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
搜索文档
“不要国王”:美国多地爆发反特朗普政府抗议集会
新京报· 2025-10-20 06:43
10月18日,美国多个城市爆发了反对总统特朗普政策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大批美国民众手持"不要国 王""民主而非君主"等标语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表示不满。报道称本次抗议集会旨在反对特朗普政府对 言论自由的打压和移民政策。特朗普1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称我为国王,我不是国王。"集会开始 前,路易斯安那州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称此次抗议为"仇恨美国的游行"。 ...
韩国总理:仇外示威是“自残行为”,韩政府将依法严正应对
环球时报· 2025-10-16 06:53
自今年韩国总统选举后,一些极右翼团体在首尔明洞的中国驻韩大使馆附近举行反华示威游行,与周边商铺产生矛盾。韩国总统李在明批评此类集会是脱 离言论自由范畴的捣乱行为。 据韩联社15日报道,金民锡当天在会上表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所发生对外国人的歧视、侮辱行为严重抹黑国家形象,必须予以根除。营造安全环境避 免让在韩外国公民感到不适是政府的重要任务。金民锡提及将于本月底在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表示,在如此重要的时 期,部分人群仍持续进行针对外国人的仇视性示威,此类"自残行为"不仅让在韩外国公民感到不安,还殃及中小商户的经营活动,令人深感担忧。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刘媛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伊文】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15日在治安安全有关部门首长会议上就部分人群举行的"反华示威"等问题 表示,对外国人的仇视性示威是"自残行为",政府将依法严正应对。此前,金民锡曾指示,必要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部分反华集会采取强力措施予以 应对。 金民锡要求政府各部门依法依规严正处理煽动对外国游客的贬低与仇视、拖累中小商户营商的一切行为。他还表示,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追求的重要价 值,但其行使不应侵犯他人权利 ...
麻省理工学院拒绝特朗普政府“签协议换拨款”提议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07:28
中新社纽约10月10日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0日公开拒绝特朗普政府的一项提议,该提议要求部分大学签 署包含特定条款的协议以换取联邦资金的优先使用权。 当天,麻省理工学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校长莎莉·科恩布鲁斯致美国教育部部长的信。科恩布鲁斯在信 中指出,特朗普政府提议的协议内容包含麻省理工学院不认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比如限制言论自由和机 构独立性。从根本上说,这份协议的前提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信念相悖。科学资助应当仅以科研价值 为依据。 据《纽约时报》报道,麻省理工学院是第一所拒绝特朗普政府"签协议换拨款"提议的大学。这份协议此 前已被发往美国九所大学,包括亚利桑那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 学等。 报道说,这份协议包含的特定条款包括,要求限制国际本科生入学比例、冻结学生学费五年、在招聘员 工和录取学生时禁止考虑种族和性别因素、禁止任何"贬低"保守思想的行为等。 美联社报道说,特朗普政府要求这些大学在10月20日前作出答复。目前,亚利桑那大学所在的图森市市 长和市议会反对该校签署协议,弗吉尼亚大学领导层表示协议中某些条款"极难接受"。 自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政府以"反犹主义"指 ...
多地房协认为:称房子降价,属于“不当言论”!
