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拿地

搜索文档
杭州、北京、上海土地出让金破千亿,房企为优质地块“疯狂”
第一财经· 2025-10-21 19:37
土地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2][6] - 土地市场热度高度集中于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一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幅约20%,平均溢价率超10% [2] - 前三季度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 [2][9] 核心城市土地市场表现 - 杭州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130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62% [6] - 北京土地出让金1121亿元位列第二,同比增长11%;上海1035亿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39% [6] - 上海第八批土拍6宗地块揽金约195亿元,徐汇滨江地块成交楼面价14.85万元/平方米刷新区域纪录 [4] 高地价与高溢价案例 - 上海徐汇区地块成交楼面价突破20万元/平方米,刷新全国宅地地价最高纪录 [5] - 深圳前海桂湾地块溢价率达86.1%,成交楼面价超8万元/平方米刷新深圳纪录 [5] - 2025年前7月重点30城溢价成交地块比重达30%,平均溢价率26%,较过去两年近乎翻倍 [5] 房企投资策略与拿地主体 - 房企投资高度聚焦核心城市,中海、华润在北京、上海、杭州的拿地金额占比分别达76%和74% [10] - 资金雄厚央国企主导土地市场,前9月8家拿地金额超200亿房企中7家为央国企,中海以759亿元拿地额居首 [9] - 城投平台拿地力度显著下降,2025年上半年总权益拿地Top30中城投仅占2席,较2024年同期减少3席 [11] 市场参与者的新变化 - 产业类民企开始参与土拍,如智能终端公司新易腾与开发商组成联合体在上海青浦拿地,契合区域产业规划 [12] - 近五成销售百强房企前三季度尚未拿地,市场参与度呈现分化 [9]
前三季度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增长36.7% 中海地产拿地第一
深圳商报· 2025-10-10 07:02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百强企业拿地总额7278亿 元,同比增长36.7%,增幅较前8个月扩大8.7个百分点。其中,中海地产、绿城中国、华润置地位居前 三名。 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保利发展(600048)和中海地产位列前三。前三季度绿城中国以1175亿元 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新增货值为1010亿元,位列第二,中海地产以952亿元新增货值位列 第三。百强企业前三季度新增货值总额7638亿元,占比42.5%。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主力,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 储。 9月份,部分房企通过收购形式获取大规模土地,导致拿地总额同比增幅扩大,拿地金额前10家企业中8 家为央国企。 ...
中海地产拿地第一
深圳商报· 2025-10-10 01:18
行业整体拿地情况 - 前三季度百强企业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较前8个月扩大8.7个百分点 [1] - 9月份部分房企通过收购形式获取大规模土地,导致拿地总额同比增幅扩大 [1] 企业拿地表现 - 中海地产、绿城中国、华润置地位居前三季度百强企业拿地总额前三名 [1] - 拿地金额前10家企业中有8家为央国企 [1] - 从新增货值看,绿城中国以1175亿元位列第一,保利发展以1010亿元位列第二,中海地产以952亿元位列第三 [1] 市场结构与参与者 - 百强企业前三季度新增货值总额为7638亿元,占比42.5% [1] - 在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主力,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1]
2025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10-01 13:13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9月土地市场成交呈现周期性回暖,全国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成交面积659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0%,同比增加2% [18][19] - 同期土地成交金额1849亿元,环比增加86%,同比增加2%,但整体平均溢价率回落至3.2%,创年内新低 [18][19] - 投资百强房企前9月拿地总货值、金额、建面均同比上升,货值同比增长33.2%,金额同比增长53.3%,建面同比微涨5.4% [23] - 剔除上海徐汇区东安新村旧改“巨无霸”地块的特殊影响,总规模趋势为同比微涨、变化不大 [23] 企业投资门槛与集中度 - 截止9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38.6亿元,同比增长2%,同比由负转正 [21][22] - 新增总价百强门槛值为17.7亿元,同比提升8%,新增建面百强门槛值为34.8万平方米,同比回升8% [21][22] - 销售百强新增货值集中度保持高位,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的68% [1][24] - 2025年1-9月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为0.31,销售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高达0.44,10强中有6家房企拿地销售比超过0.4 [24] 企业投资格局与主体分化 - 前三季度央国企拿地金额占绝对比重,达到67%,较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 [27][28] - 城投平台公司拿地以托底为主,拿地金额占比仅有16%,民企则表现为弱复苏,数量和金额占比同比双双提升 [28] - 截至9月末仍有近五成销售百强房企尚未拿地,仅16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百亿 [16][29] - 有近六成企业拿地金额较去年同期上涨,主要为央国企和部分仍有连贯投资能力的民企 [29] 头部企业投资表现 - 头部央国企在核心城市积极补仓,销售TOP5(全口径)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同比涨幅均超过70% [29] - 民企中,滨江集团保持稳定,前9月拿地金额353亿元,同比增长29% [29] - 新增土地货值TOP3企业分别为中海地产(2017.0亿元)、招商蛇口(1531.8亿元)、绿城中国(1175.0亿元) [3] - 新增土地价值TOP3企业分别为中海地产(24.3亿元)、招商蛇口(941.0亿元)、绿城中国(632.0亿元) [9] 市场情绪与投资展望 - 企业投资仍保持高度谨慎和理性,仅热点城市优质地块能引起众多房企参拍且竞争激烈,普通地块关注度大减 [33] - 销售端9月份呈现一定程度的点状回暖,但传导到投资端需要时间且力度较弱 [17][33] - 当前拿地已过年内可开售时间,企业投资必要性下降,个别城市土拍对整体投资回温的影响有限 [33]
