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红利
搜索文档
上银基金:聚焦投研体系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22:57
公司业绩与规模 - 截至2025年三季度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2881亿元公募资产管理规模2515亿元 [1] - 公司历经12年市场锤炼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指导方向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实现快速发展 [1] 投资理念与投研管理 - 公司投资理念为“精益求精专注价值”建立“投委引导专委深化小组攻坚”的投研管理模式实现对资本市场各行业的全覆盖研究 [1] - 公司设立宏观策略行研信评转债FOF量化等六大专业小组构建深度协同资源共享的高效平台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撑 [6][7] - 公司通过完善基金经理与研究员配置促进权益固收量化等各投研部门间紧密协同与优势互补有效汇集集体智慧 [7] 产品战略与布局 - 公司深化“平台化产品中心”和“一体化投研中心”产品谱系全面覆盖固定收益主动权益指数量化FOF以及海外投资等主流业务领域 [2] - 权益板块坚持“价值”与“成长”双轨并行价值系列以“价值守护”为核心成长系列以“前沿洞察”为驱动 [3] - 固收板块构建三层策略体系包括基础收益层收益增强层和多元策略层未来将重点完善风险收益特征梯次分明的“固收+”产品矩阵 [4] - 公司围绕“新质生产力”内核加速丰富产品线权益类产品布局覆盖制造业升级资源战略硬核科技指数等领域固收类产品发行以满足低利率环境下理财需求 [5]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公司认为在多重利好共振下中国股市将有更多结构性机遇在科技成长主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1] - 公司指出中国股市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成长主线趋势仍在AI商业化半导体自主突破可能催生新成长叙事 [8] - “十五五”规划蓝图下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多个细分赛道未来可期公司将实施差异化培育分层策略构建三层产业体系 [8] - 在地缘政治冲突下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受冲击以稀土贵金属为代表的资源品迎来价值重估机会相关资产具备稳定现金流和良好长期配置价值 [8] - 在“工程师红利”支撑下中国品牌制造经历转变国产品牌出海形成趋势汽车创新药军贸等细分赛道有望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空间 [8]
播客上新|家庭资产配置,如何把握全球科技浪潮机会?
天天基金网· 2025-10-29 17:40
家庭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 。 "资产荒"背景下 , 依赖单一资产的投资 模式已成过去式 , 而全球视角下的 多元 资产 配置 逐渐 成为 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 全球技术浪潮汹涌澎湃, 家庭 的资产小舟如何乘风破浪? 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播客 : 家庭资产如何抓住全球技术浪潮? (图片来源:小宇宙App) 对话嘉宾 刘伟琳 | 工银瑞信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 杨天楠 | 知名财经播客「听懂涨声」主理人 白若冰 | 天天基金播客「基会来了」主持人 国证港股通科技广受关注,长期配置价值几何? 白若冰: 刚才说加自选多的就是今年非常火的港股科技,不知道伟琳总如何看港股科技这个标的? 刘伟琳:港股很多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内地的公司,只不过它是在港股上市 , 所以对于我们内地的投资者来说,天然就有一种熟悉感。 再 一个就是港股的上市公司相对于 A股来说有一些结构上的差别 , 它有很多特色板块,比如互联网, 智驾 产业链 、 新消费 、 创新药 等 等。 今年港股科技板块 , 因为 基本面改善或是预期也比较好的情况下,大家非常关注它的投资价值 。 我们觉得港股市场在产业的大趋势下, 它的长期投资价值也是比较好 ...
播客上新|家庭资产配置,如何把握全球科技浪潮机会?
天天基金网· 2025-10-28 17:42
家庭资产配置趋势 - 家庭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依赖单一资产的投资模式已成过去式 [1] - 全球视角下的多元资产配置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1] 港股通科技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市场有很多内地公司上市,对内地投资者具有天然熟悉感 [4] - 港股上市公司结构区别于A股,拥有互联网、智驾产业链、新消费、创新药等特色板块 [4] - 在基本面改善和良好预期下,港股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较好 [4] 港股科技投资策略 - 投资高波动资产需通过策略方式,既要了解市场风险收益特征,又要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5] - 建议采取定投方式,在波动中延长持有时间可能获得更好投资效果,避免频繁交易带来的摩擦损失 [5] 创新药行业前景 - 国内创新药需求端反转不强,但支付端和政策端出现变化,政策对创新药的鼓励持续 [6] - 未来10年全球大型药企将面临专利到期潮,中国创新药企凭借低成本、全种类优势成为全球"药品超市" [7] - 中国创新药企在肿瘤药等急需赛道具有优势,工程师红利在该领域持续发挥作用 [8] 锂电行业增长动力 - 锂电行业上一轮周期新增产能已消化差不多,储能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 [10] - 今年年中后储能需求超预期,部分省份用电需求大推动储能商业化,国家容量电价政策进一步刺激储能电池需求 [10] 印度市场投资价值 - 印度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少数可能发展成大国经济的,其币值相对稳定,人口结构年轻,人力成本较低 [11] - 从全球配置角度看,印度市场天花板高,是比较好的选择 [11]
如何让百姓“钱袋子”再鼓一点?如何抢占科技制高点?“十五五”规划建议解读
央视网· 2025-10-27 14:07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五五"时期中国的发展擘 画了蓝图。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何实现,我国如何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百姓的生活怎么进一步改善? 擘画蓝图:"十五五"时期七大主要目标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针对未来五年,有什么办法让老百姓的口袋能够再鼓一点这个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 他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就业,所以要让老百姓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那就是要提高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 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黄汉权表示,我们有强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再加上现在正逐步从人口红利转向工 程师红利,人力资源的素质在不断提升 ...
