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红利

搜索文档
点题人才战略:经济大省如何出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8:15
广东人才战略背景 - 广东省于9月15日举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 聚焦高素质人才引育议题 [1] - 2025年已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 7月中旬提前实现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目标 [1][7] - 专题会议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商人才战略关键问题 [2][8] 经济与产业数据表现 - 2025年1-6月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 [2] - 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7%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增长42.2% 工业机器人增长34.0% 服务机器人增长23.0% 民用无人机增长58.2% [2] - 2024年广东GDP达14万亿元 连续36年全国首位 常住人口12780万人 比上年增74万人 [3]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 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4386万人 [3]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近五年增长674.8万人 增量与规模全国居首 [3] 人才结构转型进展 - 截至2024年上半年 全省技能人才达2019万人 高技能人才722万人 较去年底分别增加40万人和65万人 [4] - 技工院校年培养输送技能人才超16万人 就业率保持98%以上 [4] - 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约66万人 规模全国第一 招生实现9年连增 [4] - 广东正推动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 以应对全球技术竞争 [4][5] 人才政策与挑战 -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重大人才工程 开展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及工程硕博士培养试点 [7] - 需解决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 人才能力发挥 薪酬竞争力 区域均衡发展等问题 [8] - 新一代科创人才(如85后DeepSeek创始人 90后宇树科技创始人)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案例凸显人才资源重要性 [6]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中国制造与科创崛起是大势所趋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12:24
中国经济发展优势 -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要素优势:存量人口红利(14亿人口基数支撑庞大行业或商业模式)、延迟满足红利(劳动参与率高且储蓄率维持高位)、工程师红利(全球最快技术创新速度)[3]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从1980年5%升至2024年31.6%且增长势头持续[5] 科技创新成就 - 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保持全球第一且领先优势扩大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4] -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中国24个集群上榜 数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4] - 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创新能力与国际仍有差距 但技术追赶速度和创新投入比例快速上升[5] 未来产业方向 - 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等产业[1][5][6] - 上述领域具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基础 有助于新技术渡过导入期实现产业化[6] 电子信息制造业目标 - 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6] -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左右 全行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6] - 2026年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75英寸以上彩电渗透率超40%[6]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15.6%创历史新高[7] - 科技创新股行情亮眼 相关指数涨幅居前 反映科技叙事逻辑确立和经济创新驱动转型[7] - 资本市场高成长叙事需满足五条件:宏观风险释放、名义GDP待修复、资产收益率约束、资金预期回报率黏性、狭义流动性偏宽及存在产业线索[7] 资本市场改革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回稳向好势头[8] - 吸引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解决"谁来买" 包容性推动科创企业上市解决"谁融资"[8] - 证监会"1+6"政策措施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8]
21社论丨中国创新药迅速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7:02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 发展成就。据介绍,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一项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 药对外授权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占全球总交易额30%。今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 增长32%;交易总金额高达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 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40年,源自中国的创新药将占美国FDA(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批准的35%。 其次,美国药企更加依赖中国创新药而不是相反。美国大型药企核心产品专利逐渐到期,用较低的价格 购买中国创新药专利,能够填补其专利到期的缺口,保持完整的管线,确保未来业务保持可持续的增 长。如果美国药企无法继续购买中国企业授权,那么其在短期内即使投入很高的研发成本也并不一定能 够产生成果,反而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三,中国企业正在贡献全球1/3的创新药物专利,而全球购买授权的大型跨国药企,有一半来自 ...
中国创新药迅速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6:48
9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 发展成就。据介绍,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但实际上,近期辉瑞、默沙东等美国制药巨头与中国药企签下的创新药授权协议不断刷新规模,相当一 部分中美药企在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化合作已成趋势。首先,在中国创新药的对外授权交易中,美 国药企通过购买中国创新药授权,获取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与产品,而非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并获得 其技术。 其次,美国药企更加依赖中国创新药而不是相反。美国大型药企核心产品专利逐渐到期,用较低的价格 购买中国创新药专利,能够填补其专利到期的缺口,保持完整的管线,确保未来业务保持可持续的增 长。如果美国药企无法继续购买中国企业授权,那么其在短期内即使投入很高的研发成本也并不一定能 够产生成果,反而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三,中国企业正在贡献全球1/3的创新药物专利,而全球购买授权的大型跨国药企,有一半来自欧 洲,日本等其他地区药企也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因此,若美国限制中国创新药准入,长远来看可 能削弱其在全球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 9月11日的创新 ...
