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科技与文化正在让中国变得“更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02:15
新消费趋势 - 消费行为从"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年轻人更重视精神体验而非性价比 [1] - 文化性成为新消费突出特征,国潮、汉服、游戏及影视作品体现中华美学价值认同 [1] - 老铺黄金通过"宫廷古法制金"将黄金作为传统吉祥符号载体,花西子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 [1] 代表性企业与IP经济 - 泡泡玛特潮玩IP(如Labubu)被摩根大通预测为比肩Hello Kitty的全球超级IP [2] - 蜜雪冰城打造"雪王"IP,结合新茶饮与精神消费,推出主题曲及动画片《雪王驾到》 [2] - 2024年全球收入前十手机游戏中四款来自中国,《原神》年收入超10亿美元 [2] - 《黑神话:悟空》海外玩家占比达30%,总玩家超2500万 [2] 国际化与文化输出 -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IP经济企业成为国际连锁品牌 [2] - 小红书、TikTok成为中国文化出海平台,海外用户关注中国美学、美食及价值观 [2] - 中国微短剧在东盟、拉美等地区流行 [2] 技术与文化融合 - 华为、大疆、比亚迪等技术领先企业融入中国审美提升产品魅力 [3] - 《流浪地球》《黑神话:悟空》《哪吒》等作品依赖虚拟技术实现文化创新 [3] - AIGC+艺术创作、数字技术+文物保护等技术应用释放文化乘数效应 [3] 国家软实力提升 - 英国《经济学人》评价中国在科技、游戏及文化输出领域成果斐然 [3] - 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中国从2021年第8位跃升至2025年第2位,仅次于美国 [3] 行业变革与战略意义 - 新消费是技术、文化与消费创新互动的结果,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4] - 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同时推动中国软实力崛起,成为全球叙事转变的一部分 [4]
文化出海“智”变:中国如何用数字力量重塑全球文化贸易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20:13
文化贸易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文化贸易(如网络游戏、网络视听)超3700亿元,占比25.8% [1] - 数字文化贸易成为新趋势,AI技术与文化结合为海外市场创造创新空间 [1][3] 数字内容出海 - 微短剧行业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约10-15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20-30亿美元 [2] - Crazy Maple Studio通过改编中国网文和探索跨国制作模式拓展海外市场 [2] - 阅文集团覆盖全产业链出海,海外平台吸引40万创作者,包括孟加拉、尼日利亚等地的女性作家 [2] AI技术赋能文化出海 - 武汉简视科技采用"AI+人工深度融合"解决翻译和配音难题,通过声线克隆复刻角色情绪 [3] - 北京生数科技的Vidu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2500万,视频生成成本低至每秒0.04元 [3] - 自贡彩灯产业60%设计由AI完成,效率提升40%,推出山海经、白蛇传等主题网红灯组 [5] 传统文化IP开发与出海 - 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海外传播量破1亿,部分节目改编为虚拟现实电影在俄罗斯上映 [4]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精细采风和二创还原商周景观,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美术设计 [5] 品牌与文化结合 - 比亚迪王朝车系融入秦、汉、唐等传统文化元素,2024年海外销量42万台,2025年目标超80万台 [6]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咏春》合作,在海外展厅展示传统文化设计 [7] - 海底捞在14国开设123家门店,本地员工占比超70%,通过川剧变脸、甩面推广川味文化 [7][8] 国货潮品出海 - 名创优品布局全球112个市场,门店超7700家,与150+IP合作,计划推广《黑神话:悟空》《哪吒》等IP [8] - 蓝色光标出海业务占比超80%,收入480亿元,服务3000+头部品牌和80000+中小企业 [9]
这场盛会让世界再次看见良渚
杭州日报· 2025-04-28 09:59
论坛概况 - 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为期3天,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名嘉宾参与 [6] - 论坛主题包括博物馆演变与变革性角色、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运用、博物馆教育载体作用等 [6] - 互动交流议题涵盖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前沿技术展示、当代博物馆挑战与创新 [6] 数字技术应用 - 杭州灵伴科技打造AR体验,通过眼镜展示五千年前玉鸟振翅、先民耕作场景 [7] - 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全天候监测古城遗址数据指标,AR技术实现陶器3D旋转展示 [8] - 故宫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克隆紫禁城,埃及用AI为木乃伊故事配儿童剧场 [9] 文化创新实践 - 传梭博物馆成立于2022年,融合梭文化展陈与传承、研学、手作等功能,形成"手工村落共同体" [8][9] - 余杭百丈镇溪口村通过"招募令"构建"乡村博物馆第一村",将在地资源转化为文明对话媒介 [8] - 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良渚、运河、径山等文化,形成"文化+"产业生态,推动文旅融合 [12][13] 国际交流成果 - 2023年12月首届"良渚论坛"启动,2024年第二届论坛以考古、音乐、文学为媒介深化交流 [15] - 良渚博物院AR文物导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古展示获得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11] - 论坛促成跨国文化合作,如塞舌尔博物馆计划引入AR展览解说技术 [15] 文化展示载体 - 良渚博物院通过铜铸模型呈现古城及水利系统布局,AR眼镜增强观众互动 [12] - 杭州国家版本馆结合青瓷屏扇与数字长卷,典藏百万册典籍 [12]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展示放大版《千里江山图》,细节清晰可见 [12] 文艺创作传播 - "良渚回响"音乐会融合埙、编钟与钢琴等元素,创新演绎水乡泽国音乐 [14] - 《良渚之色》专著解析396种良渚色彩系统,首次完整呈现文化创意研究成果 [14] - 神人兽面纹、良渚核心色等元素被融入文学、音乐等形态,增强文化传播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