花江峡谷大桥“横竖”都是第一,底气何来
人民日报· 2025-10-27 13:34
工程科技突破,靠的是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创新。面对625米的峡谷高差、1420米的主桥跨径,花江峡谷 大桥首次采用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单根钢丝可吊起10辆小轿车;应对强风挑战,项目团队利用多普勒 激光雷达测风系统精准捕捉数据,开展风洞实验,找到更优的抗风设计;"智慧缆索"系统、高性能锻焊 组合式索鞍结构成功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数字孪生技术提供有力支撑……从过去有什么装备干什么 工程到为工程量身定制设备,从过去"跟着国外走"到如今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方案,花江峡谷大桥 的建成,是在极端条件下对工程科技边界的一次成功探索,体现了强大的底层研发和工程转化能力。 建设过程中,花江峡谷大桥项目团队将多项尖端技术无缝整合,形成了"云端施工"体系,仅用73天就完 成了2.1万吨钢梁高空毫米级对接,1个多月就完成了3.8万平方米的桥面铺装,各工序之间无缝衔接,大 幅缩短作业周期。项目建设还采用"揭榜挂帅"模式组建专项团队、集聚技术力量,推动创新成果与工程 实践深度融合。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展现了我国在复杂巨系统工程中的超强组织与协同能力。而这 种"系统胜出"的模式,正是我国在航天、高铁等工程科技领域持续突破的有力保障。现 ...
“横竖”都是第一,底气何来(创新谈)
人民日报· 2025-10-27 06:03
我国工程科技突破,靠的是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有赖于人才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不断强 化,展现了我国在复杂巨系统工程中的超强组织与协同能力 最近,建在"地球裂缝"上的花江峡谷大桥成了热门"打卡地"。很多游客都想一睹这座"横竖"都是第一大 桥的雄伟身姿:它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大 桥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使之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同时,花江峡谷大桥也标注了我国工程科 技自主创新的高度。在"云端"架起"飞虹"、让天堑变为通途,近年来不断刷新的桥梁纪录,成为新时代 我国工程科技突破的生动缩影。 建设过程中,花江峡谷大桥项目团队将多项尖端技术无缝整合,形成了"云端施工"体系,仅用73天就完 成了2.1万吨钢梁高空毫米级对接,1个多月就完成了3.8万平方米的桥面铺装,各工序之间无缝衔接,大 幅缩短作业周期。项目建设还采用"揭榜挂帅"模式组建专项团队、集聚技术力量,推动创新成果与工程 实践深度融合。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展现了我国在复杂巨系统工程中的超强组织与协同能力。而这 种"系统胜出"的模式,正是我国在航天、高铁等工程科技领域持续突破的有力保障。现代 ...
人保资产黄明:低利率周期与科技革命下,资产配置从传统大类向多元化、精细化转型
搜狐财经· 2025-10-25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低利率周期尚未结束,当前1.5%-1.6%的利率水平已接近极值,底部基本探明 [2][9] - 科技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催生新投资机遇,资本市场已呈现“科技主导”特征 [2][10] - 保险资管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偿付能力压力加剧及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波动加大等核心挑战 [2][11][12] - 资产配置需从传统大类向多元化、精细化转型,固收端注重久期缺口管理与非标创新,权益端以多元化策略对冲波动 [2][13][15] 宏观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全球经济格局调整:2001年至2023年,美国与欧洲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从62%降至50%,亚洲占比从27%提升至36% [6] - 逆全球化加速及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核心领域,聚焦人工智能,形成中美两大参与方 [6] - 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在ESG领域表现突出,新能源发电量及新增装机容量已超过传统能源 [7] - 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快速发展,机电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 [8] - 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稳居全球第二 [8] 国内低利率环境分析 - 低利率背后原因为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下降及人口红利逐步消退 [9] - 积极因素包括中国“工程师红利”具备较强竞争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2][9] - 利率下行导致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每年下降30-50个基点,目前已跌破3% [11] 保险资管行业核心挑战 - 利差损风险与资产负债匹配压力显著,传统非标资产供给萎缩,权益投资占比提升但波动风险大 [11] - 权益配置占比10%时,极端波动可能侵蚀2个百分点收益,占比15%则侵蚀3个百分点收益 [11] - “偿二代二期”规则落地与利率快速下行叠加,导致保险公司普遍面临更大偿付能力压力 [12] - 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与股市波动高度挂钩,波动幅度显著加大 [12] 资产配置战略转型 - 固收端实施久期缺口管理,并通过非标创新如REITs、ABS等弥补收益,人保资产相关投资已超200亿元 [13][14] - 权益端通过优化会计科目匹配、平衡红利与科技成长资产、兼顾相对与绝对收益组合等多策略对冲波动 [15] - 参考国际经验,低利率环境下可采取权益增配、超长久期配置、全球化配置、信用下沉及另类投资扩容等策略 [13] 科技类资产投资布局 - 加大优质科技企业长期配置,重点投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16] - 强化科技领域研究能力,增配科技领域研究员,深入产业链研究 [16] - 提升科技企业估值定价能力,需评估企业未来10-20年的成长潜力以判断高估值合理性 [16]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 | 卢淼:中国可贵之处在于拥有庞大市场,且具备大量工程师红利
高工锂电· 2025-10-24 12:32
行业历史发展 - 行业在过去十到十五年围绕国家战略发展 解决了诸多实际困难 [2] - 基础技术实现从无到有 人才从少到多 产品实现指数级进步 [2] - 整个产业走过了一段丰富且有收获的旅程 [2] 行业竞争优势 - 中国拥有庞大市场优势 [2] - 多年基础教育与本科教育培育了大量工程师红利 [2] - 装备企业需要各类工程师 因此企业与所处行业大有可为 [2]
策略解读: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国信证券· 2025-10-23 21:39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是“十五五”规划期间驱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战略,旨在通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 报告判断科技成长板块,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是“十五五”期间A股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线,A股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10][12] - 报告指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优势是支撑科技产业长期发展和A股科技行情的重要基础,中国当前处在“工程师红利”的冠军区[12] “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 - 