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清盘

搜索文档
评司论企|恒大退市,阵痛未止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22 11:34
中国恒大退市事件分析 - 中国恒大将于2025年8月25日从港交所正式摘牌 结束16年上市历程 公司曾于2009年以超700亿港元市值成为最大内地民营房企 2016年销售规模问鼎行业 2017年创始人许家印成为中国首富 但2020年起陷入债务危机 2021年爆发流动性危机 涉及财务造假 资金占用及实控人被调查 2024年被颁发清盘令 [2] 退市直接影响 - 退市直接影响持有约34%股份的外部投资者(机构及散户) 股价从2020年底15港元/股暴跌至退市前0.163港元/股 市值仅21.52亿港元 退市后股票失去流动性且价值趋近于零 股东受偿顺序靠后 [5][7] 清盘进展与资产处置 - 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 总金额约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目前直接管控资产价值约270亿港元(35亿美元) 变现金额约20亿港元(2.55亿美元) 实际回笼仅1.67亿美元 资产变现因跨国多层所有权结构及复杂内部交易而困难 [9] - 恒大物业被列为最高优先变现资产 清盘人已委任法律及财务顾问协助处置 同时针对许家印 前高管及前妻等被告发起诉讼 追回约60亿美元被误报支付的股息及酬金 [9] 境外债权人及承销机构影响 - 美元债初始买家包括瑞信 瑞银 中信银行(国际)及海通国际 采用包销+自持模式 房企暴雷导致相关机构严重亏损 例如海通国际2022-2023年合计亏损129亿元人民币 主因二级市场投资损失及公允价值下跌 [10][11] 境内主体经营与债务状况 - 恒大地产总资产12883亿元 总负债17694亿元 所有者权益-3867亿元 已资不抵债 货币资金仅90亿元 但应付票据及账款达4538亿元 合同负债4710亿元(未交付购房款) 保交楼任务因资金缺口巨大而艰巨 [14] - 恒大地产终本案件执行标的总金额1015亿元 未履行金额955亿元 申请执行人包括银行 信托及工程方等 即使胜诉也面临无资产可执行困境 执行法院集中在深圳 广州等主要城市 [14][1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事件标志房地产行业进入风险加速出清阶段 预计更多房企面临退市与清盘 巨额负债将传导至境内外债权人 上下游企业及购房者 产生深远行业影响 [17]
恒大,突传大消息!
中国经营报· 2025-08-13 07:47
上市地位取消 - 公司收到联交所信函,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未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2] - 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8月25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上市地位 [6]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复核该决定 [2] 清盘进展 - 公司自2024年1月29日起由清盘人接管,股票同日停牌并持续至退市 [7] - 清盘人拟在退市前向持份者提交报告,涵盖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的清盘进度 [6] - 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已颁令清盘,公司负债高达2.4万亿元 [11] 财务与法律事件 - 创始人许家印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多名前高管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被证监会罚款4700万至300万元不等 [10] - 许家印与前妻丁玉梅通过"技术性离婚"分割财务,清盘人追讨两人及前高管约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 [11] - 丁玉梅全球资产遭冻结,包括伦敦豪宅、温哥华房产等总值约600亿港元,法院允许其每月支取2万英镑生活费 [12] 历史背景 - 公司2009年11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曾以高杠杆扩张模式成为头部房企,2021年爆发流动性危机 [9] - 停牌前股价报0.163港元/股,总市值22亿港元 [7]
负债超600亿港元!知名房企被下令清盘,市值仅剩12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8-12 20:17
公司现状 - 华南城被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8月11日作出清盘令,并委任富事高咨询有限公司周伟成及潘路洋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公司正式进入清盘程序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并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2] - 公司股价目前为0.107港元,市值仅剩12亿港元,较巅峰时期的300亿港元市值大幅缩水 [1][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负债高达609亿港元 [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近90亿港元 [2] - 清盘直接导火索是2024年4月未能如期偿还一笔3.06亿美元债务 [2] - 债权人花旗国际作为美元债信托人于2025年1月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 [2] 公司历史与业务 - 公司于2002年5月成立,2009年成功登陆港交所 [3] - 作为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开发商和运营商,业务一度遍布全国多个城市 [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拥有深圳、南昌、南宁、西安、哈尔滨、郑州、合肥、重庆共8个华南城项目,总规划建面8105.33万平方米 [3] 经营问题与纾困尝试 - 2021年前后已出现经营问题,包括营收下降、毛利率下滑及短期债务过大 [3] - 2022年5月特区建发以19.095亿港元认购华南城33.5亿股新股,获得29.28%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3] - 特区建发及深圳国资委旗下企业多次为华南城输血并展开合作,但未能扭转局面 [4] - 2023年12月公司公告称面临重大资金流动和现金流紧张问题 [4] - 2024年2月公司宣布流动性日趋紧张,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4] 清盘后续影响 - 香港法院将指定清盘人接管公司资产进行系统性清算 [4] - 清盘人将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后才能处置 [4] - 清盘人可能会尝试保持业务持续(如重组或出售核心资产)以最大化破产财产价值 [4] 行业影响 - 华南城成为最早获得国资纾困的房企之一,但仍难逃清盘命运 [5] - 公司盈利能力恶化、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及再融资压力徒增是主要原因 [5] - 市场关注出险房企是否能被央企、国企救助,但华南城案例证明即使引入国资背景战略投资者也难以扭转局面 [5]
又一知名房企将被清盘!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13:53
公司清盘事件 - 华南城于8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成为继中国恒大之后资产规模最大的被清盘开发商 [1] - 公司自8月11日上午10时55分起暂停买卖 停牌前股价为0 107港元/股 市值仅剩12亿港元 [3] - 花旗国际有限公司因3 061704亿美元欠款于2025年1月27日提出清盘呈请 公司曾表示极力反对 [4] 行业背景 - 本轮行业调整中已有5家内房企被清盘 包括新力 大发 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 [3] - 华南城早在2022年引入国资并推进债务展期 但最终仍未能摆脱清盘结局 [3] 财务状况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89 86亿港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4114万港元 无法覆盖157 42亿港元违约借款 [5] - 总资产875 51亿港元 总负债609 44亿港元 有息债务302 2亿港元 其中即期部分182 41亿港元 [5]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8 48亿港元 融资成本高达15 23亿港元 [5]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内银团要求优先处置南宁等非核心项目 反对贱卖深圳资产 [5] - 美元债持有人拒绝债转股 要求50%现金偿付并申请冻结股份 [5] - 部分非标债权人提出将54亿港元债务转为郑州项目股权 该项目减值率达60% [5] 审计意见 - 安永审计师对公司2024年财报"无法表示意见" 认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问 [6] 公司背景 - 华南城为香港上市的综合商贸物流企业 旗下拥有商业管理 物流 物业 金融科技等多家子公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