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索赔

搜索文档
刚刚“摘帽”!又被立案!这家公司连续四年亏损!
IPO日报· 2025-07-25 20:56
公司概况 - 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7日,是一家高分子材料领域企业,核心业务为高分子遮阳材料,并逐步向光伏与智能化方向延伸 [5] - 公司上市14年,目前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8] 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及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卢先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消息披露后公司股价暴跌13.28%,市值蒸发逾2亿元,报收3.33元/股 [2] - 此次立案距离公司"摘帽"仅一个多月,2025年6月3日刚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3] 控制权变更问题 - 2018年11月6日卢先锋与贺沁铭签订协议转让29.8%股权,但该控制权变更事项未及时披露 [9][10] - 该事件直到2024年3月19日才被公开,宁波证监局于2024年3月22日对公司及卢先锋出具警示函 [11] - 2025年6月3日卢先锋持股比例因司法拍卖从8.39%降至3.65% [7] 财务表现 - 公司连续四年亏损:2021年-348.5万元、2022年-171.7万元、2023年-9958.6万元、2024年-970.1万元 [14] - 2023年业绩预告从最初亏损487.93万至975.53万修正为亏损9468.45万至10465.13万,最终年报披露亏损9958.62万元 [13] - 2024年亏损额较2023年收窄90.26%,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骤降80.50%,从2663.61万元降至519.29万元 [15] 投资者索赔 - 维权机构已启动投资者索赔登记,索赔条件包括2025年7月24日前买入且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投资者 [17] - 2024年1月30日至4月24日期间买入且在4月24日收盘仍持有的投资者也可索赔 [17]
锦盛新材主力净流入119.88万元,正被调查受损投资者可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7-10 11:35
公司交易数据 - 2025年7月9日成交额6635.84万元,主力净流入119.88万元 [2] 监管立案信息 - 2025年6月27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3] - 律师表示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索赔条件为2025年6月27日收盘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3] 2024年业绩预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8.09万元-2336.46万元 [3] - 扣非净利润亏损2181.89万元-3260.25万元 [3] - 业绩变动原因包括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新增折旧摊销费用 [4][5] -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净利润923.79万元,其中出售房屋贡献667.44万元 [5] 项目进展 - "年产6000万套化妆品包装容器建设项目"主体厂房2024年4月末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5] 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28条、专利信息97条、著作权信息2条 [6]
天茂集团披星戴帽,12万散户面临退市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7-07 11:08
公司退市风险 - 天茂集团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股票将于2025年7月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天茂",日涨跌幅限制为5% [2] - 若公司在2025年9月6日前仍未能披露年报,深交所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5][7] - 汇添富基金已对天茂集团股票按0.27元/股进行估值,较停牌前2.74元下调超90% [9]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3年公司出现近十年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6.52亿元,同比下降337.82% [16] -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预计400-430亿元(同比下滑13.48%-19.52%),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7.5亿元 [16] - 子公司国华人寿2023年净亏损11.55亿元,同比下降338.6%,2024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6.47亿元 [18][23] 股东与投资者影响 - 实控人刘益谦家族对天茂集团投资合计103.92亿元,按停牌前市值135.37亿元计算持股市值已不足90亿元 [5] - 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股东人数约12万户,人均持股金额10.31万元 [7] - 若最终退市且存在信披违规,符合特定条件的投资者可能具备索赔资格 [11] 子公司国华人寿表现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46.39亿元(同比缩水超13%),2025年一季度115.93亿元(同比下降近24%) [17] -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同比激增1619.92%至218.22亿元,退保金同比减少73.78%至49.94亿元 [23] - 信托计划投资达485.84亿元,占贷款及应收账款的60.5%,但信息披露有限 [21] 实控人资本动态 - 刘益谦通过新理益集团持有天茂集团44.56%股权,家族合计持股超六成 [26][28] - 新理益集团在长江证券的投资浮亏近半,持股比例14.89%对应市值56.97亿元 [29] - 2023年以来刘益谦通过拍卖藏品套现超6亿港元,并减持新世界等上市公司股份 [32][34]
实控人违占资金超1.5亿 维康药业将收千万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0:26
