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投资
搜索文档
期货大佬改行卖饮料,3年卖20亿!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5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宋伟的个人经历,对比了期货行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特性与实业投资的长期稳健性 [1][13] - 核心观点强调期货交易容错率极低,一次失败便可能导致巨大损失,而实业虽回报周期长,但能带来更踏实和可持续的成就 [1][5][13][14] 宋伟的期货从业经历 - 宋伟是中国第一代期货“红马甲”,1992年参与上海金属交易所的开市,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早期发展 [3] - 其第一桶金来自购买300张认购证,后在期货市场实现财富爆发式增长,有时一天就能赚到两三千万元 [5] - 主攻有色金属、胶合板、粮油等主流期货品种,凭借对宏观形势的把握和“快进快出”的交易风格迅速积累亿万财富 [5][6] 期货行业的风险与挑战 - 期货市场杠杆效应显著,能以小博大,但价格波动受政策、供需、国际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单日涨跌幅常超预期 [5] - 行业早期监管不完善,上海第一代109名红马甲在两年后锐减至20人,大部分因亏损或违规操作退出市场 [7] - 期货交易成功高度依赖市场判断,趋势瞬息万变,容错率极低,一次判断失误便可能满盘皆输 [7][8] 转向实业的决策与早期尝试 - 在老师建议下,宋伟于1997年退出期货市场,认为股票市场更稳健,并应深耕实业以实现长期发展 [8][9] - 首次实业尝试为在上海梧桐区开设“上海老站”餐馆,该餐馆成功荣登《上海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榜单 [10] - 随后创办“恒寿堂”品牌,推出蜂蜜柚子茶产品,上市后成为大卖场销量Top,但因工艺门槛低、模仿者众而面临市场竞争 [10] 柚香谷的创立与发展 - 2015年成立“柚香谷”品牌,卖掉川沙12亩别墅,在浙江衢州常山圈下12000亩地,投入1.5亿元建立香柚种植基地 [11] - 创业初期经历经济困难,曾卖掉豪车,最窘迫时资金不足以支付房租,直至近两年业务才有起色 [11] - 明星单品“宋柚汁”2022年销售额达3.5亿元,2023年突破6亿元,2024年高达10亿元,目标2027年实现单品营收百亿 [11][12] - 公司计划2026年底实现IPO上市,目前已进入IPO辅导期,旨在通过实业发展实现价值的长期增长 [12] 期货与实业的对比反思 - 期货赚钱快但失去也快,不确定性大,宋伟自1997年后未再进行期货交易,以彻底摆脱“走钢丝”的心态 [13] - 实业虽回报周期长,但竞争对手少,通过坚持和沉淀能获得长远稳定的回报,比期货交易更踏实 [13][14] - 选择做难度大、回报周期长的事,更可能实现真正成功,因为这需要的能力和资源并非人人具备 [14]
8.1%!社保基金2024年投资成绩单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9-30 19:28
投资业绩表现 - 2024年社保基金年度投资收益额达2184.18亿元,投资收益率为8.10% [1] - 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39%,累计投资收益额突破1.9万亿元,达19009.98亿元 [1] - 2024年基金已实现收益额436.51亿元(已实现收益率1.64%),交易性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1747.67亿元,后者成为年度收益的重要增量 [2] 资产规模与配置结构 - 2024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33224.62亿元,基金权益总额29128.02亿元 [2] - 直接投资资产9485.7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8.55%;委托投资资产23738.86亿元,占比71.45% [2] - 境内投资资产28846.36亿元,占比86.82%;境外投资资产4378.26亿元,占比13.18% [2] 投资策略与运营管理 - 投资运营中形成了包括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和资产再平衡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资产配置体系 [4] - 在资本市场波动中,维持股票风险敞口基本稳定,获取了A股市场反弹带来的收益 [1] - 靠前配置、加大配置固定收益资产,把握利率持续下行带来的投资机会 [1] - 积极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优化海外投资布局,发挥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的作用 [1] 各类资产投资运作 - 股票投资方面,坚定看好国内股票长期投资价值,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工作,境内外股票投资均取得较好收益 [4] - 实业投资方面,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战略定增中国核电、国投电力,通过专项基金、母基金等方式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5] -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抓住利率相对高点加大对银行存款和境内外债券的投资,投资基础民生、可持续投资等国家战略相关债券 [5] - 现金管理方面,通过积极有效的分级流动性管理,在保持资金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增厚现金资产收益 [5] 政策环境与市场影响 - 政策通过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范围、健全长周期考核体系(如5年以上考核机制),为基金提供更灵活的投资空间与更科学的评价导向 [3] - 长期资金入市形成的"压舱石"效应,能降低资本市场短期波动,为基金创造更稳定的投资环境 [3] - 社保基金以长周期视角布局权益市场并参与实业战略性投资,避免受短期市场波动干扰,实现社会效益与财务收益的双赢 [6]
从车间到风电,从稀土到影像——郑励铭一个投资人的田野调查手记
搜狐财经· 2025-08-04 22:10
"我始终相信,中国的很多能力被严重低估,特别是在工程技术和制造业细分领域。" 这是郑励铭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资本纷纷追逐虚拟经济与流量生意的年代,他始终坚持在一线调研,深入园区、车间与研发中心,用脚丈量每一份真 实价值。 郑励铭出生于1972年福建福清,亲历了中国从"城镇集体企业"向"工业化新体系"跃迁的全过程。他的父辈是乡镇企业创办人,这种草根工业精神也深深影响 了他后来的投资观。 在英国留学时,他曾在伦敦商学院导师指导下,完成一份题为《亚洲制造业的全球嵌入路径》的研究,至今仍被LBS课程中引用。他深知,未来中国要想强 大,必须靠"有工程能力的实业者"与"有耐心的资本家"同行。 投资从来不是他唯一的目的,他更像是一名"民间工业史记录者"。他关注那些被忽视的中小技术团队,那些藏在内陆省份、靠技术突破存活的隐形冠军。 2018年,他曾孤注一掷投了一个湖南团队开发的稀土纳米涂层项目,该团队曾三次融资失败。但他看到了其在舰船材料耐腐蚀方面的突破潜力。五年后,该 技术被军工研究院采纳,并有望进入海上风电装备链条。 如今,郑励铭依旧坚持每年80天以上的实地走访,他认为"纸上谈资本,不如下乡看泥巴"。在他筹备中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