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ST应急收行政处罚决定书,多项违规致百万罚款
新浪财经· 2025-09-16 20:45
2024年10月18日,ST应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2025年9月16日,公司及相关当 事人收到湖北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收入确认和坏账计提不准确的 会计差错,综合导致当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公司被给予警告,并处 40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唐勇等3人也被警告并罚款。公司表示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已完成 整改,将在处罚决定作出12个月后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目前经营正常。 ...
天圣制药信披违规遭警告、罚款 股票被叠加“其他风险警示”
新京报· 2025-09-16 19:21
行政处罚与财务违规 - 公司因2017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及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被中国证监会重庆监管局警告并处以罚款合计499万元[2][5] - 2017年虚增利润总额9220.4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30.21% 2018年虚增利润总额2882.30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20.61%[3] - 通过套取工程款和虚增中药材采购款方式设立账外资金池 其中2017年通过账外资金支付销售费用虚增利润1.75亿元 2018年虚增4790.89万元[3] 关联交易披露问题 - 2017年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达4.81亿元占当期期末净资产15.08% 2018年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4863.11万元占净资产1.49%[4] - 公司上市后截至2017年7月24日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金额3.29亿元 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5%且金额超3000万元[4] - 未按规定披露实际控制的关联法人包括重庆吾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重庆新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4]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自2019年起连续六年半处于亏损状态 累计亏损额达10.90亿元[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32亿元同比下降17.49% 归母净利润亏损3671.23万元[7] - 2018年归母净利润仅886.1万元同比下滑96.42%[7] 历史法律事件 - 2020年公司因单位行贿罪和对单位行贿罪被判处罚金381万元 实际控制人刘群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200万元[8] - 刘群需退赔公司被侵占和挪用资金共计1.25亿元[8] - 2023年12月法院最新判决显示公司无罪 但刘群维持19年有期徒刑判决[8] 股票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自2019年6月5日起因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8] - 2025年9月15日起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8] 业务与资产调整 -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制造业务 产品包括小儿肺咳颗粒、红霉素肠溶胶囊及注射液等[6] - 2020年试图通过出售长圣医药51%股权给重药控股子公司重庆医药以剥离医药流通业务 但未改善业绩[7]
司尔特融资净买入355.6万元,正被调查受损投资者可报名挽损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31
融资交易情况 - 9月15日融资买入717.5万元 融资偿还361.9万元 融资净买入355.6万元 连续5日净买入累计2202.2万元[2] 监管立案情况 - 9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3] - 立案告知书编号为证监立案字0232025004 依据《证券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3] 投资者索赔安排 - 索赔条件为2022年4月20日至2025年4月25日期间买入且2025年4月25日收盘时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3] - 可通过"雷助吧"平台报名参与索赔 获赔前不收取任何费用[3] 会计政策变更 - 4月30日发布会计政策变更公告 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和《第18号》要求[4] - 变更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不涉及以前年度追溯调整[4][5] - 变更不会对已披露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重大影响[5]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曾用名安徽省宁国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7年[6] - 目前为国购集团成员企业[6]
东方通被预处罚,股民索赔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9-15 15:35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收入及利润[1] - 2019年虚增收入6145.1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2.29% 虚增利润5222.79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1] - 2020年虚增收入8485.0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3.25% 虚增利润5877.42万元占利润总额22.72%[1] - 2021年虚增收入12550.5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4.54% 虚增利润7948.22万元占利润总额30.35%[1] - 2022年虚增收入16052.9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7.68% 虚增利润12369.20万元占利润总额219.43%[1] 证券发行文件虚假记载 - 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募集说明书引用虚假财务数据[2] - 发行文件涉及2019年至2021年虚假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数据[2] - 本次发行股数106,024,096股 募集资金总额2,199,999,992元[2] 监管处罚与立案调查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2]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收到立案告知书[2]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于2025年8月9日因相同事由收到立案告知书[2] 投资者索赔机制 - 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范围为2020年4月29日至2025年4月14日期间买入证券并在2025年4月15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者[3] - 索赔登记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证券账户开户信息确认单及证券交易记录流水等材料[5] - 民事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 佣金 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3]