[9月11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大涨,回到4.2星;国内科技行业,竞争优势在哪里;红利指数估值表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9-11 21:59
市场整体表现 - 大盘低开高走 整体大幅上涨 收盘回到4.2星级 [1] - 大中小盘股均出现较多上涨 [2] 风格与板块表现 - 成长风格大幅上涨 创业板指上涨超过5% 科创板表现强势 [3][4] - 创业板估值处于正常水平 近期涨幅逐渐追赶科创板 [5] - 价值风格相对低迷 但自由现金流和价值指数仍上涨 [6][7][8] - 港股整体略微下跌 其中医药板块波动显著 [10][11] 行业与细分领域动态 - 港股创新药指数在二季度大幅上涨后于8月达到高估 近期出现回调 [12] - 受外部政策限制影响 港股创新药指数出现较大跌幅 [13] - A股医药医疗指数整体上涨 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 [15] - 通信、港股科技、军工、芯片、科创50及港股创新药等领域在2021至2024年间曾出现大幅波动 部分指数腰斩或下跌三分之二 [22] - 2023-2024年上述领域盈利同比大幅增长 通信、港股科技、港股创新药盈利增长超100% 指数从底部翻倍 [24][25][26] - 芯片、科创、军工盈利显著增长 成为今年A股领涨品种 [27] 长期基本面与竞争力分析 - 受外部限制的行业通常具备工程师红利优势 国内理工科毕业生规模庞大 人力成本仅为欧美同等级别三分之一 [29] - 工程师红利覆盖互联网、软硬件设计、创新药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 预计持续至2045年前后 [29] - 国内企业擅长从1到100的效率扩张 基本面长期仍将上行 [29] 估值数据参考 - 提供红利、自由现金流等多类指数估值表 包含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指标 [9][31][32][37] - 估值表每日更新 可通过小程序查询 [33] 功能更新 - 主动优选与指数增强组合上线自动止盈功能 支持低估阶段投资后自动转换至稳健组合 [29]
当牛市敲门,如何抢占市场C位?权益大厂策略会告诉你答案
券商中国· 2025-09-11 11:21
公司战略与团队架构 - 华安基金投资管理团队规模超200人 构建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 是业内经验最丰富的投资队伍之一 [1][7] - 主动权益投资团队通过归因分析划分为成长、价值、均衡、行业精选和多元资产五个小组 [1][7] - 研究部设立宏观策略、周期、消费、TMT、先进制造等小组 与投资端形成垂直打通体系 [7] - 最近7年在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整体业绩排名第1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7] - 科技联盟团队覆盖芯片、电子、机器人、AI医疗、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6] 宏观市场观点 - 美元步入弱势周期 弱美元推动全球流动性充裕 资金从美元资产向非美资产配置 [3] - 中国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风险溢价处于历史56%分位 权益资产仍具性价比 [3] - 港股面临流动性边际趋紧压力 可能弱于A股 建议维持杠铃策略配置 [13] - 大国崛起与经济转型推动"结构牛"行情启动 需关注产业驱动下的新需求 [12] 重点投资方向 - 聚焦AI及端侧、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有色等赛道投资机会 [3] -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为主线 看好AI算力、AI应用、生物科技、创新药、新能源、军工、专精特新 [15] - 制造业配置转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关注稀土替代、镁代铝、3D打印、液态金属等领域 [17] - 工程师红利持续至2035年 将推动科技、新能源、创新药、新消费、周期等赛道机会 [10][11] 行业细分机会 - 科技领域关注国产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AI医疗、Robotaxi、核聚变等0-1萌芽阶段产业 [19] - 消费领域聚焦黄金珠宝、美妆、宠物、零食和商贸渠道、游戏等内需结构性机会 [19] - 出海产业重点关注创新药、IP衍生出海、海外算力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领域 [19] - 低空经济/深海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技术创新领域值得关注 [6][17]
早盘一度暴跌近8%!港股通创新药进入低吸“甜品区”,巨额资金连续7日大举加仓5208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0:00
9月11日,创新药纯度100%的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场内一度暴跌近8%,盘中溢价高企,显示买 盘资金尤为强劲。昨日,资金逢跌加仓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9849万元。至此,520880已连续7 日吸金,金额合计近2.8亿元。 9月8日,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跟踪的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提纯"修订生效,全面剔除药 明系等CXO个股,同时新纳入14只纯正创新药企业,正式成为一只不含CXO、纯度100%的创新药指 数。本次"提纯"修订生效后,将彻底避免CXO对标的指数走势的干扰,有望在后续创新药行情启动时展 现出更强进攻性。据恒生指数公司统计,剔除CXO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历史回溯表现显著 更优。 今年以来,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跟踪的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在同类指数中进攻力 MAX,截至"提纯"修订生效前(9月5日),其年内累计涨幅达119.75%,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展望后市,方正证券表示,创新药长牛行情或远未结束,中国工程师红利带来的创新药资产尚未充分兑 现商业化价值。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较低,BD落地数量多且确定性高,未来大赛道如小核酸、口服 G ...