中指研究院:1-9月全国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6.7%
智通财经· 2025-10-01 10:52
行业整体拿地趋势 - 2025年1-9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7278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较1-8月扩大8.7个百分点 [1] - 9月部分房企通过收购形式获取大规模土地,导致拿地总额同比增幅扩大 [1] - 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显示央国企在土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 领先房企拿地表现 - 从拿地金额看,领先企业包括绿城中国(522亿元)、华润置地(519亿元)、招商蛇口(514亿元)、保利发展(490亿元) [11][12] - 从新增货值看,绿城中国以1175亿元位列第一,保利发展新增货值1010亿元位列第二,中海地产以952亿元位列第三 [3] -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7638亿元,占TOP100企业的42.5%,行业集中度较高 [3] 区域市场拿地分布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2508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6] -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959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527亿元,位列第三 [6] - 9月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厦门等核心城市 [1][9] 重点城市拿地格局 - 杭州市场滨江集团拿地金额341亿元位列第一,绿城中国179亿元位列第二 [7] - 北京市场中海地产拿地金额171亿元位列第一,中建智地104亿元位列第二 [7] - 上海市场中海地产拿地金额324亿元位列第一,华润置地229亿元位列第二 [7]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重点城市拿地主力,民企主要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8] 土地获取方式变化 - 三季度以来房企除招拍挂外,积极通过收并购形式获取土地,标的多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区位 [3] - 华润置地子公司与独立第三方组成联合体,以总代价约244.7亿元收购四个目标公司股权及债权 [4] - 中海地产、招商蛇口、中旅投资联合体以154.78亿元拿下项目公司90%股权,采用"承债收购"模式,实际成交总金额达439.5亿元 [4]
中指研究院:前九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6.7%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09:37
核心观点 - 2025年1—9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显著增长36.7%至7278亿元,且增速较1—8月进一步扩大8.7个百分点 [1] - 9月拿地活动活跃,部分房企通过收购方式获取土地,推动同比增幅扩大 [1] - 央国企在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80% [1] - 9月高总价地块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和厦门等核心城市 [1] 拿地总额与增长趋势 - TOP100企业拿地总额为7278亿元 [1] - 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6.7% [1] - 同比增幅较1—8月扩大8.7个百分点 [1] 企业拿地特征 - 9月部分房企通过收购形式获取大规模土地 [1] - 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有8家为央国企 [1] 土地市场区域分布 - 9月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厦门 [1]
克而瑞地产研究:重点监测的30家典型企业8月拿地金额环比“腰斩” 创近一年新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8:44
土地市场整体表现 - 8月全国经营性土地成交面积4074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4% 成交金额953亿元 同比下降16% 主要因高能级城市优质宅地成交占比下降[2] - 8月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5.6% 为年内第二低点 但一线城市溢价率高达26.64% 创2025年月度新高 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仅2% 为年内最低 市场热度持续分化[1][2] - 截至8月末全国新增土储货值百强房企新增货值总额14193亿元 同比增长17.5% 新增总价7235亿元 同比增长30.8% 新增建面6110万平方米 同比微跌1%[7] 企业投资行为变化 - 8月CRIC重点监测30家典型企业拿地金额约250亿元 环比下降56.6% 创近一年新低 同比上升41% 其中18家企业当月无新增土地入账[1][9][13] - 2025年1-8月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为0.27 较7月末降低0.01 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高达0.39 其余梯队仅在0.13-0.17之间 投资态度分化严重[9] - 企业投资呈现"宁缺毋滥"策略 仅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如华润置地与招商蛇口在深圳联合拿地金额超80亿元 其余企业单月拿地金额均不足20亿元[9][13][14] 行业集中度与门槛变化 - 销售百强房企投资集中度保持高位 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总货值的70% TOP11-20占比9% TOP21-30占比6% TOP31-50和后50强各占8%[9] - 截至8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31.9亿元 同比下降6% 新增总价百强门槛值15.4亿元 同比上升12% 新增建面百强门槛值30.4万平方米 同比上升8%[4][5] - 新增货值10强门槛值持续保持在257.1亿元 头部房企与其余房企投资力度差异显著[4] 领先企业土地储备情况 - 2025年1-8月新增土地货值前三名为中海地产1337亿元 绿城中国1144亿元 保利发展1015亿元[15] - 新增土地价值前三名为中海地产664.3亿元 绿城中国615亿元 保利发展528.3亿元[24] - 新增土地建面前三名为中海地产315.8万平方米 绿城中国283万平方米 保利发展255.7万平方米[24]
