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大学排名出炉!清北未入前10,大湾区高校“抱团”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6-19 23:51
2025.06. 19 本文字数:3192,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何涛 本周,全球三大高校排行榜中的两个先后发布最新榜单,中国高校整体表现突出。其中,粤港澳大湾 区高校群上升势头尤其明显,顶层设计中的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雏形初显。 扩容提质高等教育,是大湾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和布局现代产业的现实需要。从扩容提质的过 程和案例来看,体现出粤港澳三地互相合作、抱团发展的鲜明特点。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 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 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大学排名捷报频传 6月19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也发布了2026QS世界大学排 名。本次排名共收录了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所大学。其中,中国内地有32所大学排名较 去年进步,北京大学(14位)、清华大学(17位)、复旦大学(30位)位居全球TOP30。 广东高校中,中山大学从去年的全球第331名升至今年的第276名、中国 ...
苏州市领导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走访活动
苏州日报· 2025-05-30 08:29
领导走访学校活动 - 市委书记刘小涛走访阊西第二实验幼儿园和梓义实验小学校,与孩子们互动并检查安全保障工作,勉励教职工做好本职工作[4] - 刘小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4] - 市长吴庆文走访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成大校区,观摩学生汇演和非遗课程,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走访相城区文征明实验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观摩特色教学活动,希望学校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生能力[5] - 市政协主席朱民走访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和景城幼儿园,鼓励学校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阳光宝宝[6][7] 教育发展方向 - 强调要聚力办好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 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造优质学习成长环境[5] - 鼓励学校立足本土文化资源,践行办学理念,实施才情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5] - 倡导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做优品牌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6] - 希望幼儿园聚焦幼儿发展特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阳光宝宝[7]
激发“村小”活力 共绘多彩童年——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5-24 00:35
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观察 课堂新变 - AI数字人进入乡村小学课堂,提升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天津市蓟州区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使用AI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 [2] - 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蓟州区通过4个教育集团和31个联合学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2] - 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如蓟州区第一小学与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技能 [4] 硬件升级 - 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重庆市秀山县岑龙小学建成塑胶操场、24小时热水供应宿舍及多功能综合楼 [6] - 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资源云端共享,秀山县龙凤坝镇中心校通过"专递课堂"实现偏远"村小"专业英语教学 [7] - 2021年以来重庆累计投入60.7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覆盖农村学校教室、宿舍、功能教室等 [7] 校园文化创新 -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如内蒙古林西县统部小学利用玉米皮制作手工粘贴画,丰富美育课程 [8][10] - 校际结对共建促进美育资源共享,如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两校互换教师开展马头琴、国画等特色课程 [9] - 内蒙古计划推进北疆文化融入校园,组织"书香校园""乐动校园"等活动强化乡村教育与地域文化联系 [9]
近150万人!本专科在校生“第一城”是这个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3:48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 - 2024年27个万亿GDP城市中有25个公布高等教育数据,其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5个城市的本专科在校生数量均突破110万人 [1] - 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从2023年的3775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3891.3万人,增幅3.08% [4] - 2024年全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 [4]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 广州以149.8万在校生稳居全国第一,郑州以143.22万人超越武汉成为第二城,过去10年郑州在校生增幅达82.87%,远超全国平均增幅52.74% [8] - 成都和重庆2024年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115.7万人和112.79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长58.7%和52.3% [9] - 武汉研究生教育突出,2024年在校研究生21.76万人,北京以47.5万研究生规模居全国首位 [8][13] 高等教育扩张趋势 - 全国研究生在校生数量从2014年的184.8万人增至2024年的409.5万人,增速121.59% [13] - 教育部拟同意新设32所高校,包括安徽第二医学院等职业院校 [4] - 山东高校近三年新增专业点1152个,其中80%为紧缺专业 [15] 未来招生规模预测 - 2025年高考生源对应2007年出生人口(出生率12.10‰),2035年前本专科招生规模将维持高位 [14] - 2018年后出生率跌破10.86‰,预计2036年起本专科招生将出现拐点 [15]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扩大职业本科和优质本科规模,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13][14]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 - 河南通过建设高教园区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向郑州集中,计划"十四五"期间地方高校在校生突破45万人 [10] - 北京本专科在校生10年增幅仅6.63%,但研究生规模增长73.4% [12][13] - 烟台和济南2024年高校在校生增幅超8%,山东过去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增长57.34% [12]
「教」量|“高校大市”变迁史:广州稳坐“第一城”,总量拐点何时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1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洁 实习研究员黎雨佳 2024年各个城市的高等教育数据陆续公布。 根据各地发布的2024年统计公报,27个万亿GDP城市中,25个城市公布了当年的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其中5个城市的普通(职 业)本专科(除特殊标注之外,下同)在校生数量突破110万人,分别是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 从增速上看,除一个城市负增长、一个城市两年公布的口径不一致之外,其余23个城市实现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普涨"。 这一普涨符合全国的趋势。2024年,我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在校生3891.3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其中,在校生数量较 2023年的3775万人增长3.08%。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地方仍然在积极新建大学并招生,比如福耀科技大学于2025年启动首次招 生,并于5月21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2025年本科生招生手册,将在福建、河南、广西、湖南、江西五省份招生。 5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新大学",包括安徽第二医学院、天津警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我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仍将保持高位,选择城市成为高考学子获得就业优势 ...