资金占用违规 - 公司及实控人刘忠良因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及可转债募集说明书虚假记载被处以总计1400万元罚款[1] - 2020年至2023年6月期间通过工程设备款名义转移资金至个人账户累计占用超过1.5亿元最高年份占比净资产超10%[1][2] - 2022年申请发行可转债时仍声称不存在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占用导致申报文件失实[1] 资金占用手法 - 实控人组织公司以支付工程设备款名义转出资金经中间账户周转后流入其个人控制账户[2] - 占资规模从2020年7811万元增至2023年1.51亿元分别占当期净资产5.64%6.35%10.43%10.24%[2] - 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也未在2020-2022年报及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2] 业绩持续下滑 - 2020年净利润1.08亿元2021年降至9649万元2022年腰斩至4897万元2023年首度亏损895万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1.47亿元[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暴跌65.10%至6977万元亏损扩大至985万元[3] - 毛利率从2020年72.41%骤降至2024年42.23%五年间下降30个百分点[3] 业务转型 - 2024年9月剥离医药零售业务聚焦中药研发与灵芝孢子粉大健康产品[4] - 明星产品银黄滴丸获2024零售终端感冒药榜首但未能扭转业绩下行[4] 投资者索赔 - 2021年3月31日至2024年12月27日期间买入股票并在2024年12月28日后仍持有或卖出亏损的投资者可依法主张赔偿[5] - 截至2025年6月末股价报17.04元市盈率-62.59倍总市值萎缩至24.7亿元[5]
退市卓朗五年财务造假坐实,投资者向天津中院起诉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21:55
公司违规行为 - 退市卓朗2019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对外担保,已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1] - 子公司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虚构服务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形成无商业实质的资金闭环[1] - 虚假销售业务涉及关联公司交易,货物无真实来源,销售过程无实际货物流转,回款主要来自卓朗发展[1] 责任人认定 - 张坤宇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任董事、副总经理,后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并策划财务造假[1] - 戴颖2022年10月起任董事、副总经理并代行财务总监职责,负责财务工作并组织造假资金划转[1] 投资者诉讼 - 2025年3月27日公司披露两起投资者索赔诉讼,案件由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2] - 索赔条件初步定为2019年9月21日至2024年3月14日买入且2024年3月15日卖出或仍持有的受损投资者[2]
新宁物流子公司伪造合同虚增营收,交易造假被揭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12
公司违规事件 - 新宁物流于2023年7月5日公告收到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此前已于2022年12月30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2023年4月27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全资子公司广州亿程下属贵州亿程和重庆亿程在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存在系统性造假行为[2] - 2018年贵州亿程通过伪造合同虚增营业收入95,858,939.32元,重庆亿程虚增营业收入9,261,561.57元,合计虚增105,120,500.89元,占公司当年年报披露营业收入的10.06%[2] 财务造假细节 - 贵州亿程将视频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置换服务合同篡改为销售及服务合同,并虚构车载终端销售及服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2] - 重庆亿程虚构软硬件销售合同及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销售与服务合同[2] - 造假涉及贵州成黔天骄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五家客户和重庆海外旅游客运有限公司等多家关联企业[2] 投资者维权 - 2019年4月25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期间买入并在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加入索赔[3] - 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正在征集索赔,律师费在实际获赔后收取[3]
存货造假金额逐年攀升,金一文化遭立案及被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00:06
行政处罚决定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4〕8号)[1] - 此前公司已收到《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142024010号)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4〕6号)[1] 财务违规行为 - 2020年虚增存货6.10亿元(占期末总资产5.92%),虚增利润总额6.10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1.21%)[2] - 2021年虚增存货6.37亿元(占期末总资产7.03%),虚增利润总额0.28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1.89%)[2] - 2023年4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对2020年、2021年财务数据进行追溯修正[2] 责任认定 - 时任董事长王晓峰、董事兼总经理王晓丹、财务总监刘丹丹及蒋学福被认定为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2] 处罚结果 - 公司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3] - 王晓峰、王晓丹分别被警告并罚款70万元[3] - 刘丹丹、蒋学福分别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3] 投资者维权 - 2021年4月30日至2023年4月30日期间买入并在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4] - 索赔征集由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负责,律师费在实际获赔后收取[4]
ST龙宇、ST华微陷财务困局,广济药业、祥源文旅被证监会盯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1:29