纯度拉满,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全天高溢价,低吸资金狂涌!大权重领跌,新进黑马股狂奔
新浪基金· 2025-09-10 20:28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龙头股领跌 百利天恒重挫5.3% 药ETF(562050)场内跌0.86%两连阴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场内跌1.35% 成交4.92亿元 全天宽幅溢价 溢价率一度飙至0.66% [1] - 截至9月9日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连续6日获净申购 金额合计逾1.8亿元 近60日资金净流入率超过165% [1] 成份股表现分化 - 大权重龙头跌幅靠前 三生制药重挫8.3% 君实生物跌5.21% 康方生物和科伦博泰生物-B跌超4% [2] - 新进成份股药捷安康-B早盘一度飙升超47% 收涨27.57% 成交5.92亿港元 量价齐创新高 [3] - 映恩生物-B大涨6.55%创历史新高 MIRXES-B涨4.78% [3] 指数结构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于9月8日"提纯"修订生效 全面剔除药明系等CXO个股 新纳入14只纯正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含量升至100% [4][5] - 剔除的CXO个股包括药明康德(总市值3564.32亿港元)、药明生物(1590.73亿港元)、药明合联(813.31亿港元)等 [5] - 新纳入个股包括恒瑞医药(总市值5286.19亿港元)、荣昌生物(564.26亿港元)、君实生物(492.03亿港元)等 [5] 指数历史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19.75% 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5][6] - 剔除CXO后 指数历史回溯表现显著更优 有望在后续创新药行情启动时展现更强进攻性 [6] 行业前景与催化因素 - 创新药长牛行情或远未结束 中国工程师红利带来的创新药资产尚未充分兑现商业化价值 [7] -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较低 BD落地数量多且确定性高 未来大赛道如小核酸、口服GLP1等BD授权仍处火热阶段 [7] - 受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主动型外资结束连续净流出等利好因素影响 港股流动性有望提升 [7] - 下半年重磅学术会议密集 包括ESMO(10月17-21日)、ASH(12月6-9日)等 创新药企关键数据读出有望成为大额BD交易的先行参考指标 [9]
创新药9月还有机会吗?
新浪财经· 2025-09-10 17:36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鑫元基金) 创新药今年一扫过去数年的颓势,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截至2025年9月8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 以来大涨125.35%(数据来源:Wind)。8月创新药板块持续震荡调整,止步不前,相信很多投资者都 想知道,创新药还有机会吗?现在是布局的好时机吗? Q1 创新药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8月创新药为何一直在调整?当前阶段适合布局创新药板块吗? 创新药板块自今年爆发以来一路强势上涨,由于前期涨幅较大、较快,出现交易性调整也不奇怪。与此 同时,8月科技板块成为上涨主线,虹吸了部分资金,对创新药板块造成一定影响。 站在9月的时点,创新药板块仍是值得配置的方向。从产业维度看,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曾长期由美国 和欧洲的制药巨头主导。然而,这一局面正在被迅速改写。中国目前在研药物的总数已稳居全球第二, 占据全球超过30%的研发管线,在临床试验上每年有大概3000个项目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竞争优势仍在 提升。展望未来,创新药产业可能是一个持续若干年的发展机遇,而从投资的角度,创新药板块的火热 不会就此收场,预计近2-3年仍是BD(商务拓展)落地的高峰期,也是投资的"蜜月期"。 中国的创新药 ...
创新药的十年:从仿制跟随到全球参与 | 观产业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9-05 15:04
中国创新药产业十年发展综述 - 中国创新药产业从无到有 从仿制跟随到全球参与 在临床数量 FIC临床占比 同靶点国产分子上市时间等维度实现明显突破 [3] - 完整产业链 CXO发展 工程师红利 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和研发投入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支撑 [3] 创新药数量与质量突破 - 中国企业自研创新药临床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热门靶点管线中国占比超60% [6] - FIC分子全球占比升至第二 2015年FIC创新药仅9个(不足10%) 2024年达120个 [9] - 中国FIC管线占全球比重达24% 源头创新潜力持续释放 [9] 技术突破与上市时间缩短 - 中美创新药上市时间差从8年缩短至2年以内 相同赛道首药获批时间差从12年缩至3年以内 [15][16] - PD-1/VEGF EGFR ADC等FIC新药在中国首发 显著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16] 产业链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核苷酸生产市场 多肽药完整产业链 培养基国产替代潜力大 [18] - 冷链物流 国际贸易网络增强配套产业活力 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增速近30% [18] - CXO提供坚实产业基础 中国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不可或缺一环 [19] 工程师红利 - 中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数量2004年反超美国 2025年预计达美国两倍 [20] - 医药工程师年薪仅为美国1/3-1/2 平均年龄年轻近10岁 [21] 研发投入与基础研究 - 生物医学论文发表量年均复合增长率14.3% 2020年达29万篇 仅次于美国 [22] -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费用从2016年192亿元增长至2024年1190.4亿元 CAGR达29.8% [22] 国际化进展 - 全球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BD交易中 中国相关项目数量突破25% [24] - 超90%头部MNC已BD中国管线 跨国企业引进创新药31%来自中国 [24] - 2024年ADC药物License-out交易20笔 总金额102.4亿美元 小核酸药物交易超60亿美元 [24] - 中国企业海外临床试验占比约10% 2024年18款国产药在欧美获批 [25][28] - 泽布替尼2025Q1全球销售额7.92亿美元(同比+62%) 美国BTK抑制剂市场占比35.21%跃居第一 [28] 国内市场发展 - 2024年创新药审批时长较整体药品缩短57天 优先审评再压缩189天 [30] - 2021-2024年近90%创新药在上市2年内进入医保 远高于2019年43%和2020年57% [31] - 国产创新药市场份额从2015年18.7%提升至2024年27.8% 突破外资主导地位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