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

搜索文档
深圳教育“短板”,打破了广州的骄傲
虎嗅· 2025-08-16 15:52
教育发展 - 深圳教育水平在10年内从短板发展为吸引人才的"长板",部分领域已赶超广州[1][2][3] - 2025年深圳中考普高录取率达73%,公办普高录取率52%,两项数据均居广东省首位[4][5][7][8] - 广州2025年中考普高录取率不足70%,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约6.9万个,低于深圳的7.4万个[9][10][11][13] 高考表现 - 深圳中学2025年8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占广东省清北录取总人数的近1/3[15][16][18] - 2019-2024年深圳中学累计263人被清北录取,远超广州华南师大附中的149人[19][20] - 深圳高考600分率和重本率已与广州并驾齐驱,但深圳清北录取总数连续5年高于广州[23] 高等教育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物理类投档线666分,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并列广东第一[25] - 深圳高校如哈工深(662分)、南科大(652分)、深理工(629分)分数线均超过广州的中大(628分)和华工(622分)[26][27] - 深圳大学连续三年投档线超过211院校暨南大学,深职大(566分)等新建院校超越广外、华农等传统名校[28][29][31] - 南科大在浙江录取线660分,超过浙江大学658分,显示深圳高校全国影响力提升[35][36] 现存差距 - 广州高校数量84所(含7所双一流),在校大学生168万,远超深圳的20万[39] - 深圳基础教育存在"掐尖"争议,关内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39] - 深圳高校培养模式侧重精英与技能人才,长期发展需补足综合型院校短板[40]
苏州市领导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走访活动
苏州日报· 2025-05-30 08:29
领导走访学校活动 - 市委书记刘小涛走访阊西第二实验幼儿园和梓义实验小学校,与孩子们互动并检查安全保障工作,勉励教职工做好本职工作[4] - 刘小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4] - 市长吴庆文走访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成大校区,观摩学生汇演和非遗课程,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亚平走访相城区文征明实验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观摩特色教学活动,希望学校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生能力[5] - 市政协主席朱民走访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和景城幼儿园,鼓励学校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阳光宝宝[6][7] 教育发展方向 - 强调要聚力办好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 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造优质学习成长环境[5] - 鼓励学校立足本土文化资源,践行办学理念,实施才情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5] - 倡导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做优品牌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6] - 希望幼儿园聚焦幼儿发展特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阳光宝宝[7]
中国驻朝鲜使馆参访平壤科技大学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9 09:51
平壤科技大学概况 - 位于平壤市乐浪区,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教室60余间 [2] - 设有农学、工学、医学、金融学等专业,现有学生近700人,教职员工3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30余人 [2] - 2019年5月获批成为朝鲜首个和唯一一处HSK考点 [2] 教育成果与人才培养 - 近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已有千余名学生进入朝鲜党政机关、医疗机构、高校等任职任教 [1] - 作为朝鲜唯一一所国际办学大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实力强、水平高,为朝鲜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 中朝教育合作 -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率使馆外交官参访学校,出席新冠疫情后朝鲜首次HSK考试启动仪式 [1][3][4] - 学校被期望发挥学科优势,同中国有关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为中朝社会主义建设和两国友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1] 基础设施与参访活动 - 大使一行参观了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 [1][3] - 参访期间与校方负责人及学生互动交流,并出席HSK考试启动仪式 [1][4]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日报· 2025-05-07 06:02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需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 高等教育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基础 [2] - 科技为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提供资源和动力 引导重点领域国家战略人才培养 [2] - 人才是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 [2] 当前发展瓶颈 - 教育存在基础薄弱 创新不足 资源配置不均衡 产教融合不充分等问题 [3] - 科技领域原始创新能力薄弱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顶尖人才不足 [3] -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科交叉融合不足 高等教育模式单一 [3] - 教育科技人才循环不畅 需构建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生态 [3] 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 人才第一资源 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 [4] - 高校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加强基础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3年高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占比分别达75.5% 75.6% 56.5% [4] - 双一流高校整合优势资源 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 形成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4] 重点人才培养策略 - 战略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 需重点培养战略科学家 领军人才 卓越工程师 [5] - 青年科技人才承担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是国际竞争关键 [5] - 需构建青年人才全方位培养选拔体系 提供经济支持 优化考评机制 [5][6] 体制机制改革 - 需推进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 [6] - 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实施分类评价 协同评价 第三方评价 [6] - 打破教育科技人才管理边界 形成高效协调的管理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