中国驻朝鲜使馆参访平壤科技大学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9 09:51
平壤科技大学概况 - 位于平壤市乐浪区,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教室60余间 [2] - 设有农学、工学、医学、金融学等专业,现有学生近700人,教职员工3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30余人 [2] - 2019年5月获批成为朝鲜首个和唯一一处HSK考点 [2] 教育成果与人才培养 - 近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已有千余名学生进入朝鲜党政机关、医疗机构、高校等任职任教 [1] - 作为朝鲜唯一一所国际办学大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实力强、水平高,为朝鲜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 中朝教育合作 -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率使馆外交官参访学校,出席新冠疫情后朝鲜首次HSK考试启动仪式 [1][3][4] - 学校被期望发挥学科优势,同中国有关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为中朝社会主义建设和两国友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1] 基础设施与参访活动 - 大使一行参观了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 [1][3] - 参访期间与校方负责人及学生互动交流,并出席HSK考试启动仪式 [1][4]
中国最缺大学的省,疯狂建大专
36氪· 2025-05-08 10:02
高等教育资源现状 - 河南高校总数达174所,超越江苏的172所成为全国第一,但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大专院校,本科高校仅60所 [2][7] - 河南本科高校资源严重不足,平均每千万人仅6.13所,全省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院校 [11][13]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目标为60%,但仍未达标 [19][22] 高校扩张策略与结构 - 2015-2024年河南年均新增5所高校,累计新建45所,其中80%以上为大专院校,本科仅8所 [7] - 2023年河南新批11所大专,占全国新设大专总数的五分之一,民办专科院校数量从20所增至36所 [4][5][6][7] - 60所本科高校中半数由专科升格而来,2000年后新设本科均为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无新建公办本科 [13][14] 产业发展与人才供需矛盾 - 2023年河南二三产总产值超5.3万亿元(全国第六),但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仅14%,远低于江苏、浙江超50%的水平 [25][28][29] - 2024年河南大专毕业生达49万(五年增长17万),本省去向落实率仅71.57%,显著低于广东、浙江的89% [22][26] - 大专生平均月薪约3900元,低于湖北、湖南、安徽的4200元,传统产业占比近50%制约薪资水平 [22][25] 历史与政策制约因素 - 建国初期河南优质高校资源被迁至武汉,河南大学被拆解导致高教基础薄弱 [8][9] - 90年代部属院校从11所缩减至1所,财政投入不足(2022年生均经费低于全国70%)限制发展 [10][14][15] - 2020年尝试引进部属高校分校被叫停,专科扩容成为提升毛入学率的唯一现实选择 [17][18][19]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日报· 2025-05-07 06:02
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 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加强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布局,把统筹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 人才引领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望历史,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大国崛起 往往也与教育兴盛、科技发展、人才涌现息息相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 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耦合、互为支撑。 首先,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源 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以高等教育为龙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通过全方 位、多层次的高质量学科教育、科学研究,才能筑牢各学科各领域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基础;也只有 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贯通联动的育人模式,才能为科技创新持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其次,科技 是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持续动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