战略路径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通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4] - 具体任务部署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根本目标是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4] - 重点领域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4] 中国产业政策的演进路径 - “十二五”时期政策重心在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产业,旨在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4] - “十三五”时期政策强调“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具体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标志着新兴产业从广泛布局进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精细化深耕阶段[4] - “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力量,规划建议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并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5][6] 市场行情与产业政策的关联 - “十二五”规划阶段(2011-2015年):成长与价值交替占优,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升至2015年的56.1%,催生了基建与消费需求,金融、地产及消费品板块受益[7] - “十三五”规划阶段(2016-2020年):成长驱动型资产全面领跑,移动互联网普及,网民规模从2015年的6.88亿跃升至2020年的9.89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2020年达到54.5%[8] - “十四五”规划阶段(2021-2025年):科技引领型强势崛起,外部技术竞争压力倒逼内部“科技自立自强”,半导体进口额长期高达近4000亿美元/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352万辆井喷至2023年的949.5万辆[9]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投资机遇 -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8+9”新产业是“十五五”期间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10] - 目前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相关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的四成左右[10] - 从细分领域分布看,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六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大部分属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10] - 从板块分布看,主要分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占比为30%,科创板占比为25%,北证占比7%,三者合计占比高达62%[10] - 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6大方向,并具体到29个细分领域[10]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国信证券· 2025-10-23 21:15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是“十五五”规划的核心战略,旨在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 科技成长板块,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投资方向,A股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10][12] - 中国的产业政策呈现清晰的阶梯式升级路径,从“十二五”的培育发展到“十四五”的成为核心支柱,为科技产业提供了持续的政策支持[4][5][6] - “工程师红利”是驱动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和A股科技行情的关键优势[12] “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目标是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 战略路径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4] - 具体任务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4]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4] 中国产业政策演进路径 - “十二五”时期政策重心在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旨在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4] - “十三五”时期政策强调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具体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标志着新兴产业进入精细化深耕阶段[4] - “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力量,规划明确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并推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5][6] 市场行情与中长期主线 - “十二五”规划阶段(2011-2015年):成长与价值交替,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升至2015年的56.1%,催生基建与消费需求,金融、地产及消费品板块受益[7] - “十三五”规划阶段(2016-2020年):成长驱动型资产领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20年达到54.5%,网民规模从2015年的6.88亿跃升至2020年的9.89亿,移动互联网新经济崛起[8] - “十四五”规划阶段(2021-2025年):科技引领型强势崛起,半导体进口额长期近4000亿美元/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352万辆井喷至2023年的949.5万辆,人工智能等领域国产技术突破[9] 新兴产业与投资方向 -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8+9”新产业(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是“十五五”重点投资方向[10] - 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相关上市公司占A股数量、总市值的四成左右[10] - 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六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大部分属新质生产力领域[10] - 相关公司主要分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占比30%,科创板占比25%,北证占比7%,三者合计占比62%[10] - 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6大方向,共29个细分领域[10] 工程师红利与科技前景 - “工程师红利”是“十五五”期间A股科技牛主线的重要线索,是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抓手[12] - 中国处在“工程师红利”的冠军区,技术驱动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充分体现,科技驱动下A股潜力有望中长期引领全球市场[12] - 2026年乃至“十五五”期间,A股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