商业模型可行性[1] - 上半年共发生112起医疗器械相关融资事件,但仅不到20%的项目详细披露融资金额,且越早期披露意愿越低,反映出行业更加谨慎和现实[2] 融资节奏与轮次特点 - 融资高峰出现在3月和6月,与年初节点和产业会议时间重合,窗口期重要性提升[6] - B轮及之后项目是主力,A轮以上轮次占比约三分之一,资金向路径明确、产品成型的企业集中,如深睿医疗(5亿元)、傲意科技(B+轮)[6] - 天使轮和种子轮数量占比约四成,但金额披露少,反映早期项目融资难度显著提升[6] 资本青睐的三大方向 - 补位"术式"产品加速获投: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术中导航等"术式重构型产品"受关注,如傲意科技的仿生手和神经康复系统、深睿医疗的AI术前-术中闭环产品[3] - 国产替代转向效率与供应链:内窥镜器械、基础耗材、骨科配件、助听器等方向活跃,企业更强调全链路供给、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4] - 智能中台成为刚需底座:影像AI、手术规划、结构化数据平台持续融资,强化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协同,对接DRG付费等真实场景[7]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北京"32条"支持手术机器人租赁平台,突破医保逻辑,将高值设备定位为"服务型资产",影响企业估值模型[8] - 国家药监局推进AI器械注册沙盒和特别审评,注册逻辑从"功能创新"转向"路径嵌入",倒逼AI公司重新定义产品[8] - 政策成为底线判断标准,产品政策通路直接决定其市场可行性[8] 行业发展趋势 - 资本逻辑转变为明牌博弈,关注产品实际进展和路径清晰度,有注册、病人和回款路径的项目更易获投[9] - 行业聚焦"谁能留下",可持续性取决于产品被使用和验证的能力,而非概念或风口[9]
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马斯克再出重磅消息!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涨1.39%,有望终结两连阴!
新浪财经· 2025-06-30 13:56
机器人ETF基金表现 - 6月30日A股多数上涨,机器人ETF基金(159213)涨1.39%,有望终结两连阴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冲高,晶品特装涨超15%,科沃斯涨超6%,均普智能涨超5%,博杰股份、景气智能等涨超4%,双环传动涨超3%,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涨幅居前 [3] - 前十大成分股中,汇川技术(机械设备)涨1.18%成交额9.19亿权重10.51%,科大讯飞(计算机)涨1.23%成交额5.55亿权重9.96%,科沃斯(家用电器)涨6.08%成交额4.73亿权重2.16% [4][5] 脑机接口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进展 - Neuralink已有7名受试者(4名脊髓损伤+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设备平均周使用时长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脊髓损伤患者未来将连接擎天柱机械手实现复杂操作 [6] - 脑机接口技术可通过解析脑电信号实现"意念驱动"控制外骨骼,国内外多家公司研发集成产品,中信建投认为该技术增强人机智能协同 [6] - 外骨骼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可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民用领域适用于消防/救灾等负重场景,医疗领域辅助康复训练,应用前景明确 [6]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2024年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17.6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24.9亿美元,2032年增至305.6亿美元(CAGR 43.1%) [7]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6年0.03亿元增至2021年4.4亿元(CAGR 171.19%),预计2025年达42亿元 [7] 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 - 中金公司预测人形机器人远期潜在市场空间超万亿元,适合力量型/灵巧型/移动导航任务及教培/服务/关怀等场景,可覆盖制造业/医疗/餐饮等多元行业 [9][10] - 东吴证券预计人形机器人远期需求1亿台+,对应市场空间超15万亿,2025年为量产元年 [12]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全产业链:上游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中游算法/系统集成,下游服务/巡检/特种机器人 [13]
2025-2031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42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外骨骼机器人是人机耦合的可穿戴式智能结构,通过结合人类智能与机械动力实现力量增强、运动辅助及康复功能,技术涵盖传感、控制、驱动和生物机械学等[2]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0-2024年全球及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技术趋势被系统分析,2025-2031年产量、市场规模及技术研发方向有明确预测[4][9] - 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受政策支持(如进出口关税优惠、地方政府扶持),并与养老、军工等下游产业紧密关联[4][7] 行业定义与技术特征 - 产品定义: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机械能量增强人类负荷能力,应用覆盖军事、医疗康复及工业领域,技术核心包括构造材料、能量源及生物机械学集成[2] - 技术环境:行业专利申请数、申请人及热门技术被量化分析,显示技术迭代活跃[3] 市场规模与供需分析 - 全球市场:2020-2024年市场规模及区域分布数据披露,重点国家市场被分析,2025-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测值明确[4] - 中国市场:2020-2024年行业生命周期、市场成熟度及SWOT对比(国内外)被评估,细分市场规模、产量及消费量统计具体[3][5] - 价格趋势:行业平均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被分析,2025-2031年价格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建模[5]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产业:伺服电机和减速机的市场规模、价格及生产情况直接影响行业成本结构[6] - 下游应用:养老与军工行业现状及前景决定外骨骼机器人需求增长空间[7] - 竞争格局:2024年区域消费格局、品牌分布及重点企业(如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等6家代表公司)经营数据被详细分析[6][7] 区域发展与投资动态 - 区域经济:华北、华东等六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行业前景关联性被研究[5][6] - 投资布局:2020-2024年总体投资结构、规模及分地区投资数据被披露,新进入者需注意技术及政策壁垒[9][10] 企业案例分析 - 重点企业: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等6家公司产品、经营情况及未来趋势被逐一梳理,反映行业头部竞争态势[7]
618抢先购宠物消费火爆;智能外骨骼机器人新突破
第一财经· 2025-06-06 15:58
宠物消费市场 - 618抢先购期间宠物消费市场表现强劲,天猫首小时有653个宠物品牌成交同比翻倍,其中9个品牌成交破千万,5个主粮单品成交破千万 [3] - 天猫宠物品牌榜TOP10中鲜朗、蓝氏、弗列加特等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抖音猫狗粮品牌榜TOP10同样以麦富迪、诚实一口等国产品牌为主 [3] - 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同比增长7.5%,2015-2024年CAGR为13.3%,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3311亿元,同比增长10.3% [4] - 宠物行业呈现产品高端化和差异化趋势,国产品牌凭借产品、品牌和渠道优势加速替代进口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 [4] - 宠物主消费态度趋于理性化,单宠消费投入持续升级,叠加宠物食品进出口关税壁垒加剧,国货崛起逻辑强化 [4] 智能外骨骼机器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可为下肢偏瘫患者提供运动功能重建与行为辅助服务 [7] - 外骨骼机器人已应用于黄山、泰山等旅游景区,并在工业、军事、应急救援及养老领域实现落地 [7] - 行业研究聚焦人机交互、AI算法和材料革新,多家中国企业完成多轮融资,上市公司开始布局外骨骼业务 [7] - 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预计2030年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 [8]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外骨骼纳入高端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部分康复型外骨骼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疗康复领域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8]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4%,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7:56
