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护与传承
搜索文档
Z世代AI宣言:00后如何用技术守护文化、破解脑科学、管理情绪与反思战争|NEX-T Summit 2025
钛媒体APP· 2025-10-27 13:40
峰会概况 - 首届硅谷未来峰会NEX-T Summit 2025于美西时间9月27-28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主题为“New Era of X-Tech” [3] - 峰会汇聚了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投资人、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 [3] - 峰会特设青年理事会,旨在启迪亚裔新生代领导力,吸引全球顶尖高校、中学与创新机构的青年代表 [3] AI在文化保护与教育普惠领域的应用 - 有初创项目结合AI与动作捕捉技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人的制作流程,系统已收集刺绣、陶艺等纹样符号并编程录入 [6] - 该项目将技术整合到缝纫机,用户输入需求后机器可自动匹配符合特定少数民族逻辑矩阵的纹样 [6] - 有项目正推进服务农村地区学生的AI教学系统,通过整合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造“AI教师”,以解决优质师资匮乏问题 [6] - 有非营利组织推出“AI扫盲平台”,通过自适应阅读与AI写作辅导帮助贫困儿童学习,旨在弥合AI教育鸿沟 [13] AI在科学研究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利用深度学习等AI模型识别大脑信号中的疾病模式,例如通过AI自动识别并分类斑马鱼的“焦虑状态” [11] - 利用患者数据开发AI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风险与发展路径 [12] -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利用AI构建“人体数字孪生模型”,为非侵入性预测疾病提供可能 [14] AI对行业与技能需求的影响 - 行业正进入“AI辅助编程”时代,但需清楚地指导AI方向,例如软件调试中需凭直觉判断问题再让AI针对性扫描 [8] - AI的“人才虹吸效应”可能削弱基础科学领域,解决方案在于推行“整合式学习”,培养兼具科学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2][13] - 年轻人需具备的核心技能包括哲学思辨以找到人生价值,以及情绪管理以应对压力与焦虑 [9][17] 新生代对AI发展的观点与担忧 - 对AI的担忧包括可能加剧数字鸿沟、影响人类真实记忆与思考过程、导致传统科学领域人才流失、以及AI与基因工程结合的伦理争议 [6][13] - 在AI生成内容方面,存在分辨AI生成与人类撰写内容的难题,这对医疗报告、投资报告等领域至关重要 [10] - 对于AI是否会发展出超越人类大脑的通用智能,四位嘉宾中有三位认为“会”,一位认为“不会” [7][10][14][17]
古城古镇建设切莫一哄而上
经济日报· 2025-08-17 05:50
近日,湖南省对张家界大庸古城开发建设再作部署,开展全面重整及盘活工作,计划明年7月完成提质 升级对外运营。此前,该地投资24亿元建设的大庸古城因4年亏损超10亿元引发广泛关注。 古城古镇的核心价值,在于"古"所代表的历史积淀。从根本上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是城市的核 心,文脉连接起古城古镇的地理空间和身处其中的人。古城古镇是地理空间,也是文化空间。在地理空 间上,文化承载于标志性的老建筑、老房子。而在另一个层面上,文化则千姿百态、具体而微地融入古 城古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一个地方独特的方言、民俗、美食、民间艺术等,都是文化的载体。失去了 原住民和市井烟火气,古城古镇也就失去了活性和生命力。 古城古镇建设,保护与传承是起点也是底线。每一座古城古镇,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和底蕴气 质。这种文化内涵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那些独特的历史遗存本就是历经千百年累积而成,那些打 动人心的文化韵味本就是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世世代代创造的。古城古镇建设,最重要的是守住历史之 根、文化之魂,让文脉得以延续,在未来生长出新的想象和可能。这是需要久久为功的事情。 现实中不少古城古镇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比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
赵一德在渭南调研时强调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兴产业优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8-08 08: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黄河流域最大河滨温泉湖泊型湿地生态保护需加强 强调四水四定原则和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1] - 湿地生态修复力度需持续提升 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1] - 防汛工作需落实临灾监测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 加强物资保障和应急通信[1] 乡村产业发展 - 农产品加工园区需完善配套设施 强化要素保障以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2] - 特色农产品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 - 乡镇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3] 基层治理与服务 - 基层党组织需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聚合 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2] -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需加强 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 - 公共服务需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 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千万工程[3] 民营经济发展 - 政策需直达快享 破除准入壁垒清理拖欠账款为企业纾困解难[3][4] - 民营企业需以创新引领发展 做强主业优化治理服务社会[4] - 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 区域经济规划 - 需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4]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4] - 推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
推窗即见景、出门即观演 在红砖建筑中感受千年闽南文化
央视新闻· 2025-07-24 15:01
漳州古城保护与修缮 - 漳州古城拥有千年历史 经过系统性保护工程后红砖建筑成为城市特色景观 2014年启动的保护工程至今仍在有序进行[1] - 2023年改造路段达300米 涉及电线迁改 管线规整 立面修缮等多项内容 大幅改善人居环境[1] - 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公共空间 根据考古成果修复文庙等文保单位 整治古河沟打造滨水景观[2] 古城文化活化利用 - 8栋历史建筑和180栋50年以上老建筑完成修缮活化 包含地标性建筑"向阳剧场"改造为复合文化空间[2] - 引入数十家非遗及老手艺特色业态 每年举办数百场常态化民俗演出 形成闽南文化展示窗口[2] - 居民可体验"推窗见景 出门观演"的生活模式 歌仔戏等文体活动在公共空间常态化开展[2] 城市更新扩展工程 - 以古城为核心延伸城市水系 开展"水美"工程改善水质 串联古建打造亲水空间[3] - 龙文区2023年启动61个无障碍设施子项目 覆盖7个社区 预计10月底完工后将惠及超3万居民[3] - 改造内容包括盲道 轮椅坡道等 提升残疾人 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便利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