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智能体
搜索文档
腾讯红杉押注,“港股数字人第一股”来了
AI研究所· 2025-11-14 19:04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香港主板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核心概念为“硅基劳动力”,截至2025年10月已累计交付超8万个数字员工 [6] -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公司凭借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收入,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市场份额达32.2% [6] 资本支持与股权结构 - 自2017年12月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完成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智盛、招银基金、国新基金等头部机构 [8][9] - 腾讯通过林芝腾讯合计持有公司16.59%股份,为第一大外部股东;红杉中国通过红杉智盛持股2.97% [9] - 创始人司马华鹏为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26.54%,并通过股权激励平台合计控制36.81%股权 [13] - 2025年5月完成D轮融资,嘉兴高新以2亿元入股,投后估值达31.5亿元人民币 [10][1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3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6.55亿元人民币,三年增长近3倍 [6][1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1%,达3.26亿元人民币 [14] - 经调整净利润在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人民币,但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达529万元人民币 [15] - 盈利改善归因于战略聚焦大型客户,平均客户价值从2022年的38万元人民币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万元人民币 [15]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核心业务是提供“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涵盖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及全自动内容生产四大板块 [18] - 营收模式以直销为主,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直销收入占比长期高于96% [19] - 公司尝试突破传统项目制,推出“业务分成”模式,例如在金融领域按数字人带来的贷款、信用卡销售额分成,在电商领域按数字人主播的GMV分成 [20] - 单个项目价值从2022年的931万元人民币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698万元人民币 [19] 行业挑战与风险因素 - 客户集中度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贡献87.5%营收,其中最大客户(某国内领先电信运营商)占比高达64.4% [16] - 为维系大客户采取竞争性定价,导致毛利率呈下滑趋势,从2023年的45.8%降至2024年的34.3%,并进一步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31.6% [16][22]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7543.3万元、1.29亿元、1.50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率维持在22.9%至33.9%之间,技术迭代要求持续高投入 [23] - 行业面临监管与伦理风险,如平台规范禁止非真实直播内容,以及AI应用可能涉及的肖像、声音侵权争议 [24] 行业机遇与发展前景 - 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2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5.8%,预计2030年将达155亿元人民币 [25] - 医疗导诊、教育AI老师、工业数字员工等垂直场景需求爆发,付费意愿强、复购率高 [25] - 行业未来在于从单一工具升级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数字人智能体,推动其从降本工具变为增收伙伴,提升盈利天花板 [26][29]
腾讯、红杉押注,硅基智能带8万数字人赴港上市:3 年累亏超3 亿,获客成本飙至18 万/个
搜狐财经· 2025-11-14 11:51
(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冯圆圆 当AI主播24小时不间断直播带货、数字人客服精准解答用户疑问时,你可能想不到,这些 "硅基劳动力" 背后,藏着一家即将登陆港股的中国头部企业。 日前,硅基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正式揭开了数字人行业的机遇与暗礁。 在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硅基智能凭借其"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已成为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数字化推手。但翻开招股书,高度依赖 单一大客户、连续亏损等问题,也为其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 "硅基打工人" 到行业龙头:32%市占率的成长故事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硅基智能")的故事始于2017年。创始人司马华鹏带领团队提出了"硅基劳动力"的概念。八年时间,硅基智能已 发展成为中国数字人智能体领域的龙头企业。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硅基智能以32.2%的市场份额稳坐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第一,全球排名第二。 据招股说明书介绍,硅基智能的核心技术是打造"数字人智能体",即通过语音、外观和思想克隆技术,创造能够模拟人类外貌、行为和认知的数字"人"。 目前,硅基智能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业的多家客户提供了 ...
