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生素耐药性
icon
搜索文档
华南师范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11-25 18:18
研究核心发现 - 环境污染物暴露会增加呼吸道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数量和传播性 [4] -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丰度和移动性与肺功能呈负相关 [4][5] - 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可检测到抗生素抗性基因移动性增强 [4][5] - 小鼠实验证实环境暴露会诱导抗生素抗性基因增加并导致表型耐药性增强 [4][5] 研究背景与方法 - 抗生素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全球性威胁,下呼吸道感染是相关负担最重的疾病 [4] - 人类呼吸道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重要储存库,与多种慢性气道疾病相关 [4] - 研究团队从1128名个体的痰液宏基因组中构建了呼吸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目录 [4] 具体相互作用 - 特定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包括opmD和tet(K),与吸烟在肺功能损害方面存在相互作用 [4]
超强抗生素,被意外发现!
券商中国· 2025-11-11 22:47
研究核心发现 - 在制备常用抗生素次甲霉素A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名为前次甲霉素C内酯的中间化学物质,其表现出强效抗生素特性 [1] - 该新发现的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原始抗生素次甲霉素A高100倍以上 [1] - 其抗菌谱覆盖了最令医学界头疼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超级细菌" [1] 研究意义与新模式 - 这一发现为寻找新型抗生素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通过鉴定和测试多种天然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体来发现新药 [1] - 该方法有潜力发现更能有效对抗耐药性的新抗生素,将有助于人类对抗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1] - 次甲霉素A虽在50年前被发现并被多次合成,但其合成中间体的抗菌活性此前未被系统测试过 [1] 研究背景与发表 - 该研究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的联合项目完成 [1] - 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2]
超强抗生素,被意外发现
新华社· 2025-11-11 13:35
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人员在常用抗生素次甲霉素A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中间体,被称为前次甲霉素C内酯,该物质展现出强效抗生素特性 [1] - 新发现的抗生素前次甲霉素C内酯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原始抗生素次甲霉素A高100倍以上 [1] - 该抗生素能够有效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超级细菌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该发现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的联合研究项目完成 [1] - 次甲霉素A是在50年前被发现并已被多次合成,但其合成中间体的抗菌活性此前未被测试 [1] - 此发现为寻找新型抗生素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即通过鉴定和测试天然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体来发现更有效对抗耐药性的新抗生素 [1] 研究成果发布 - 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2]
药物生产中发现超强抗生素!今年我国已注册相关企业超3千家
企查查· 2025-11-10 14:16
重大科研发现 -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联合研究发现一种名为前次甲霉素C内酯的抗生素中间体[1] - 该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原始抗生素次甲霉素A高100倍以上[1] - 新发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耐药菌有效[1] - 此发现为通过鉴定天然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体来寻找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模式[1] 行业企业存量分布 - 截至11月10日中国现存生物医药相关企业4.57万家[1][2] - 华南地区企业存量占比最高达39.0%[2] - 华东地区企业存量占比为32.8%[2] - 东北和西北地区企业存量占比较低分别为3.0%和2.9%[2] 年度新注册企业趋势 - 2021年至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保持在3000家至3600家之间[3] - 截至11月10日2025年已注册3311家企业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1][3] - 2025年注册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加27.3%[1][3] 新注册企业区域分布 - 2025年新注册的3311家企业中华东地区占比最高达45.1%[1][4] - 华南地区新注册企业占比为29.8%[1][4] - 东北和西北地区新注册企业占比较低分别为2.7%和2.4%[4]
新研究从药物生产中意外发现超强抗生素
新华社· 2025-11-09 21:04
研究发现 - 研究人员在制备常用抗生素次甲霉素A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种中间化学物质,被称为前次甲霉素C内酯 [1] - 前次甲霉素C内酯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原始抗生素次甲霉素A高100倍以上 [1] - 该抗生素能够杀死最令医学界头疼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超级细菌" [1] 研究意义 - 这一发现为寻找新型抗生素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通过鉴定和测试多种天然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体来发现新抗生素 [1] - 该方法有可能会发现更能有效对抗耐药性的新抗生素,将有助于人类对抗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1] 研究发表 - 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2]