ST龙宇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及资金占用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及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多项违规行为,包括未履行审议程序的关联交易和缺乏真实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导致财报虚假记载[1] - 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累计达9.18亿元,已归还5000万元,仍有8.68亿元未清偿,若未按期收回可能触发强制退市[2] - 审计机构对公司2023年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否定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导致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2] ST华微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及资金占用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自查发现14.35亿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涉及资金流出81.39亿元,流入68.52亿元,均缺乏真实商业背景[3] - 资金管理存在重大漏洞,相关行为可能违反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后续监管调查进展将影响公司合规风险及市场信誉[3] 广济药业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曾因会计差错被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3] - 2023年公司承认将子公司部分经销业务收入核算方法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追溯调整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多期报告的财务数据,导致前期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准确[3] 祥源文旅及实控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俞发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具体违规细节尚未披露[4] - 监管部门将对公司信息披露合规性展开全面核查,目前尚未说明立案事项对日常经营的影响[4]
ST百利近期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还面临股民的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6-13 23:08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在2025年6月6日至6月10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2] - 2025年6月11日和6月13日公司股价分别触及涨停 [2] - 2025年5月30日至6月13日连续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40.84%,其中6个交易日触及涨停 [2] - 公司自查后确认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无重大未披露信息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2年11月11日,注册资本49029.8992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雷立猛 [3] - 注册地址为岳阳市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巴陵东路388号 [3] - 主营业务为工程咨询设计、专有设备制造、智能产线集成与EPC总承包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 [3] - 员工人数为1333人,实际控制人为王海荣、王立言 [4] - 公司参股10家企业,包括常州百利锂电智慧工厂有限公司、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 [5] 财务业绩 - 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1亿元、32.20亿元和20.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5%、209.24%和-35.74% [5] - 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2.50万元、858.85万元和-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2%、-70.71%和-1473.54% [5] - 2021年至2023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8.82%、83.44%和85.19% [5] 监管与法律风险 - 2024年10月9日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王海荣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3] - 受损投资者可在2023年4月29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2024年4月29日收盘时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3] - 公司自身天眼风险272条,周边天眼风险272条,历史天眼风险8条,预警提醒天眼风险137条 [5]
退市龙宇退市整理期启动,财务造假致使股民损失或可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5:58
公司股票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2日公司已回购509万股占总股本的135%回购金额为1369万元回购价格区间为254元/股至273元/股 [1] 退市进程 - 公司股票于2025年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30日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将被摘牌终止上市 [1] - 2025年5月30日公司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因2023年度和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2024年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2] 违规行为与监管措施 - 2023年8月上海监管局现场检查发现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公司存在未履行审议程序及未披露的大额关联交易以及缺乏真实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导致2022年年报和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2] - 2024年12月16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此前2024年4月29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已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4年10月18日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 [1] - 2024年8月31日公司公告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2] 资金占用问题 - 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累计达918亿元已归还5000万元仍有868亿元未清偿若未按期收回将触发强制退市条件 [3] 投资者维权 - 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包括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并在之后卖出或持有以及2024年12月16日前买入并在之后卖出或持有的受损投资者 [4] - 索赔征集由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负责律师费在实际获赔后收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