搜狐财经· 2025-10-05 16:39
行业监管动态 - 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倡议明确提出不唱衰做空市场和禁止恶意压价等要求[1] - 哈尔滨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通报自媒体房老王房产讲堂认为其发布哈尔滨非必要不买房和80%的房产没有购买价值等言论属于不当言论[1] - 多个城市出现类似情况表明唱空房地产市场正在成为一种被限制的言论[3] 行业观点分歧 - 支持者认为房地产市场高度依赖信心过度悲观或夸大的言论可能引发非理性市场行为如恐慌性抛售或观望情绪加剧影响商品住宅销售和行业稳定[5] - 支持者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行业稳定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金融体系稳定及整体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规范市场言论是必要手段[5] - 反对者质疑限制唱空言论是否构成对真实市场情况的掩盖并指出在市场经济中房价涨跌本应是可以公开讨论的经济现象[7] - 反对者认为只允许唱多而禁止唱空可能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掩盖潜在社会风险并限制言论自由[7] 行业长期发展 - 房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根本利益其讨论不应成为禁区而应在事实和数据基础上允许多元声音存在[9] - 通过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9]
从莫斯科返英,遭盘问4小时,英前议员被询问“对中俄看法”
环球时报· 2025-09-30 06:46
事件概述 - 英国前工党议员乔治·加洛韦与妻子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被警方扣留近9个小时并被盘问 [1] - 加洛韦现年71岁 担任不列颠工人党领袖并主持《巅峰脱口秀》节目 [1] - 加洛韦抨击英国警方的扣留行为毫无理由 并披露其从莫斯科经阿布扎比抵达英国 [1] 盘问内容 - 加洛韦本人被盘问4个小时 警方询问其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看法 [1] - 其妻子被盘问5个小时 问题涉及她那著名的涂上了巴勒斯坦国旗颜色的指甲 [1] 各方回应 - 不列颠工人党发表声明 指责英国警方行为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恐吓 认为英国言论自由传统正被丢弃 [2] - 英国警方表示此次拦截盘查是根据英国《2019年反恐与边境安全法》附表中的规定进行 该法允许警员在边境地区拦截盘问人员以确定其是否参与敌对活动 [2] - 伦敦警察厅发言人回应称两人均未被逮捕 并被允许继续上路 [3] - 加洛韦表示其前往伦敦的目的是参加一场预计中国大使将出席的活动 并称如果警方认为可以恐吓他那就太愚蠢了 [3]
美国民主已成“僵尸”?
虎嗅· 2025-09-28 14:58
美国民主现状评估 - 美国民主制度的外壳虽存但内部已被权力、冷漠与技术掏空,选举不再公平,法院运作迎合权力,媒体因恐惧和收买逐渐失声 [2] - 公民社会表面延续但实际如同"僵尸"般苟延残喘,这种"看似正常"的威权主义比传统极权更危险 [3] - 对总统权力的法律、宪政及社会层面制衡已变得非常薄弱,使其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18] 现代威权主义特征 - 现代威权主义表现为民主制度逐渐受侵蚀,反对党、司法机构、媒体和公民社会团体失去生命力,成为制造民主假象的"僵尸机构" [9] - 这类政权有宪法但已失效,选举举行但不再公平自由,公务员需证明对领袖的个人忠诚而非能力 [10] - 法院法官任命依据政治观点,判决为领袖政策背书,法治沦为对朋友施恩和对敌人迫害,三权分立协定脆弱 [11] - 政权无严肃意识形态,只有空洞口号,领袖及亲信利用职位维系权力和中饱私囊,腐败司空见惯 [12][13] - 通过充足卡路里和炫目娱乐让公众安于现状,主导情绪是冷漠与犬儒,最有效控制工具是分散注意力、制造混乱和挑起分裂 [14] 社会分化与媒体环境 - 政权通过将选民分化为"我们"(真正人民,如工人阶级、农村居民)和"他们"(受益精英、外国人、少数族裔)来发展壮大 [15][16] - 媒体未完全噤声但受煽动性言论、调查和诉讼恫吓,记者需掂量报道后果,主要媒体落入领袖朋友控制,独立媒体苦苦挣扎 [16] - 威权政权及盟友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布铺天盖地谎言,制造对真相不确定性,使公众束手无策并选择置身事外 [17] 技术对民主的影响 -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与政治威权趋势交织,AI重塑信息获取方式,可能削弱独立思考、公共参与和人性深度 [4] - 社交媒体对民主造成损害,算法帮助公众丧失自治艺术,包括思考判断能力、对话辩论技巧及对自由价值观信念 [23] - 人工智能可能用算法取代人类决策能力,承诺像威权政权一样取代人类,两者均是对人类可能性的摒弃 [35] 公民社会与教育角色 - 高等教育机构未能完成培养民主公民使命,变得昂贵并创造新有文凭贵族阶层,加剧经济不平等和政治极化 [36] -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变得晦涩政治化,显得与社会无关甚至充满敌意,学术界对保守观点不友好,超过一半学生害怕说出想法 [36] - 为民主而受教育意味着倾听、接触和辩论不同甚至令人不安观点,同时要对民主侵蚀寸步不让,这需要练习 [37]
遭美撤销签证 哥伦比亚总统回应称“我不需要”
央视新闻· 2025-09-27 21:30
地缘政治事件 - 美国国务院于当地时间9月26日宣布撤销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赴美签证 [1] - 美方撤销签证的举措是基于佩特罗当天在纽约被指为"鲁莽且具有煽动性"的行为 [1] - 佩特罗在纽约街头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并对美国士兵发表讲话 [1] 公司回应 -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于当地时间9月27日通过社交媒体回应美撤销其赴美签证 [1] - 佩特罗强调言论自由不应被定罪并警告"杀害无辜婴儿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 [1] - 佩特罗表示自己"不需要美国签证"并呼吁全球关注加沙人道主义危机 [1]
美国撕裂照旧:《鸡毛秀》将复播,左派喝彩右派讥讽
金十数据· 2025-09-23 15:05
事件概述 - 美国广播公司(ABC)宣布其深夜脱口秀节目《鸡毛秀》在停播近一周后将于当地时间周二晚间重返荧幕 [2] - 节目停播近一周的原因是主持人吉米·坎摩尔就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遭枪击身亡事件发表了相关言论 [2] 停播原因与背景 - 吉米·坎摩尔在9月15日节目的独白中谈及被指控枪杀柯克的嫌疑人泰勒·鲁宾森的政治立场,并调侃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提问的反应 [3] - 坎摩尔的言论视频片段在上周二被用户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随后引发强烈反响,并被保守派意见领袖和媒体人物放大 [3] - 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布伦丹·卡尔公开谴责坎摩尔的发言"极度病态",并暗示可能对ABC采取监管措施 [5] - 拥有32家ABC附属台的Nexstar公司宣布无限期停播《鸡毛秀》,称该独白中的冒犯性言论已不符合"公共利益" [5] 公司与行业应对 - 迪士尼高层担心坎摩尔原计划在上周三的独白中回应争议会在监管威胁与附属台抵制声中火上浇油 [6] - 面对广告商日益谨慎以及员工收到威胁信息的风险,迪士尼选择在观众即将进入演播室时无限期暂停节目录制 [6] - 本周一,迪士尼发表声明称经过与坎摩尔几日"深思熟虑"的讨论,节目将于周二复播,并解释停播决定是为了避免在国家情绪紧张的时刻进一步激化局势 [6] 行业反应与影响 - 坎摩尔的停播在同行间引发支持与愤怒,史蒂芬·科尔伯特称ABC的决定是"赤裸裸的审查" [7] - 乔恩·斯图尔特在节目中调侃政府操控媒体的"审查",大卫·莱特曼批评电视台的做法是"专制"政府行为 [7] - 塞思·梅耶斯和吉米·法伦等主持人也表达了对言论自由以及政治影响力危险的担忧 [7] - 超过400位好莱坞名人签署了一封由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于周一发布的公开信,批评此次停播决定 [7]
美《华盛顿邮报》刊文:美国大学课堂成“文化战场”
环球时报· 2025-09-23 06:50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推动重塑种族和性别教学内容 导致多地出台规范教育工作者言论的法律 进而导致很多教师被解雇 [1]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一名教师因在课堂讨论性别议题的视频曝光后被解雇 系主任与院长被撤职 司法部介入调查 十天后校长马克·威尔士宣布辞职 [1] - 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遇刺后 舆论风暴加剧 导致多名教育工作者因发表相关言论被解雇或调查 例如田纳西州坎伯兰大学一名英文系教授和一名校工被解雇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名员工被停职调查 [3] -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地区因教师对柯克事件发表言论而遭解雇的案例有6例 [3] - 美国广播公司知名主持人吉米·基梅尔因评论柯克事件被停职 其深夜脱口秀节目被无限期停播 [3] 政治与法律环境 - 佛罗里达州教育厅厅长敦促公众举报在社交媒体发布可耻且不当内容的教师 誓言追究责任 [3] - 右派团体密切监督教师言行 确保其遵守限制教师讨论种族、性别认同、性取向等议题的法律 [3] - 得克萨斯州议员哈里森在收到学生举报后将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案件公之于众 强调除非所有州立大学和机构停止推行觉醒文化的强制灌输 否则绝不罢休 [6] - 校方解雇教师的理由是在课程中加入不符合教学大纲合理预期的内容 但教师律师表示课程内容完全符合大纲且校方从未要求修改 [5] 行业影响与反应 - 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兰迪·温加滕表示针对教师言论的审查似乎没有终结迹象 认为柯克事件正在制造寒蝉效应 [5] - 兰迪·温加滕号召工会为因评论柯克而受处分或解雇的教师辩护 [5] - 个人权利与表达基金会(FIRE)的法律顾问扎克·格林伯格指出 当前情况暴露了人们对言论自由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原则性认知缺失 [4][5]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管理学教授伦纳德·布莱特坦言 因教授奴隶制历史、职场多元与包容等话题 他早已担忧触犯得州相关法律法规 并担忧更多教师因教学理念被政客反对而遭殃 [6] - 教授布莱特表示大学昔日被视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殿堂 如今却沦为政治倾轧和文化战争的前线 [6]
特朗普痛斥“激进左派”,民主党批评“借机煽情”,柯克追悼会成了5小时集体动员
环球时报· 2025-09-23 06:43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追悼会在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市的州立农业保险体育场举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 副总统万斯以及柯克的遗孀等人发言 [1] -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追悼仪式演变为长达5小时 充满政治色彩的大规模集会 美政府官员将柯克称为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战士 [1] 主要参与者言论 - 特朗普在追悼会发表长达半小时讲话 称柯克是美国自由的殉道者 并强调历史不会忘记柯克 特朗普在讲话中将矛头指向所谓激进左派 声称左派的仇恨言论点燃了火药桶 并号召支持者继续柯克未竟的使命 [3] - 美国副总统万斯 国务卿鲁比奥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人发言 强调柯克对保守派青年的巨大启发 万斯称查理的精神将继续在美国的每一所大学和每一位年轻人身上延续 [3] - 柯克的遗孀埃丽卡·柯克在追悼会上泣不成声 但表示将继承丈夫遗志 她已接手柯克创立的美国转折点组织的领导工作 埃丽卡在追悼会上公开表示选择宽恕枪杀柯克的嫌犯 甚至反对判处嫌犯死刑 [3] 政治影响与反应 - 此次追悼会汇聚了共和党各界名流 包括众多现任 前任议员 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出席了部分仪式 并与特朗普坐在一起握手交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柯克曾在特朗普与马斯克闹翻后充当两人的调解人 [4] - 路透社指出柯克之死已成为美国政治极化与言论自由争论的焦点 保守派认为这是激进左派攻击言论自由所导致的后果 而自由派则警告不应将个人行为扩大为政治斗争的借口 [4] - 美国广播公司分析称刺杀事件使美国政治人物的安保问题骤然升级 不少地方官员缩减公开行程 柯克追悼会采取了最高等级的安保措施 [4] -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 民主党方面对柯克遇刺事件予以谴责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强调任何形式的政治暴力都是不可接受的 但部分民主党人也批评特朗普和右翼政客借死者煽动情绪 [5] - 《卫报》称民主党担心特朗普阵营正在利用柯克之死进一步煽动对立情绪 加剧社会撕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