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业兴国
icon
搜索文档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这是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工业脊梁
人民日报· 2025-09-25 08:59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抗战期间,有这样一群实业家,他们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挽救民族危亡砥砺前行, 书写了一部实业救国的热血史诗。本报记者近日走进3家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企业,从中回望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感悟实业兴国、 实干兴邦的伟大力量。 中国石化南化公司 硝烟淬炼出的化工企业 记者 王伟健 走进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一套已有90年历史的老装置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公司的第一套装置,至今仍在生产工业硫酸。"今年90岁,曾任南化公司总经理、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副会长的郭克礼介绍,1934年,爱国实业家 范旭东在南京创办了永利铔厂,即南化公司的前身。 时针拨回上世纪30年代,正当范旭东准备大干一场时,七七事变爆发,刚创立不久的永利铔厂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宁举丧,不受奠仪!"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范旭东严词拒绝合作。随后,永利铔厂遭遇了日军的空袭轰炸。 为了保存民族化工 ...
实业兴国 实干兴邦(观象台)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33
文章核心观点 - 实业兴国、实干兴邦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核心精神,企业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将企业发展与国家繁荣紧密结合 [1][10] - 中国制造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产业体系完整,并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3][5] -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呼唤企业家精神,期盼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办好一流企业,以应对新挑战满足新需求 [8][9] 历史传承与企业家贡献 - 战争年代企业家实业报国,例如顺昌铁工厂西迁、永利铔厂拒绝合作并西迁研制出中国第一袋化肥 [2] - 建设时期企业家勇挑重担,如鲁冠球、张瑞敏等老一辈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中带动企业发展壮大 [7] - 截至去年底,中国经营主体数量已近2亿户,企业家群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7] 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拥有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 [3] - 当前发展聚焦于先进技术,例如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麒麟9020芯片使手机性能提升36%以上、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 [5] - 制造业正从“大而全”向“精而强”转型升级,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5] 新时代的机遇与呼唤 - 通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为企业家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 [7] - 新时代呼唤企业家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探索解决如何推出中国创造、突破核心技术、打造世界级品牌等课题 [8] - 企业家需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通过微观场景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9]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纪实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1:14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西需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全省域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改革"是核心任务 [1] - 山西长期面临"一煤独大"产业单一问题 需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产业多元支撑格局 [11] - 2017-2020年总书记三次考察山西 明确要求走"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新路 并支持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12] - 转型需平衡"坚定"与"有序":克服煤炭行情波动带来的转型摇摆 同时注重新旧动能衔接 避免急功近利 [13] 传统产业升级路径 -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从百年老厂转型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产品涵盖煤气闸阀、电动翻板阀等高端品类 [4][5] - 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及传统产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6][7] - 强调工业发展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 提出"实业兴国 实干兴邦"的制造强国建设方向 [9] 能源产业多元发展策略 - 山西需在保障国家电煤供应前提下推动煤炭清洁低碳发展 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现从燃料向高价值产品的升级 [14] - 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煤层气等新能源 同时发挥钢铁、焦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基本盘作用 [12] - 非煤领域需聚焦精品化发展 避免粗放扩张 重点开发文旅康养、生态资源等优势产业 [14] 区域工业历史与创新 - 阳泉依托煤炭资源崛起 20世纪成为全国最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一五"时期被列为重点建设矿区 [4] - 阳泉阀门企业百年发展历程折射中国工业变迁:从建国初期"铸太行铁"的雄心到改革开放出口创汇 再到新时代技术驱动重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