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劳动力
搜索文档
硅基智能冲击港股,为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三年累计亏损超3亿
格隆汇· 2025-11-07 18:25
公司业务与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和数字人智能交互四大产品线 [4] - 标准产品定价通常在5500元至2.5万元以上,公司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4] - 2025年8月,公司涉足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可通过输入小说或剧本概要自动生成完整视频内容 [4]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按收入计算,2024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为20亿元,公司以32.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7][12] - 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5亿元增至2024年的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8%,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5亿元 [7] - 行业竞争激烈,2024年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12]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大客户,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从56.4%升至87.5% [5] - 最大客户A(一家领先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占比从16.6%大幅上升至64.4% [5] - 公司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并面临客户延迟付款风险,贸易应收款项从0.57亿元飙升至2.15亿元,周转天数从70天增加至124天 [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呈增长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为2.23亿元、5.31亿元、6.55亿元、3.26亿元 [10] - 净利润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约为1.11亿元、0.96亿元、1.12亿元和0.0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3亿元 [6][10] - 毛利率存在波动,报告期内分别为38.5%、45.8%、34.3%、31.6% [12] 研发投入与技术 -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约0.75亿元、1.3亿元、1.5亿元、0.67亿元 [10] - 公司开发了DUIX ONE,将更先进的AI大模型技术整合到解决方案中,以提升数字人智能体的能力 [10] 公司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已完成八轮融资,2025年5月D轮融资后估值约31.5亿元,较2017年Pre-A轮估值(约1.5亿元)翻了20多倍 [13][14] - 截至2025年10月,创始人司马华鹏先生为单一最大股东,直接持有约26.54%的股份,林芝腾讯持有公司16.59%股份 [15] - 公司管理层团队在AI及信息技术行业拥有丰富经验 [15][16]
三年揽入14亿,“数字人”这门生意赚钱吗?
新浪财经· 2025-11-06 15:39
公司业务与商业模式 - 公司核心业务是提供全环节的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硅基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及数字人智能交互,本质是为企业提供“数字员工”[3] - 公司将AI视为一种新型劳动力,并创新性地命名为“硅基劳动力”,以区别于人类“碳基劳动力”,公司名称“硅基智能”即源于此理念[3]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4] - 2025年6月30日后,公司进军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并打造了“大司马IP系列”,全网累计获取逾1100万关注者[8]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6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3亿元[4] - 公司毛利率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分别为38.5%、45.8%、34.3%、31.6%[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持续亏损,经调整后亏损额分别为4622.1万元、2941.2万元、3524.2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28.9万元[4] 市场地位与行业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4年提供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所有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32.2%[5] - 数字人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电商直播间、电话推销、客服等,行业应用越发广泛[3] 客户与销售 -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导,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直销收入占比均超过96%,2025年上半年达到98.3%[6] - 公司战略聚焦于深化与大型客户合作,平均客户价值从2022年的38万元显著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万元[6]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6.4%、57.7%、78.9%及87.5%,其中最大客户A(一家领先电信运营商)同期收入占比分别为16.6%、36.8%、64.4%及64.4%[7] 公司治理与股东背景 - 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司马华鹏,于2003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创立本公司前曾创立另一家网络科技公司[8] - 公司自2017年12月至2025年6月完成了八轮融资,股东包括林芝腾讯、红杉智胜、招银基金等知名机构[9] - 林芝腾讯持有公司16.59%的股份,是除创始人外最大的单一股东[9]