硅基智能冲击港股,为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三年累计亏损超3亿
格隆汇· 2025-11-07 18:25
公司业务与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和数字人智能交互四大产品线 [4] - 标准产品定价通常在5500元至2.5万元以上,公司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4] - 2025年8月,公司涉足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可通过输入小说或剧本概要自动生成完整视频内容 [4]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按收入计算,2024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为20亿元,公司以32.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7][12] - 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5亿元增至2024年的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8%,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5亿元 [7] - 行业竞争激烈,2024年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12]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大客户,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从56.4%升至87.5% [5] - 最大客户A(一家领先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占比从16.6%大幅上升至64.4% [5] - 公司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并面临客户延迟付款风险,贸易应收款项从0.57亿元飙升至2.15亿元,周转天数从70天增加至124天 [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呈增长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为2.23亿元、5.31亿元、6.55亿元、3.26亿元 [10] - 净利润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约为1.11亿元、0.96亿元、1.12亿元和0.0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3亿元 [6][10] - 毛利率存在波动,报告期内分别为38.5%、45.8%、34.3%、31.6% [12] 研发投入与技术 -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约0.75亿元、1.3亿元、1.5亿元、0.67亿元 [10] - 公司开发了DUIX ONE,将更先进的AI大模型技术整合到解决方案中,以提升数字人智能体的能力 [10] 公司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已完成八轮融资,2025年5月D轮融资后估值约31.5亿元,较2017年Pre-A轮估值(约1.5亿元)翻了20多倍 [13][14] - 截至2025年10月,创始人司马华鹏先生为单一最大股东,直接持有约26.54%的股份,林芝腾讯持有公司16.59%股份 [15] - 公司管理层团队在AI及信息技术行业拥有丰富经验 [15][16]
AI赛道硅基智能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港股打新可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1-07 17:50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10月3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星展银行 [1]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中占据32.2%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4] - 公司累计获得腾讯、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超十亿元投资 [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11.15%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529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7]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5.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6% [9] 客户与业务 - 截至2025年10月底,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累计交付超过8万个"硅基劳动力"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87.5%,其中最大客户(某领先电信运营商)收入占比64.4% [8] - 公司采用"竞争性定价"策略以维系大客户合作 [9] 技术与产品 - 公司技术核心为自研的"炎帝大模型"及多模态大模型DUIX ONE,拥有145项授权专利(含21项美国发明专利) [5][10] - "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涵盖硅基智能语音、硅基数字人视频、硅基数字人直播及硅基数字人智能交互四大产品线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后,公司进军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实现从AI Copilot向Autopilot的进阶 [6] 行业前景与商业化 - 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20亿元增至2030年的1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0.3% [10] - 公司已在全国40多个行业实现数字人技术商业化落地,例如南京银行的"楠楠""晶晶"数字员工是国内金融业首个商业化数字人应用案例 [10] - 公司获得腾讯持股16.59%,成为除创始人外最大单一股东,2025年5月完成2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1.5亿元 [10]
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公司「硅基智能」首次递表,腾讯投近1.15亿
搜狐财经· 2025-11-04 19:56
上市申请概况 - 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为首次递交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及星展亚洲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2024年在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市场份额为32.2%,排名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位列第二 [1][8] - 业务模式为提供全环节的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硅基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及数字人智能交互,主要通过本地定制化项目服务大型客户 [2] - 于2025年6月30日后进军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实现从AI Copilot向Autopilot的进阶,完成从AI工具服务向成果导向型解决方案的转型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5% [1][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0.08亿元人民币,同比亏损收窄88.76% [1][5]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71.51%,同期毛利年复合增长率为61.96% [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1.59%,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8.51%、45.81%、34.34% [5] 运营指标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客户数目为289个,平均客户价值为1,131千元人民币,项目数目为118个,平均项目价值为2,698千元人民币 [5] - 2025年上半年新客户数目为145个,平均客户获客成本为158千元人民币 [5]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约2.15亿元人民币,贸易应付款约0.87亿元人民币,无银行借款 [7] - 同期经营性现金流约为-0.43亿元人民币,期末现金约为3.05亿元人民币 [7] 股权结构与融资 - 主要股东为司马华鹏先生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控制约36.81%的投票权 [10] - 腾讯控股通过林芝腾讯投资约1.15亿元人民币,最新持股占16.59% [10] - 截至2025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约为31.50亿元人民币 [13] 管理层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非执行董事 [11] - 司马华鹏先生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负责公司整体策略规划、业务营运及管理 [12]