世卫组织: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
新华社· 2025-10-13 21:44
全球抗生素耐药性核心态势 - 全球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普遍存在,基本抗生素耐药性的加剧对全球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1] - 2023年全球范围内导致常见感染的实验室确诊细菌感染中,有六分之一对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 [1] - 2018年至2023年期间,超过40%的被监测病原体-抗生素组合的抗生素耐药性上升,年均增幅达5%至15% [1] 具体病原体耐药情况 - 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正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愈加危险,其中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在血流感染中发现的主要耐药革兰氏阴性菌 [1] - 全球范围内超过40%的大肠杆菌和超过55%的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已对首选治疗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 [1] - 在非洲区域,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比例甚至超过70% [1] 监测报告数据范围与发现 - 报告采集了100多个国家的数据,首次公布了用于治疗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血流感染以及淋病的2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估计值 [1] - 报告涵盖了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等8种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每种病原体均与一种或多种感染相关 [1] 地区耐药性风险差异 - 抗生素耐药性风险在世界各地存在差异,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和东地中海区域最高,这两个区域报告的感染中有三分之一表现出抗生素耐药性 [2] - 在非洲区域,报告的感染中表现出抗生素耐药性的比例有五分之一 [2]
新型抗生素有望持续对抗致命超级细菌
科技日报· 2025-09-22 08:10
核心观点 - 新型抗生素Novltex对多种致命超级细菌展现出持续抑制性 标志着对抗抗生素耐药性努力取得重要进展 [1] - Novltex以脂质Ⅱ为靶点 可提供持久的耐药保护 有望应对现代医学中的一大难题 [1] - Novltex成为几十年来最具潜力的抗生素候选药物之一 具备高效 耐用与可量产特性结合的特点 [2] 技术突破 - 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表现出强效且快速的杀灭作用 [1] - 合成效率比天然产物高30倍 避免了昂贵原料的使用 [2] - 测试效果优于万古霉素 达托霉素等多种现有抗生素 对人体细胞无毒性 [2] 研发背景 - 抗生素耐药性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之一 每年导致近500万人死亡 [1] - 团队基于泰斯巴汀简化合成版本开发 构建并测试了合成泰斯巴汀库 优化了多项关键性能 [1] - 受泰斯巴汀和克洛维菌素启发开发出Novltex 可用于构建大量候选分子以供优化 [2] 科学价值 - 研究成果发表于《药物化学杂志》 [1] - 脂质Ⅱ是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易发生突变 [1] - 低剂量下仍有效 具备持续抗菌能力 [2]
SoftOx Solutions (6FV)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08 17:00
公司:SoftOx Solutions AS 核心观点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吸入式广谱抗菌药物开发 核心产品为SoftOx吸入溶液 基于次氯酸技术 可杀灭细菌 病毒 真菌 包括生物膜中的休眠细菌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9][10][12] - 公司调整临床策略 选择囊性纤维化(CF)作为概念验证研究人群 因CF患者群体同质性强 可直接通过痰液样本量化细菌载量减少 易于获得稳健数据[12][19][20] - 概念验证研究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健康志愿者剂量递增 随后开展CF患者IIa期研究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主要终点为痰液中细菌载量减少2个对数单位 预计2027年中期获得数据[19][21][23] - 公司采用风险投资式方法 仅进行关键价值创造活动 通过股权融资支持运营 已设立最高5000万挪威克朗的股权信贷设施 提供资金灵活性和战略安全性[32][43][44] 临床开发与时间表 - 临床试验申请将于2025年9月底提交 重用之前的研究方案和CMC流程 与CRO DanTrials合作 预计研究周期12个月[21][22][23] - 研究在单一中心进行 与哥本哈根大学传染病部门合作 专注于定量微生物学 以优化成本和效率[20][24] - 成功验证后 公司计划拓展至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NCFB)和急性感染适应症(如BARP) 并寻求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后期开发[23][35][48] 市场机会与规模 - CF市场:在美 英 德 法 意五大市场约有68,000名患者 其中25%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约13,000名患者适合抗菌治疗 假设美国疗程价格75,000美元 欧洲20,000欧元 总市场潜力约6亿美元 公司目标获取15%份额 年收入约9000万美元[26][27][28] - NCFB市场:患者超100万 诊断患者中50%寻求治疗 78%有细菌定植 分析师预测Incimet药物峰值销售额可达50亿美元 公司保守估计年收入在5亿至25亿美元之间[29][30][31] - 技术平台具有扩展潜力 可应对多种细菌物种 包括抗生素耐药菌 且通过欧洲国防基金项目(资金约9600万欧元)获得协同开发机会[12][33][39] 财务与资金 - 公司为小型组织 仅5名员工 依赖股权融资推进项目 已通过股权信贷设施确保资金 可分期提取 定价基于市场条件 设有最低价格限制[4][32][44] - 资金将优先用于CF概念验证研究 目前不公开详细预算 但强调谨慎支出 专注于价值拐点[32][51][52] - 与Longstate的合作包含认股权证激励 确保利益一致 禁止有害的卖空行为[45][46] 合作伙伴与未来发展 - 公司不计划独立进行商业化 预计2027年概念验证数据后与全球制药公司展开合作对话 目前未进行正式谈判[35][49] - BARP适应症仍为未满足需求 但暂不纳入当前开发重点 未来将基于数据和合作伙伴兴趣评估[38][48] - 已获得EMA和FDA的科学建议 正在申请孤儿药资格认定 以优化临床路径[40] 