中指研究院:前8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28.0%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33
行业拿地趋势 - 2025年1-8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056亿元 同比增长28.0% [1] - 拿地总额增幅较1-7月收窄6.3个百分点 [1] - 8月土地市场热度相比7月有所下降 [1] 企业投资格局 - 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 [1] - 部分民企保持投资强度 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 [1]
百强房企前7个月拿地金额达5783亿元 同比增长超三成
证券日报· 2025-08-02 00:07
土地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7月TOP100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5783亿元 同比增长34_3% [1]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 房企通过核心城市地块积极补仓 [1] - 各地积极释放优质地块吸引房企投资 推动土地市场热度延续 [1] 头部房企拿地情况 - 中海地产 绿城中国 保利发展位居拿地金额前三 分别为542亿元 522亿元和424亿元 合计占比26% [1] - 绿城中国以248万平方米拿地面积居首 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分别为205万平方米和203万平方米 [1] - 绿城中国以1116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一 中海地产935亿元第二 保利发展907亿元第三 [2] -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6871亿元 占TOP100企业的43_5% [2] 企业类型与区域分布 - 央国企占据拿地主导地位 滨江集团等民企进入金额前十 民营房企延续区域深耕策略 [2]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02亿元居首 京津冀894亿元第二 中西部457亿元第三 [2] - 招商蛇口 建发房地产在多个重点城市表现亮眼 体现全国多点补仓策略 [2] 行业趋势与策略 - 房企聚焦"北上深杭"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 预计高溢价成交仍将持续 [3] - 供地端"缩量提质"模式延续 部分城市或优化供地结构吸引投资 [3] - 产品力竞争升级 得房率提升和外立面材料升级成为新趋势 [3] - 房企需提升设计能力 打造"好房子"以应对未来周期考验 [3]
前7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4.3% 热点城市土拍热度不减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8:25
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增长 - 1-7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5783亿元 同比增长34.3% 较上月增幅小幅增长1个百分点 [1][2] - 权益拿地金额前三名为中海地产542亿元 绿城中国522亿元 保利发展424亿元 [2] -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6871亿元 占TOP100企业的43.5% TOP100企业新增货值门槛为55亿元 [2] 房企拿地区域分布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02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京津冀TOP10企业894亿元位列第二 中西部TOP10企业457亿元位居第三 [2] - 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深圳 上海5宗地总成交244亿元 杭州2宗地46亿元 深圳2宗地45亿元 [3] - 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地块以65亿元总成交价位列7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榜首 [3] 房企拿地策略与竞争格局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拿地主力 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3] - 头部企业聚焦核心城市补仓 招商蛇口在四城市拿地金额进入前十 建发房产在四城市进入前十 [3] - 区域房企聚焦深耕城市 滨江集团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额第一 兴耀房产在杭州 大华集团在上海增加土储 [3] 土地市场热度与特征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 南京有地块经过89轮竞价成交 杭州地块经过43轮竞价成交 [4] - 上海徐汇区地块以20万元/平方米成交楼面价刷新全国涉宅用地纪录 [4] - 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因稀缺属性频现高溢价成交 成为房企争夺焦点 [1][5] 房企投资逻辑与趋势 - 房企更加注重项目安全性与盈利确定性 优先争夺北上深杭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 [1][5] - 企业紧抓窗口期通过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积极补仓 各地积极释放优质稀缺地块吸引投资 [4] - 产品力竞争升级 得房率提升和外立面材料升级成趋势 倒逼房企提升设计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