年入6.55亿,南航80后校友卖数字人,全国第一,腾讯押注
36氪· 2025-11-04 07:24
文章核心观点 - 数字人智能体正经历从“营销工具”向“智能劳动力”的关键转型,成为AI商业化落地的核心 [1] - 行业领军企业硅基智能的成长历程与财务表现,揭示了数字人赛道的巨大潜力和发展趋势 [2][6][9] - 全球及中国数字人市场正经历高速增长,背后由企业数字化转型、劳动力短缺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力量推动 [11][12][13][14][15][16] - 数字人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比拼重点从技术炫技转向综合实力,包括算法、场景深度、商业落地与行业适配 [17][18][19][2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正筹备赴港上市,凭借自研“炎帝大模型”和全栈技术,以32.2%的市占率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2] - 公司客户覆盖金融、政务、教育等40多个行业,累计提供超过8万个数字人智能体 [8] - 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中国等,2025年估值突破60亿元人民币 [8]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5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71.5% [2][9] - 2023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38.1%至5.31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23.3%至6.55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继续保持同比增长11.2%的势头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622万元、2941万元和3524万元 [10] 行业发展与驱动因素 - 全球数字人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41亿元,三年增长超过两倍,年均增速达44.7% [11] - 中国市场规模从5亿元增长至20亿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470亿元,中国达155亿元 [11]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日本韩国等市场劳动力短缺、跨境电商爆发带来的多语种客服需求 [13][14][15] - AI被列入国家重点战略,政策红利助推数字人成为AI产业链中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方向 [4][1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应用场景从内容营销深化至教育、医疗、企业服务等专业领域,虚拟教师、数字医生等新角色走向主流 [2][18] - 中国厂商凭借算法效率与成本优势加速出海,开拓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 [3][16] - 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呈“群雄混战”态势,垂直厂商可凭借技术专精度与场景响应速度实现差异化竞争 [5][16][19] - 竞争重点转向综合实力,包括在专业场景下的极高技术要求(如医疗诊断误差需低于0.5%)以及应对不同行业的监管门槛 [19][20]
硅基智能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
智通财经· 2025-11-03 15:36
上市申请概况 - 公司于10月31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星展银行[1] - 上市股份为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3] 市场地位与行业定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按2024年相关收入计,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2.2%,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二[4] - 公司创新性地为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提出了L1至L5发展蓝图,旨在推动内容生产从人工主导升级为AI驱动[4] - 作为行业先行者,公司已成功演进商业模式,实现从基础通用型到高阶价值型硅基劳动力的全面覆盖[5] 技术与知识产权 - 公司通过声音克隆、外观克隆与思想克隆技术创造数字人智能体[4]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累计获得145项授权专利,战略重点为数字人智能体[5] - 公司已成功打造大司马IP系列,全网累计获取逾1,100万关注者[6] 业务与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全环节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及数字人智能交互[6] - 公司主要通过本地定制化项目部署服务大型客户,同时也以产品化模式向其他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6]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5]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约2.2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约6.55亿元人民币[7] - 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公司收入为约3.26亿元人民币[7]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分别约为1.11亿元、9590.7万元、1.12亿元和829万元人民币[7]
新股消息 | 硅基智能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11-02 16:58
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星展银行[1] - 股票面值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3] 市场地位与行业定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根据2024年收入计算,在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中市场份额为32.2%,排名第一[4] - 在全球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中,按2024年提供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算,公司位列第二[4] 技术框架与发展蓝图 - 公司创新性地提出数字人智能体行业的L1至L5发展蓝图,旨在推动内容生产从人工主导升级为AI驱动,实现从AICopilot到AIAutopilot的转型[4] - 公司通过声音克隆、外观克隆与思想克隆技术创造数字人智能体[4]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累计获得145项授权专利[5] 产品与商业模式 - 公司提供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硅基智能语音、硅基数字人视频、硅基数字人直播及硅基数字人智能交互[6] - 商业模式主要通过本地定制化项目服务大型客户,同时也以产品化模式向其他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6]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5] 内容生产与IP运营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后进军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完成从AI工具服务向成果导向型解决方案的转型[6]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成功打造大司马IP系列,包括硅基大司马、科技大司马等,全网累计获取逾1,100万关注者[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分别约为2.23亿元、5.31亿元、6.55亿元、3.26亿元人民币[7] - 同期,公司年/期内亏损分别约为1.11亿元、9590.7万元、1.12亿元、829万元人民币[7] - 2024年收入为6.55亿元,销售成本为4.30亿元,毛利为2.25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26亿元,销售成本为2.23亿元,毛利为1.03亿元[8]
