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红利

搜索文档
黄朝椿:用好“数据红利”,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力
环球网· 2025-08-28 22:17
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与政策支持 -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政策支持 中国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推动《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 [1] - 数据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影响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1] - 中国自2015年第一家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建立以来 已陆续建立几十家数据交易机构或平台 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经验和成果 [1] 数据产权的复杂性与挑战 - 数据产权存在"二重性"特征 涉及数据事实主体(客观物质载体)和数据记录主体(通过技术设备采集储存的市场主体) [2] - 数据要素产权包含8种一般权利(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等)和6种特殊权利(隐私权、许可权、删除权等) 权利组合可能性达上万种 确权难度极高 [3] - 数据要素市场存在定价机制复杂性、产品形态非标性、经济属性模糊性、交易形式多样性等难题 是经济性质最复杂、权属界定最困难的生产要素 [3] 数据确权的实践路径 -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数据确权 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逻辑 推动理论经世济用和实践探索 [4] - 优先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公共数据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 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可实现福利最大化 [4] - 重点研究企业数据市场流通 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产生更大规模、更高量级、更大价值密度的数据 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具现实意义 [4] 技术突破与数据价值实现 - 技术因素在当前数据要素市场中大于制度和法律因素 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等关键技术突破是数据确权和流通交易的基础前提 [5][6] - 数据规模、种类和完整性决定价值潜力 国家成立数据管理局并加强数据开发利用与治理 可考虑设立国家数据中心集聚海量数据形成战略资源"数据矿山" [6] - "数据红利"与"数字技术红利"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6]
用好“数据红利”,为数字经济提供新动力
环球时报· 2025-08-28 11:31
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 -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 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1] - 数据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影响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 在国民经济中显现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1] - 2016年G20杭州峰会提出《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将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 [1] 数据交易市场发展 - 2015年中国第一家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建立 各地陆续建立几十家数据交易机构或平台 [1] - 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数据产权问题成为市场发展主要障碍 [2] - 数据流通交易形式包括直接交易、专业数商、数据交易所、企业数据互换等 [4] 数据产权特征与挑战 - 数据权属存在两个主体:数据事实主体(数据背后的主人)和数据记录主体(通过技术设备劳动采集数据的市场主体) [2] - 数据要素产权具有一般权利(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等8种)和特殊权利(隐私权、许可权、删除权等6种) [3] - 产权划分排列可能性达上万种 确权难度超出已有理论范畴和实践探索边界 [3] - 数据要素市场存在定价机制复杂性、产品形态非标性、经济属性模糊性、交易形式多样性等难题 [3] 数据确权实践路径 -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数据确权 理论经世济用为实践开绿灯 推动大胆探索的实践氛围 [4] - 优先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公共数据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实现福利最大化 [4] - 深入研究推进企业数据市场流通 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更大规模更高价值密度数据 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具现实意义 [4] - 以关键技术突破为前提 加快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与匿名化等技术突破 [5][6] 数据资源价值潜力 - 数据越多种类越全规模越大则价值或潜在价值越大 是国家成立数据管理局加强数据开发利用与治理的原因之一 [6] - 可考虑设立国家数据中心集聚海量数据形成数据矿山 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 [6] - 数据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需用好数据红利和数字技术红利推进现代化建设 [6]
计算机首席陈涵泊转会中邮证券 德邦证券去年分仓佣金收入缩水超六成
新浪证券· 2025-08-07 15:08
自2022年黄付生掌舵研究业务以来,中邮证券研究所着力加强团队建设与研究实力。此次陈涵泊的加 盟,能否助力中邮证券研究业务更上一层楼,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作为科技领域的资深观察者,陈涵泊对科技周期与产业机遇有着独到见解。他曾表示:"一次次向上突 围的科技周期,总在赋予年轻人机会。科技的每次螺旋向上,回望过去都离不开那句'因为相信,所以 看见',但相信的过程和看见的过程各不相同也极具挑战。"作为一名科技分析师,陈涵泊坚信数据红利 和工程师红利会慢慢替代人口红利,危机共存而科技是转化危机的钥匙。 责任编辑:杨赐 证券行业人员流动仍在继续。据最新执业登记信息显示,原德邦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涵泊已正 式加盟中邮证券研究所。 展望2025年计算机行业,陈涵泊分析认为,考虑到国内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导向,叠加AI产业趋势 的日益明朗,行业盈利能力有望得到修复,从而带动市场情绪回暖。他进一步指出,以PS为代表的计 算机行业估值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履历显示,陈涵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信息安全学士及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在加入中邮证券 前,陈涵泊曾先后任职于中信证券研究部、天风证券研究所,积累了多年计算机行业研究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