腾讯红杉加持!这家数字人公司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11-05 21:05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2024年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2.2%,全球排名第二 [1] - 公司曾发布声明否认“全员裁员”传闻,称拥有稳定团队并计划在2025年新增数百个岗位,2026年新增数千人,但该声明后续已从微信公众号删除 [1][2] 业务与技术概览 - 公司专注于数字人智能体及拟人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技术涵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 [3] - 提供一站式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直播、智能交互及全自动内容生产,旨在帮助客户降本增效 [3] - 公司拥有145项授权专利,已向多个行业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 [4] - 2025年6月后进军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实现从AI Copilot向Autopilot的进阶,其自主培育的大司马IP系列在线粉丝超1100万 [4]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5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26亿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2.93亿元 [4]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期内亏损分别为1.11亿元、9591万元和1.1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3.18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29万元,但经调整后实现净利润529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为1.6% [5] 客户集中度风险 - 公司对单一客户A依赖严重,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客户A的收入均占总收入的64.4% [6] - 客户A为一家领先的电信运营商,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532亿元,总部位于北京 [6] 行业前景与股东背景 - 全球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4.7%,预计2030年达470亿元 [8] - 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5亿元增至2024年的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8%,预计2030年达155亿元 [8] - 公司获得腾讯、红杉资本等头部机构投资,腾讯作为最大外部投资人持股16.59% [8] - 公司创始人司马华鹏持股26.54,并可行使股份激励平台约10.28%的附带投票权 [9]
连续三年亏损、目标1亿硅基劳动力仅完成0.8% “数字人”制造商硅基智能冲刺港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0:2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期内亏损分别为1.11亿元、9591万元、1.1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3.18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净亏损829万元,但经调整净利润为529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为1.6% [3]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2.23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6.55亿元,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入3.26亿元 [3]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大客户,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4%、57.7%、78.9%、87.5% [3] - 最大客户为一家领先电信运营商,其贡献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6%大幅上升至2023年的64.4% [3] - 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8轮融资,获得腾讯、红杉资本、招银基金等知名机构投资,最新一笔融资于2025年6月来自嘉兴高新,金额2亿元,投后估值为31.5亿元 [3] 公司业务与目标 - 公司是一家深耕数字人领域8年的AI企业,主要从事硅基智能语音、硅基数字人视频、硅基数字人直播及硅基数字人智能交互等产品研发 [1][3] - 公司创始人司马华鹏设定目标,计划到2025年为全球提供1亿硅基劳动力 [5] - 硅基劳动力是公司对数字劳动力的创新性命名,区别于碳基人类劳动力 [6] - 截至2025年10月底,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行业客户提供超过8万个硅基劳动力,完成1亿目标的0.8% [1][7] - 这8万多个硅基劳动力已在智能客服、虚拟主播、数字员工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 [7] - 公司计划将此次港股募资用于研发投入、营销推广及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及生态合作 [7] 行业市场状况 - 2024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为2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为41亿元 [7]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55亿元 [7] - 数字人智能体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但面临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双重挑战 [7] - 不同行业对数字人的需求差异较大,金融、电商等领域落地较快,而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因合规要求高、场景复杂,规模化推广难度较大 [7] 创始人背景 - 公司创始人司马华鹏现年43岁,为连续创业者,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4] - 司马华鹏在全球113项专利中被列为发明人,其中包含公司拥有的82项中国注册专利 [5] - 公司打造了一系列大司马IP,如硅基大司马、科技大司马等 [5]
硅基智能,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招银国际、星展亚洲联席保荐
搜狐财经· 2025-11-01 22:1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南京硅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提供名为“硅基劳动力”的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 [2]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市场份额为32.2%,排名第一;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 [2] - 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超过80,000个硅基劳动力 [2][4] 业务与商业模式 - 业务模式包括通过本地定制化项目部署服务大型客户,以及以产品化模式向其他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4] - 解决方案涵盖硅基智能语音、硅基数字人视频、硅基数字人直播、硅基数字人智能交互及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 [2] - 公司商业模式已演进,实现从基础通用型硅基劳动力到高阶价值型硅基劳动力的全面覆盖,并从AI Copilot向AI Autopilot进阶 [2][4]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拥有145项授权专利,其中137项为发明专利,战略核心为数字人智能体 [2][4] 知识产权与品牌建设 - 公司成功打造“大司马”IP系列,包括硅基大司马、科技大司马等,全网累计获取逾1,100万关注者 [4] - 通过运营自有知识产权强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开发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的商业价值 [4] 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六个月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228亿元、5.308亿元、6.554亿元及3.258亿元 [5][1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1105亿元、0.959亿元、1.117亿元及0.08亿元 [11] - 2022年至2024年,平均客户价值从人民币38.9万元增长至96.4万元;平均项目价值在2025年前六个月达到人民币269.8万元 [5] - 2025年前六个月的毛利率为人民币1.029亿元,研发开支为人民币0.665亿元 [12] 客户与运营指标 - 客户数目从2022年的573家变化至2025年6月30日的289家 [5] - 新客户数目从2022年的515家变化至2025年6月30日的145家 [5] - 平均客户获客成本从2022年的人民币7.4万元上升至2024年的人民币18.4万元,2025年前六个月为15.8万元 [5] 股东架构 - 上市前,司马华鹏先生直接持股26.54%,并通过其控制的股权激励平台嘉兴硅语持股10.28%,合计控制36.81%的股份,为单一最大股东 [5][7] - 其他重要股东包括林芝腾讯(腾讯控股,持股16.59%)、国新基金(持股6.74%)、海松资本(持股5.89%)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6][7] 管理层与治理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9][10] - 执行董事包括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司马华鹏先生、财务总监兼高级副总裁陈莉萍女士等 [9][1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在美上市公司TH International Limited担任首席财务官的李东先生等 [10] 上市中介团队 - 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星展亚洲 [13] - 其他中介团队包括审计师毕马威、行业顾问灼识咨询等 [13]
【IPO一线】国内最大数字人智能体方案商正式递表港交所,市场份额达32.2%
巨潮资讯· 2025-10-31 22:22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10月3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星展银行 [2] - 以2024年数字人智能体解决方案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2.2%,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 [2] - 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AI技术创新,提出“硅基劳动力”概念 [2] 核心技术架构 - 公司构建了覆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的全闭环AI架构,实现从底层算法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式覆盖 [2] - 技术架构具备自进化、自迭代与自优化的特征 [2] - 基于该架构推出硅基智能语音、数字人视频、数字人直播、智能交互及全自动内容生产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2] 产品解决方案与行业应用 - 公司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降低服务、创作与营销成本,同时提升运营效率 [2]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累计获得145项数字人智能体相关授权专利 [3] - 公司已向电信、金融、医疗等多行业提供超80,000个硅基劳动力 [3] 行业标准与发展蓝图 - 公司借鉴自动驾驶L1-L5发展范式,首创数字人智能体行业发展蓝图,推动内容生产从人工主导向AI驱动转型 [3] - 通过声音、外观与思想克隆技术,公司数字人智能体已完成从简单交互到全自动化迭代的五级演进,能够跨专业处理复杂任务 [3] 业务转型与品牌建设 - 2025年6月后,公司进军全自动内容生产领域,实现从“AI辅助工具”到“成果导向型解决方案”的转型 [3] - 公司打造的“大司马”IP系列全网关注者超1,100万,形成技术与品牌的协同效应 [3] 公司使命与全球拓展 - 公司使命是成为全球数字人智能体领域领导者,推动硅基劳动力在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领域的全球应用 [3] - 目前服务已延伸至境外市场,为中国AI企业开拓全球服务贸易树立新范式 [3]
智能体崛起,百融云创首倡“硅基劳动力”新范式
新浪科技· 2025-08-12 11:19
智能体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智能体被视为2025年元年新物种 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 应用于银行 运营商 零售等场景的咨询 办理 导购 营销和售后服务 [2] - 全球科技巨头如OpenAI Meta Google将智能体纳入核心战略 欧洲 日本 韩国相关专利和投融资呈爆炸式增长 [3] - 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智能体应用为全球经济贡献6.6万亿美元 IDC预计2025年全球Agent软件及服务市场超22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5% [6] - 中国信通院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数字员工"规模突破1亿 覆盖每家中大型企业 [6] 智能体本质与商业模式创新 - a16z提出智能体本质是新型软件 遵循标准化 可复制 订阅服务的成熟软件范式 [5][8] - 中国市场存在定制化项目主导 低价竞标 一次性买断等特性 导致厂商难以形成可持续收入循环 [8][9][10] - 百融云创提出智能体是"硅基劳动力"而非传统软件 具备感知 学习 规划 执行能力 按岗位定价和工作量计量 [11][12][17] - 百融采用Service as Software模式 与客户业务成果挂钩 形成长期正向循环 [21] 技术实现与平台能力 - 百融自研百工CybotStar平台 提供低代码智能体开发管理 沉淀金融 运营商 零售等行业know-how [20] - 平台整合通用LLM 行业模型 流程引擎和数据接口 使智能体具备业务执行和优化能力 [20] - 通过强化学习反馈和专属大模型 智能体吸收行业数据与私域知识 实现持续进化 [20][30] 跨行业应用与成效 - 美国Lemonade保险智能体3分钟内处理30%理赔请求 丰田智慧工厂AI排产降低能耗15%-20% [15] - 中国移动智能体客服实现7×24小时服务 日均应答超千万次 质检覆盖率超95% [15] - 百融VoiceGPT日均完成近1亿通呼叫 在运营商场景支撑数千万用户运营 [23] - 金融催收智能体协作降低人工干预率 运营商智能体提升客户留存率超15% 零售质检效率提升30%以上 [29] 多智能体协作与未来方向 - Gartner和IDC指出多智能体系统成为企业AI重要方向 2026年全球AI市场规模超3000亿美元 [26] - 百融验证多智能体协作在复杂业务流程中的价值 如前台 中台 后台协同运作 [27][29] - 智能体从工具转向企业"业务伙伴" 形成人机协作的智能团队 提升组织效率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