行业:抗菌药物开发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抗生素耐药性被WHO称为"沉默大流行" 预计205年每年导致3900万人死亡 急需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 而非传统抗生素[11][12] - 创新抗生素缺乏财务激励 常被作为最后手段药物 导致开发不足 SoftOx技术提供新作用机制 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细菌 不受代谢状态影响[11][12] - CF和NCFB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CFTR调节剂虽改善治疗 但仍需抗菌药物应对持续感染 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13][14][15] 竞争环境 - NCFB领域近期有Incimet抗炎药物获批 但抗菌治疗仍缺获批药物 市场机会显著[15][31] - SoftOx技术具有差异化优势 可杀灭生物膜内细菌 解决慢性感染核心问题 且安全性良好 临床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10][17][18] 监管与开发策略 - 行业趋势倾向于通过概念验证研究降低风险 专注于高价值 高未满足需求适应症 以吸引合作伙伴和资金[25][35][49] - 协同开发机会(如国防项目)可加速技术进展 提供额外资金和开发路径[33][39] 通过以上分析 SoftOx Solutions AS正通过聚焦CF概念验证研究 优化临床开发路径 并利用灵活资金策略 应对抗菌药物开发的行业挑战 瞄准巨大的未满足市场需求
Cell子刊:生成式AI模型,从头生成抗菌肽,对抗抗生素耐药难题
生物世界· 2025-09-07 12:0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速度已远超新型抗生素的发现能力 [2] - 抗菌肽作为传统抗生素的有前景替代品,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其发现过程面临巨大序列空间和复杂结构活性关系等挑战 [2] 技术突破:AMP-Diffusion模型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AMP-Diffusion的潜在扩散模型,该模型基于蛋白质语言模型嵌入并对抗菌肽序列进行微调 [3] - AMP-Diffusion直接在源自ESM-2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潜在空间上操作,无需对蛋白质潜在空间进行训练,实现了与基础模型的深度集成 [7] - 该模型能够通过系统地探索序列空间来快速发现抗菌肽候选物 [3] 研究成果与实验验证 - 使用AMP-Diffusion生成了50000个候选抗菌肽序列,并合成了46个排名靠前的候选肽进行验证 [8] - 76%的测试候选抗菌肽具有低毒性且能杀灭细菌 [9] - 验证显示候选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活性,其主要作用模式为膜通透性和去极化 [8] - 在临床前小鼠模型中,先导抗菌肽降低了细菌载量,其疗效与多粘菌素B和左氧氟沙星相当,且未检测到不良反应 [8][9] 技术平台价值 - AMP-Diffusion为设计抗生素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8] - 该研究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蛋白质语言模型结合在精确控制多肽属性方面的潜力 [7]
丹诺医药赴港IPO:首创幽门螺杆菌新药面临商业化大考
新浪财经· 2025-08-19 08:13
公司概况 - 丹诺医药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细菌感染及细菌代谢相关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注册地位于苏州市 [2] - 创始人马振坤拥有30年传染病新药开发经验,公司已建立包含7项创新资产的差异化管线,其中1项临近商业化、2项处于后期临床阶段 [2] - 公司三款核心创新药均为独家研发,目前市场上无竞品,分别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植入体细菌感染和肠道菌群代谢疾病 [2][3] 核心产品管线 - **利福特尼唑(TNP-2198)**:全球首创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分子实体药物,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计划2025年8月提交NDA申请 [3][7] - **利福喹酮注射剂(TNP-2092)**:全球首创三靶点抗生素,用于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等植入物感染,已获中美IND批准并完成I/II期临床 [3][14] - **TNP-2092口服制剂**:全球首个多靶点肠道菌群调节药物,针对肝硬化脑病和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已完成四项I/II期临床试验 [3][14] 商业化进展 - 利福特尼唑与远大生命科学签订独家合作协议,远大将支付最高7.75亿元(含2500万首付款),分阶段触发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7][8][9] - 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条件包括中国上市许可和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销售分成按累计年度净销售额梯度支付 [9][10] - 远大生命科学母公司中国远大集团拥有华东医药和远大医药两家上市公司,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419亿元和116.4亿港元 [11][12] 市场潜力 - 幽门螺杆菌全球感染人数达40亿(占人口50%),中国感染率44%,与80%胃癌病例直接相关,每年导致34万例新发胃癌 [4] - 现有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因广泛使用导致耐药性,利福特尼唑有望解决交叉耐药性问题,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针对性疗法 [5][7] 财务状况 - 2023-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3.42亿元,其中2023年亏损1.92亿元,2024年亏损1.46亿元 [14]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高达530%,负债净额9.32亿元,账上现金1.46亿元,其他流动负债10.77亿元 [15] - 研发投入逐年下降,2023-2025年一季度核心产品研发开支占比从90.7%降至65.3% [16] 募资计划 - IPO募集资金75.5%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及商业化,7.3%用于其他候选产品,7.2%用于建厂,10%用于营运资金 [16] - 公司预计2025年将持续亏损,主要因研发投入和管线推进需求 [14][16] 行业观察 - 三期临床至上市获批成功率约70%-80%,但药监局可能因数据完整性或适应症问题要求补充材料 [17] - 新药进入医保目录通常需3-5年,需验证长期疗效及临床优势,抗生素类还需证明低耐药性的普适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