重要市场新闻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22%,纳指涨0.32%,标普500指数涨0.01% [1] - 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Meta涨超3%,博通、AMD涨超1%,特斯拉跌超3% [1] - 汽车制造、油气板块跌幅居前,路特斯跌超5%,贝利石油跌超3%,通用汽车、本田汽车、Rivian跌超2%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4%,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蔚来涨超6%,阿里巴巴、小鹏汽车、金山云涨超3%,京东涨超2%,百度、哔哩哔哩涨超1% [1] - COMEX黄金期货收涨0.6%,报3397.4美元/盎司,COMEX白银期货收涨0.06%,报34.655美元/盎司 [1] - WTI原油期货收于每桶62.85美元,下跌56美分,跌幅0.88% [1]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集体上涨,德国DAX指数涨0.7%报24259.51点,法国CAC40指数涨0.58%报7808.5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16%报8801.29点 [1] 行业掘金 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 - 香港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并制订稳健的风险管理措施 [2] - 香港将发表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探讨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优势与虚拟资产领域的技术创新 [2] - 优化基金、单一家族办公室和附带权益的优惠税制,包括将虚拟资产纳入可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 [2] - 此举或推动更多虚拟资产ETF、结构性产品上市,推动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技术结合 [2] - 概念股包括朗新集团、新国都、科蓝软件等 [2] 虚拟电厂建设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提出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等场景,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 [3] - 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等获取收益 [3]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提出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以上 [3] - 概念股包括华自科技、安靠智电、星云股份等 [3] 外骨骼机器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面向60余位偏瘫患者开展100余次临床验证 [4] - 外骨骼机器人今年迈向消费级市场,由医疗康复转向家庭养老,由工业助力转向户外运动 [5] - 商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市场空间远超千亿,概念股包括探路者、金明精机、光大同创等 [5] 避雷针 - 大参林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拟减持不超过2277.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6] - 科兴制药控股股东科益医药拟减持不超过598.92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股份总数的3% [6] - 碧兴物联股东宁波丰图汇烝拟减持不超过235.5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唯捷创芯股东贵人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290.9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利尔化学股东中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2401.31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6] - 格林达股东宁波聚合创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过598.6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7] - 佳禾食品股东宁波和理投资拟减持不超过520.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15% [7] - 联测科技股东郁旋旋拟减持不超过54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84%,郁吕生拟减持不超过10万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16% [7] - 金凯生科股东启鹭拟减持不超过361.2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股东青岛青松创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120.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8]
中国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迎来新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再提速
选股宝· 2025-06-04 22:58
行业动态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该技术基于自研串联弹性驱动器 具备多模态刚度响应特点 已通过60余位偏瘫患者100余次临床验证 有效实现运动学重塑等关键康复目标 [1] - 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将从医疗场景拓展至消费级市场 材料、元器件、算法突破推动成本大幅降低 医疗康复转向家庭养老 工业助力转向户外运动两条商业化路径并行 [2]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领域快速扩张 涵盖医疗、工业、养老、户外及消费市场 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级别 [2] 公司进展 - 振江股份24年成立子公司海普曼 专注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与仿生学设计 产品定位医疗康复和工业助力领域 计划25年实现量产 [3] - 光大同创将碳纤维材料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 受益于制造业轻量化趋势 该业务板块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3]