际华集团主力净流出1134.28万元,此前被立案律师征集受损股民报名挽损
搜狐财经· 2025-09-15 15:03
公司交易数据 - 9月12日成交额达3.96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1134.28万元 [2] 监管立案情况 - 8月8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立案依据为《证券法》及《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2] 投资者索赔事宜 - 信披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损失的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2] - 索赔资格覆盖上市后至2025年8月8日收盘期间买入且当日仍持有的投资者 [2] - 索赔通过"雷助吧"平台报名且获赔前不产生费用 [2] 公司治理动态 - 原定6月12日召开的2023年股东大会延期至6月14日 原因为会议统筹安排 [3] - 股东新兴铸管(持股4.39%)于6月3日提出增加临时提案 [3][4] - 临时提案内容为选举阴玥为第六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 [4] 知识产权信息 - 公司拥有14条专利信息及14条著作权信息 [5]
东尼电子股民索赔案已提交立案,红相股份索赔案持续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9-15 14:30
东尼电子立案进展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5年4月26日被证监会立案 [1] - 律师团队已代理投资者索赔案并向法院提交立案 同步推进后续案件立案工作 [1] - 索赔条件暂定为2025年4月26日前买入且之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1] 红相股份财务造假细节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10489.44万元和利润总额5972.44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4.10%和38.03% [2]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25559.32万元和利润总额14422.06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9.49%和47.72% [2]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22706.67万元和利润总额14118.25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6.94%和48.19% [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30497.18万元和利润总额7538.42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20.12%和29.79% [2]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10879.80万元和虚减利润总额325.44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7.80%和0.51% [2] - 2022年虚增营业成本2487.67万元和虚减利润总额2487.67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2.15%和33.27% [2] 红相股份欺诈发行行为 - 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4] - 2020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构成欺诈发行 [4] - 2020年申请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 [3] 红相股份投资者索赔进展 - 公司于2024年4月3日收到证监会厦门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律师团队已多次向法院提交立案 目前正在等待法院安排 [1] - 索赔条件为2018年3月30日至2023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之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4]
ST天圣财务造假实锤!22人被罚,实控人终身禁入
深圳商报· 2025-09-13 20:58
行政处罚事项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重庆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因虚增利润和未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499万元[1] - 时任董事长刘群被处以90万元罚款及终身市场禁入 其他22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款379万元[4]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仍为ST天圣 股票代码002872 日涨跌幅限制仍为5%[4]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年通过账外资金支付销售费用虚增利润1.75亿元 通过虚增采购成本虚减利润0.83亿元 最终虚增利润0.92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30.21%[2] - 2018年通过账外资金支付销售费用虚增利润0.48亿元 通过虚增采购成本虚减利润0.19亿元 最终虚增利润0.29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20.61%[2] - 2017年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4.81亿元 占当期期末净资产15.08% 2018年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0.49亿元 占当期期末净资产1.49%[3] 关联交易违规 - 公司上市后截至2017年7月24日 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金额3.29亿元 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5%且金额超过3000万元[3] - 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关联方和关联交易 导致2017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涉嫌违反2005年《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3] 控股股东涉案情况 - 控股股东刘群因侵占挪用公司资金案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 需退赔公司被侵占和挪用的资金共计1.25亿元[5] - 截至2021年4月8日 刘群占用资金本金及利息已偿还完毕 刘群目前未在公司任职 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结构[5] - 公司及控股股东刘群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5年1月7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目前调查尚未结束[4][5]
