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研

搜索文档
“将推动新技术在拉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7 15:51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刘旭霞)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辟新路径。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葛学军在 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计划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中国与拉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上。 "人工智能模型将应用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与生态系统评估中。"葛学军表示,"人工智能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能实现实时栖息地监测,自动识别和勾画出 森林、湿地、草原等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并以近乎实时的速度检测其变化,包括监测森林砍伐、非法采矿、农业扩张、城市蔓延以及评估生态恢复项目的进 展。" 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与秘鲁合作者一起考察亚马逊热带雨林。受访者供图 葛学军强调,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和科学家的数据采集能力、物种识别能力、鉴定对接能力和数据发现能力,为中国和拉美国家长期应对生 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支持。"在高新科技的支撑作用下,中拉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将大有可为。"葛学军说。 "拉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非常必要和紧迫。气候变化,比如安第斯高山冰川退化,给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也给当地农业和饮水安全带 来威胁。"葛学军表示。 葛学军表示:"我们 ...
外资龙头生科企业专家交流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研服务行业、生科行业 - **公司**:赛默飞、默克、易窍、阿丁、泰坦、阿斯利康、莫克、丹纳赫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产品品类与国产化率** - 科研服务板块分生物和化学设计两个领域,生物设计含蛋白、分子切块等产品,化学设计含常规分析试剂等,还有定制化专用试剂 [2] - 通用和高纯试剂国产化率较高,如 HQC 试剂;高端质谱及超高纯试剂、光催化等专用科研产品、生物偏门产品替代难度大 [1][2][4] 2. **中美关系影响** - 影响中国科研服务行业出海,关税波动及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受限,国内加强自主可控意愿,但短期替代比例提升不显著 [1][5] - 外资企业生产线布局不完整,关税战促使其加大在华产线投资,部分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 [1][6] - 外资企业或转移生产工艺到国内,但特殊产品受美国法律限制,出口审批周期长,影响服务时效 [1][6] 3. **企业发展情况** - 国内生科企业增速快,源于进口替代、国家对科研重视、客户国产化替代和外资供应链优化;外资收入降幅放缓 [7][8] - 中国生物类领域部分企业有望成全球性企业,但仍处初期或调整阶段 [9] 4. **客户需求与产品差异** - 传统化药需求影响小,生物类产品受影响大,传统化学和高精尖药品市场、高校领域需求逐步恢复 [10] - 技术附加值高、品牌口碑重要产品替换过程长,国产品牌产线完整性不足,进口品牌有优势 [3][8] 5. **市场表现与价格趋势** - 2025 年生科企业整体增长率预期低,赛默飞和默克业绩压力大,渠道端压货加快,部分试剂耗材价格下降 [3][13][14] - 进口试剂价格下降,终端价格短期未受影响;国产通用试剂价格下浮约 10%;生物类试剂价格平稳,部分上调;酸奶品类价格整体上调 [15][16][17][18][19] 6. **企业发展策略** - 生科企业可专注大市场产品或收购形成完整产品线;国内科研型企业适合专注单一领域 [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细分行业小厂家竞争激烈,今年可能出现供应商出清现象,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完成产品线布局 [21][22] - 2025 年市场预期下调,企业目标增长和销售保守,融资谨慎,行业流行竞合 [23] - 莫克去年到今年业务微降或持平,从国外生产转国内生产降速放缓,但压力仍大 [24]