硅基智能,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招银国际、星展亚洲联席保荐
搜狐财经· 2025-11-01 22:1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南京硅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提供名为“硅基劳动力”的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 [2]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市场份额为32.2%,排名第一;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 [2] - 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 [2][4] 业务与商业模式 - 业务模式包括通过本地定制化项目部署服务大型客户,以及以产品化模式向其他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4] - 解决方案涵盖硅基智能语音、硅基数字人视频、硅基数字人直播、硅基数字人智能交互及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 [2] - 公司商业模式已演进,实现从基础通用型硅基劳动力到高阶价值型硅基劳动力的全面覆盖,并从AI Copilot向AI Autopilot进阶 [2][4]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拥有145项授权专利,其中137项为发明专利,战略核心为数字人智能体 [2][4] 知识产权与品牌建设 - 公司成功打造“大司马”IP系列,包括硅基大司马、科技大司马等,全网累计获取逾1,100万关注者 [4] - 通过运营自有知识产权强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开发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的商业价值 [4] 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228亿元、5.308亿元、6.554亿元及3.258亿元 [5][1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1105亿元、0.959亿元、1.117亿元及0.08亿元 [11] - 2022年至2024年,平均客户价值从人民币38.9万元增长至96.4万元;平均项目价值在2025年前六个月达到人民币269.8万元 [5] - 2025年前六个月的毛利率为人民币1.029亿元,研发开支为人民币0.665亿元 [12] 客户与运营指标 - 客户数目从2022年的573家变化至2025年6月30日的289家 [5] - 新客户数目从2022年的515家变化至2025年6月30日的145家 [5] - 平均客户获客成本从2022年的人民币7.4万元上升至2024年的人民币18.4万元,2025年前六个月为15.8万元 [5] 股东架构 - 上市前,司马华鹏先生直接持股26.54%,并通过其控制的股权激励平台嘉兴硅语持股10.28%,合计控制36.81%的股份,为单一最大股东 [5][7] - 其他重要股东包括林芝腾讯(腾讯控股,持股16.59%)、国新基金(持股6.74%)、海松资本(持股5.89%)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6][7] 管理层与治理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9][10] - 执行董事包括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司马华鹏先生、财务总监兼高级副总裁陈莉萍女士等 [9][1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在美上市公司TH International Limited担任首席财务官的李东先生等 [10] 上市中介团队 - 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星展亚洲 [13] - 其他中介团队包括审计师毕马威、行业顾问灼识咨询等 [13]
硅基智能冲刺港交所:国内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腾讯、360为股东
IPO早知道· 2025-10-31 22:57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DBS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数字人智能体及拟人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 [2] - 公司在2025年5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超过31.5亿元人民币 [2][7] 业务与产品演进 - 公司提供一站式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硅基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数字人智能交互以及后续推出的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 [2] - 2025年6月30日后,公司进军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实现从AI Copilot向Autopilot的进阶,完成从AI工具服务向成果导向型解决方案的转型 [2] - 商业模式从提供基础产品服务转向交付可量化商业成果,开创AI Autopilot模式,收费与实际达成的商业成果直接挂钩,采用收入分成模式 [4]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以2024年提供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所有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2.2% [4] - 在全球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中,以2024年相关收入计算,公司位列第二 [4]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 [4]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2.93亿元增至3.26亿元 [5] - 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8.5%、45.8%、34.3%和31.6% [5]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529万元 [6] 知识产权与品牌建设 - 公司通过运营自有知识产权强化品牌影响力,已成功打造大司马IP系列,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全网累计获取超1,100万关注者 [3] - 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显著降低用户服务成本、内容创作成本及市场营销成本,同时提升运营效率并创新客户体验 [3]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初步成果,在韩国通过整合定制的韩语AI能力提升直播电商运营效率及用户参与度 [5] - 在日本,公司针对老龄化社会需求,与当地合作伙伴推出用于数字永生服务的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实现与已故家庭成员的孪生数字人实时视频通信 [5] 投资者背景与资金用途 - 公司已获得腾讯、招银国际、国新基金、海松资本、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及企业以及嘉兴地方政府的投资 [6]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加强研发能力、营销推广、全球范围内的收购与生态系统合作以及营运资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