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商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全球乐迷“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 因音乐而来 为武汉停留
长江日报· 2025-10-18 08:52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琴台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于10月17日晚在琴台音乐厅上演 [1] - 世界古典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拥有近300年历史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进行演出 [1][3] 观众来源与吸引力 - 吸引全球各地乐迷 包括专程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回武汉的华人乐迷 [1][4] - 吸引上海、西安、广州等国内多地乐迷 有上海乐迷频繁从上海飞至武汉观看演出 [4][5] - 音乐节惠民政策使票价亲民 对学生群体友好 [4] - 琴台音乐厅的音效被评价为中国最好的音乐厅之一 [4] 文旅消费拉动效应 - 外地乐迷行程通常结合旅游 例如有乐迷计划游览黄鹤楼、长江大桥、知音号、湖北省博物馆、昙华林等景点 [4][5][8] - 乐迷消费涵盖酒店住宿 如武汉马哥孛罗酒店、汉阳威斯汀酒店等 [4][8] - 乐迷消费涵盖本地餐饮 如品尝燕子煨汤馆的排骨藕汤等特色美食 [4][5] - 音乐节推出“凭票享优惠”全域联动计划 凭演出票根可在黄鹤楼、极地海洋度假区及多家酒店享受门票和住宿优惠 [8] 品牌影响力与城市融合 - 琴台音乐节已成为武汉本土乐迷每年期待的固定节日 有忠实粉丝连续观看超过10年 [6] - 活动融合艺术与科技 例如场外有机器人互动表演 [6] - 音乐节作为超级IP 以“音乐+”多元场景推动城市文旅商联动发展 [7][8] - 国际顶级演出的落地成为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8]
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西藏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第一财经· 2025-09-18 10:26
西藏自治区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总花费315.52亿元,同比增长10.18% [1] - 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旅游旺季,预计下半年游客人数和文旅收入将大幅增长 [1] 昌都市经济发展与文旅产业 - 昌都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5593元、4962元增长至2024年的48242元、19441元,分别增长3.1倍、3.9倍 [1]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68亿元,增长6.6% [1] - 昌都发挥政策、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并以G317、G318、G349等国道为骨架串联历史脉络 [1][6] 川藏铁路建设带来的机遇 - 随着川藏铁路建设推进,昌都红色旅游迎来新机遇 [1] - 江达县岗托镇西藏解放第一村、丁青县孜珠山景区等红色与自然景观串联成线 [1] - 预计铁路通车后,沿线红色景区游客量将增长30%以上 [1] 政府财政支持政策 - 西藏自治区政府印发《财政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 [3] - 设立一期规模不低于30亿元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5] - 支持重点包括龙头文旅企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投入及开发特色康养产品 [5] 消费补贴与淡季旅游刺激措施 - 为解决旅游淡旺季失衡问题,西藏从2024年起推出多轮消费补贴政策,涵盖交通、住宿、景区门票 [5] - “冬游西藏”优惠政策规定除寺庙景区外所有A级景区免费开放,三星级以上酒店执行淡季价格 [5] - 2025年2月启动第二轮文旅消费券补贴,自由行游客机票补贴最高返1000元,火车票补贴最高达800元,特定群体额外享受600元定向补贴 [5] 产业合作与发展方向 -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将与昌都在世界遗产申报、文旅提档升级、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研学教育等五个方面深化合作 [6] - 昌都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清洁能源、绿色矿业、红色文旅为重点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 - 推动文旅产业由点线发展向板块式发展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型综合型旅游转变 [5]
海口美兰:渔村龙舟赛火热开桨
海南日报· 2025-08-04 09:05
赛事安排 - 2025美兰渔村龙舟赛于8月2日启动首场周赛 共有6支参赛队伍 [2] - 后续周赛计划于8月9日 8月23日 8月30日举行 月赛计划于8月16日举行 [2] - 赛事周期将持续至10月下旬 [2] 配套活动 - 赛事期间配套开展"美兰好品"市集 渔村村宴和互动活动 [2] - 活动旨在促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2] 赛事地点 - 赛事举办地点为海口新埠岛星海湾水岸风情街水域 [2]
泸州发布19条文旅商融合新政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9:28
文旅商融合发展政策 - 泸州市推出19条激励政策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聚焦"聚人气"、"塑品牌"、"优供给"、"育场景"、"强引流"五大方向 [1] - 对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给予单场(单日)最高300万元激励 旨在通过演艺会展赛事活动引流聚商 [1] - 支持住宿餐饮医美旅游消费品牌建设 对引进高端品牌酒店给予最高500万元激励 [1] 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政策目标为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通过文旅商融合提升消费能级 [1] - 措施涵盖消费场景培育和商业资源导入 强化城市消费吸引力 [1]
“摇篮”之姿造就城市起源 记忆传承彰显文化魅力
央广网· 2025-05-30 21:51
文化历史与文旅融合 - 红桥区作为天津城市、商业、民族工业、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拥有"津卫摇篮"的美誉,其历史可追溯至宋金时期的漕运枢纽直沽寨 [2] - 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地理与文化核心,元代"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盛景使其成为南粮北运咽喉,明代朱棣赐名"天津"的渡河事件更奠定城市基因 [2] - 红桥区以大运河为线串联天津之眼、曾公祠等节点,推进三岔河口综合景区建设,曾公祠将转型为"国学文化院落"融合非遗工坊、沉浸式家书展与文创市集 [3] - 区域内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结合漕运文化、工业文明、时尚潮流与民俗体验,打造持续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 [3] 饮食文化与商业发展 - 西北角特色街区是天津美食文化宝藏地,318户商家中有254户(占比80%)涉及食品制作,涵盖20余种津味早点及30余种小吃,拥有4家"津门老字号"、2个市级和8个区级非遗项目 [6] - 街区日均游客1-2万人次,节假日达8-10万人次,通过基础设施改造、1700平方米墙体彩绘及休闲座椅增设提升体验 [6] - 推出IP形象"榴榴",融合铃铛阁记忆、石榴籽团结意象与小吃元素,谐音"溜溜"(溜达)和"留留"(留客),强化文化吸引力 [6] 教育资源与历史传承 - 红桥区是天津近代教育发源地,铃铛阁中学前身天津普通中学堂为天津最早官立中学堂,培养出于方舟等革命先驱 [7][9] - 区域内拥有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全国第一所幼儿园及天津市第一所官立小学,教育基因与城市发展同频 [9] - 计划实施"一二一"工作举措,优化教育资源,建设耀华中学红桥学校东校区和天津市实验小学红桥学校,并扩大新华中学和苑学校高中部招生范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