复旦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05 17:26
RNA聚合酶III转录机制研究 - RNA聚合酶III(Pol III)负责转录高需求量的RNA,包括5S rRNA(1型启动子)、tRNA(2型启动子)和U6/7SK等短链非编码RNA(3型启动子),在蛋白质合成和细胞调控中起关键作用[2] - 研究团队通过冷冻电镜重建了7个人类Pol III转录复合物(TC4-TC13),首次捕获了初始转录复合物(ITC)向延伸复合物(EC)转变的动态过程[5] - 发现转录泡从PIC扩展至TC5后突然收缩至TC6,伴随BRF2指状结构回缩和转录因子释放,标志着ITC-EC转变的关键节点[5] - 首次在结构层面证实Pol III起始因子完成转录后仍滞留启动子附近,支持转录再起始机制的理论假设[6] - 该研究揭示了Pol III在3型启动子上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包含RNA聚合酶起始-延伸转变的最早记录[8]
【科技日报】我国科研团队揭秘微生物“自我牺牲”行为
科技日报· 2025-05-28 09:17
生物演化中的自我牺牲行为 - 蜜蜂通过自杀式攻击释放报警信息素和毒液保护蜂巢 个体行为虽导致死亡但有效保障群体安全 [1] - 微生物牺牲者菌株内置裂解蛋白 受刺激后释放β-内酰胺酶降解抗生素 提高群体存活率 [2] - 强分散环境下牺牲者群体通过主动消亡释放公共产物 作弊者群体因缺乏贡献被淘汰 [3] 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研究团队构建牺牲者菌株和作弊者菌株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模拟演化过程 [1][3] - 采用384孔板高通量自动化机器替代手工操作 实现标准化实验方案 [3] - 实验证明分散强度与选择压力影响行为演化 强分散环境更利于牺牲者菌株存活 [3] 研究成果与应用价值 - 研究揭示环境压力调控的利他行为使种群获得进化优势 [2][3] - 定量合成生物学方法为解析极端利他行为提供新工具 [4] - 成果对生物膜控制和抗生素耐药性治理具有潜在指导意义 [4]
清华大学最新Cell论文:揭开大脑中的“恋爱开关”
生物世界· 2025-05-21 13:20
核心观点 - 研究首次揭示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Cacna1h+神经元群体通过整合激素状态与社交信息,以性别相反方式调控异性社交兴趣与性行为[2][3][13] - 该发现构建了两性差异的前额叶-下丘脑调控模型,为理解性别相关社交障碍提供新靶点[3][13] 研究背景 - 卵巢激素波动是导致精神疾病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其通过调控雌性对雄性的社交偏好与性接受度来优化繁殖成功率[2] - mPFC作为社交大脑核心节点,其整合社交情境信息与生殖状态的机制此前尚不明确[2] 关键发现 Cacna1h+神经元特性 - 周期感应器:动情期雌激素受体直接激活Cacna1h基因,使神经元T型钙通道产量增加[7] - 性别识别仪:雌鼠动情期时该神经元对雄性气味强烈反应,而雄性同类神经元对雌性信号抑制[7] - 行为开关:激活雌鼠神经元引发持续求偶行为,抑制则导致"性冷淡",雄性表现完全相反[7] 分子机制 - 雌激素/孕酮直接结合Cacna1h启动子,驱动动情期表达峰值,促使Cav3.2钙通道大量表达[9] - 催产素通过抑制性信号触发T型钙通道的反弹兴奋活动,放大异性线索响应[9] - 动情期敲除Cacna1h基因会显著平息"恋爱兴趣"[9] 性别差异调控 - 雌性Cacna1h+神经元促进异性兴趣,雄性同种神经元则起抑制作用[11] - 雄性因Cacna1h低表达导致抑制性反应,进化上可能限制过度求偶行为[11] 研究意义 - 首次阐明激素动态调控的"恋爱开关"机制,揭示社交行为灵活适应性的皮层调控基础[13] - 为性功能障碍(女性性冷淡/男性性亢进)与精神疾病共病现象提供解释框架[13]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发现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5-09 08:01
CBASS系统研究突破 - 文章核心观点:揭示了CBASS系统磷脂酶类效应蛋白在响应环状寡核苷酸分子后自组装形成超分子纤维结构并降解细菌内膜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策略和可控细胞裂解工具提供理论依据[2][9] - CBASS系统特性:存在于超过10%的细菌与古菌中,与高等生物cGAS-STING免疫通路具有进化同源性,通过合成环状寡核苷酸第二信使分子激活下游效应蛋白引发细胞杀伤作用[1] - 研究团队发现:CapE效应蛋白在静息状态下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与cUA信号分子结合后触发构象变化,自组装形成纤维状超分子复合物并开放底物通道,最终导致细胞裂解[5] - 实验验证:通过定点突变及噬菌体感染实验确认关键位点重要性,利用脂质体模拟和冷冻电镜观察到CapE介导的膜裂解过程,发现同源蛋白CapV也存在类似机制[6] - 进化意义:磷脂酶类效应蛋白的超分子纤维结构与真核细胞cGAS-STING通路激活后的多聚化组装现象相似,显示细菌与人类免疫系统的核心逻辑一致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