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母基金

搜索文档
中国母基金达460家总规模超3万亿,北上粤苏皖规模突出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16:04
行业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机构总数达460家,总管理规模为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1][2] - 政府引导基金共338家,总管理规模29973亿元,同比下降24.0%;市场化母基金112家,规模4829亿元,同比下降22.4%;S基金10家,规模43亿元 [4] - 母基金计划管理总规模达60778亿元,显示行业存在潜在扩张基础 [2] 投资动态与区域分布 - 2025年上半年总投资规模333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791亿元下降7.2%,其中引导基金投资2741亿元(降5.59%),市场化母基金投资442亿元(降6.62%) [5] - 新发起母基金33支(政府引导基金31支、市场化2支),总规模1970.17亿元,江苏、湖北、福建新设数量均超3支,浙江多支落地 [5] - 北京、广东、江苏、安徽、上海因市场化环境、经济水平及政策支持,在存量规模上占据优势 [5] 政策影响与行业转型 - "国办一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明确禁止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5][6] - 新设母基金数量同比下降22%,规模同比下降62%,县级政府严控新设基金,预计未来数量与规模可能持续下降 [6] -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要求符合国家生产力宏观调控,避免投资结构性矛盾产业,防止新兴产业盲目跟风 [6] 运营机制优化 - 多地提高对子基金出资比例至50%-70%,湖北荆州产业引导母基金对特定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99% [8] - 存续期限延长至15-20年,68%母基金要求子基金存续期超10年,并建立延期机制 [8] - 亏损容忍度显著提升,深圳南山区、广州开发区允许种子期/天使期单个项目100%亏损 [9] 管理费机制改革 - 国办一号文明确管理费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费率整体下调,打破以往"每年2%"的惯例 [9] - 管理费支付与投资绩效挂钩的趋势增强,对管理机构投资能力及运营策略提出更高要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