被立案后跌停,白银有色内控失守,半年超400亿营收仍亏超2亿
36氪· 2025-09-12 19:00
证监会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 - 公告未明确具体立案事项 但资本市场反应剧烈 股价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 [1] - 立案后次日股价有所回升 报收3.97元/股 涨幅3.93% [1] 历史内控漏洞事件 - 发生阴极铜失踪案 涉案金额达1.57亿元 涉及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阴极铜产品 [3] - 发生锌锭盗窃案 涉案990吨锌锭 贸易商与库管员串通盗出产品 [3] - 全资子公司上海红鹭发现3.88亿元财务黑洞 因业务人员受贿违规出具出库单导致多发锌锭 [4] - 上述事件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及时披露 导致公司被监管问询 [3] 财务影响与业绩表现 - 对阴极铜事件计提损失8587.92万元 锌锭事件计提损失2323.64万元 计入2024年度损益 [7] - 对上海红鹭3.88亿元财务黑洞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追溯调整2019-2023年度财务报表 [7] - 2019年、2020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调减41.04%、65.29%、58.28% [7] - 2025年上半年因未决诉讼确认预计负债3.17亿元 其中3.14亿元为仓储合同纠纷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5.59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同比下滑1859.82% [7] 生产运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采选系统产出精矿铜铅锌钼金属量13.05万吨 较上年同期减少13.17% [8] - 冶炼系统生产铜锌铅金属产品同比增长5.94% 阴极铜、锌产品、黄金、白银、硫酸等产量均有上升 [8] 公司回应与整改措施 - 公司称内控不能防止第三方仓库库管与客户勾结的犯罪行为 [5] - 事件发生后通过调整仓库主管部门、增加盘点频次、改进盘点方法等方式改进管理 [5] - 对于未披露事件 公司解释因刑事调查保密要求而未在调查终结前披露 [3]
白银有色遭立案跌停,70年老牌国企内控失守
IPO日报· 2025-09-12 17:03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价次日一字跌停 市值蒸发约30亿元[1] - 公司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两起刑事犯罪案件 涉案金额合计约1.8亿元 监管问询后才被迫公开[5] - 子公司风控漏洞导致计提预计负债3.17亿元 直接造成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6] 立案调查事件 - 9月10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1] - 公告发布次日股价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1] - 立案前一周股价曾连续两日涨停 公司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信息[2] 未披露刑事案件 - 2023年11月非公司人员勾结仓库管理员盗出990吨锌锭 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未到位[5] - 2024年初原营销中心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价值1.57亿元阴极铜产品 监察机关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 房产20套 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5] - 公司以刑事调查保密要求为由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 2025年7月回复监管问询时才公开[5] 子公司风控问题 - 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合同纠纷因涉刑事案件被法院驳回 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6] - 2023年11月子公司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出现3.88亿元巨额差额[7] - 贸易环节管理漏洞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6]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1954年 是老牌国有有色金属企业 曾创铜硫产量 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纪录[8] - 2008年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 2017年成为国内A股唯一整体上市有色冶金国企 注册资本74.05亿元[8] - 业务覆盖铜 铅 锌 金 银等金属采选冶加及贸易 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9] - 2023年产能为矿山采选1000万吨/年 铜铅锌冶炼60万吨/年 黄金15吨/年 白银500吨/年[9] - 2025年计划产能提升至铜40万吨 铅锌40万吨 黄金50吨 白银800吨[9] 盈利能力分析 - 2017年上市首年营业收入566.34亿元 净利润2.39亿元[11] - 2018-2024年营业收入从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低迷[11] - 2018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至2590万元 2022年前始终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1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突破1亿元 2024年回落至8079万元[11] - 规模扩张未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11]
岭南股份股民索赔已启动,金力泰索赔案将开庭
新浪财经· 2025-09-12 15:36
岭南股份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6日 [1] 岭南股份投资者索赔条件 - 索赔针对2024年1月3日至2025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2025年4月29日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2] 金力泰投资者诉讼进展 - 投资者索赔案将于2025年9月19日在上海金融法院开庭审理 [2] - 部分投资者已获胜诉 最新判决金额合计419,691.34元 由袁翔、罗甸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2] 金力泰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末虚增存货25,798.96万元 占当期净资产28.32% [3] - 2022年第一季度虚增营业收入1,038.99万元 占当期营收6.11% [3] - 造假涉及未披露黄金贸易业务 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存货定义及收入确认原则 [3] 金力泰投资者索赔条件 - 2021年6月15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买入且2022年9月30日后持有或卖出的投资者可索赔 [4] - 2022年4月30日至2023年2月4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2月4日后持有或卖出的投资者可索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