医疗ETF(159828)涨超1.2%,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高增长或催化医疗装备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0:57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2024年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 预计2030年突破12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8% [1]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外骨骼纳入高端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 多地医保已将部分康复型外骨骼纳入报销范围 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1] - 医疗康复领域场景商业化成熟且受益于政策支持 [1]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机会 - 医药生物行业需结构性甄选投资机会 核心矛盾在于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 [1] - 看好院内政策支持方向 包括创新药械和设备更新 [1] - 人民群众需求扩容方向包括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和减肥药产业链 [1] - 出海周期上行方向包括肝素和呼吸道联检 [1] 中证医疗指数及ETF产品 - 中证医疗指数(代码:399989)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医药商业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中证医疗指数最新交易日涨幅达0.95% 是投资者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参考标的 [1] - 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A(012634)和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C(012635)可供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关注 [1]
万亿蓝海待启!外骨骼机器人加速 “跑” 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现状 - 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在黄山、泰山、华山等景区大受欢迎,被称为"懒人爬山神器",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受追捧[1]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在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续航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1] - 深圳市肯綮科技2021年首款产品"C1 Pro"重20公斤遭冷遇,新一代产品"π"重量降至1.8公斤,今年"五一"在泰山投放500台满负荷运营,运营点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2] - 杭州智元研究院推出"踏山"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长沙优龙机器人"游龙"在岳麓山、衡山完成试验[2] 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 - 外骨骼机器人已渗透工业、军事、应急救援及养老领域:工业领域提升装配效率,军事增强单兵作战能力,消防救援携带重型装备,养老辅助失能老人行走[3] - 机构预测2025-2028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47.7%,2028年规模达58亿美元[3]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0%[3]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高性能芯片是关键,国民技术推出N32H7系列双核架构芯片提升计算能力,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4] - 轻量化材料是市场接受关键,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用于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4] - 电池续航需从几小时提升至1天甚至数天,格林美研发高比能、高倍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5] - 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仍高,需AI、芯片、新材料、电池技术全方位突破才能规模化降低成本[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6]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等技术[6] - 2024年上海、四川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外骨骼机器人发展[6] - 资本市场热度高涨:上海傲鲨智能累计完成5轮融资,优龙机器人获长沙国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7] - 探路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外骨骼产品[7] 行业展望 - 在政策、资本、企业合力推进下,外骨骼机器人正向消费端逐步渗透[8] - 未来外骨骼机器人将成为科技普惠人类的核心载体之一[8]
外骨骼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5-21 05:57
行业概况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在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提升续航能力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突破 [1] - 应用场景从工业、医疗向消费级市场延展,技术加速迭代 [2] - 2025-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以47.7%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58亿美元,中国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42亿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0% [3] 技术进展 - 肯綮科技产品重量从20公斤降至1.8公斤,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AI算法,"五一"期间在泰山投放500台新一代产品"π"并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 [2] - 杭州智元研究院的"踏山"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实现个性化体验 [2] - 国民技术推出N32H7系列芯片,采用双核架构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提升计算能力 [4]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对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商业化调试 [4] - 格林美研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致力于缩小电池体积并减轻重量 [5] 应用场景 - 工业领域:上肢外骨骼机器人提升装配效率 [3] - 军事领域:增强士兵负重和持续作战能力 [3] - 应急救援:消防员可携带重型装备攀爬高楼 [3] - 养老护理:辅助失能老人独立行走,已进入社区试点 [3] - 消费级市场:景区租赁模式推动商业化,如黄山、泰山、华山等 [1][2] 政策支持 - 2023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 [7]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等技术 [7] - 上海市2024年方案提出推广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四川省2025年计划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规模化生产 [7] 资本动态 - 上海傲鲨智能累计完成5轮融资,2024年5月获彬复卿云和国仪福光投资 [8] - 优龙机器人2024年5月获长沙领新基金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研发、产线扩建和场景开拓 [8] - 探路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合作开发智能穿戴设备 [8] 商业化挑战 - 续航能力普遍仅几小时,理想需达1天以上且需减轻电池重量 [5] - 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较高,需依赖AI、芯片、新材料等技术突破以降低成本 [6] - 当前主要采用景区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普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