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

搜索文档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红文化”变“金名片” 延安热土绘就幸福新篇章
央视网· 2025-08-17 15:27
央视网消息: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 放斗争的总后方。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8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红色 旅游已成为延安的闪亮名片。去年,延安接待游客超4700万人次。 历史见证:中西合璧的中央大礼堂 来延安,开启一场红色之旅。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多个重大战役指令,大生产 运动、整风运动等重大决策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里也是党的七大召开的地方。记者身后这座中央大礼堂,就是为七大的召开而专门筹建 的,上面标注的1940是它的筹建时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 这座礼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外部是吸纳了西式的建筑风格,而内部是采用了窑洞的拱形结构。大家现在看到的,礼堂内部的陈 列是根据当时七大召开时的原貌复原的。 窑洞春秋: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 除了壮观的中央大礼堂,游客们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还会看到很多的窑洞。这些窑洞有的是当时中共中央的办公地,有的是领导人 的居住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几孔窑洞就是当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河南新县:英雄山河换新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央视网· 2025-08-06 19:53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 - 河南新县依托365处革命遗迹推动文旅融合 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 [1] - 2024年新县接待游客1398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亿元 [1] - 建成52公里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 串联多个景点 [1] 特色产业发展 - 新县中药材资源总规模超29万亩 从业人员超4万人 [1] - 重点发展石斛种植等特色农业 当前正值秧苗种植繁忙期 [1] - 同步推进油茶等产业 带动群众增收 [1] 基础设施升级 - 完成14个老旧小区改造 7个棚改项目有序推进 [1] - 新增游泳馆 体育馆 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1] 历史背景与资源 - 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大根据地 诞生8支红军队伍 [1] -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藏有3000多件革命文物 [1] - 抗战时期大别山为重要防线 部分红军改编为抗日主力 [1]
听歌赏景享清凉 多业态融合激活夏日经济
央视网· 2025-07-22 17:14
文旅活动 -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举行彝族火把节仪式,象征吉祥和团结的火种传递是核心传统 [2][3] - 同心步行街每周六晚八点推出不同主题音乐演出,结合山水音乐秀、激光投影灯光秀及少数民族非遗歌舞展演 [4] - 新推出的"响水滩音乐季"文旅活动已吸引30多家商铺入驻,预计未来三个月避暑季将增至90多家 [7] 旅游业态创新 - 毕节市将火把节系列活动与避暑旅游结合,针对不同客群推出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个性化线路 [6][9] - 当地夏季平均气温21摄氏度,依托高海拔和高植被覆盖率优势打造避暑胜地 [9] 经济影响 - 文旅部门预计火把节暨避暑旅游季将吸引贵阳、重庆、成都、广州等地游客近3000万人次 [9] - 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同比提升15% [9]
四川巴中市以文旅深度融合绘就老区振兴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22:06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巴中市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以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为牵引,强调市内协同联动和市外开放合作 [1] - 行业进入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新阶段,采取场景驱动替代资源依赖模式,通过6张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1] - 文旅产业具有高关联性和广辐射面,对扩内需、促就业作用显著,巴中计划通过"文旅+"和"+文旅"模式转化资源优势 [2] 文旅资源禀赋 - 巴中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和21个国家4A级景区,人文资源包括米仓古道、南龛盛唐彩雕及巴文化、红色文化等 [2] - 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色文化是核心优势,与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目标高度契合 [2] 四大文旅地标规划 - 打造光雾山——诺水河世界级生态康养度假地标、全国影响力红色基因传承地标、全国知名度传统文化体验地标、西部领先数字科普研学地标 [2] - 将通过宣传矩阵创新、全民参与和故事营销提升地标知名度 [2] 六大融合场景建设 - 红色旅游场景升级展陈互动技术活化红色故事 科普旅游场景开发研学课程 文博旅游场景开放东龛西龛并丰富夜游业态 [3] - 生态康养场景利用森林温泉发展"候鸟式"旅居 演艺赛事场景打造国际红叶节等城市名片 乡村旅游场景聚焦乡土特色营造"精神原乡" [3] 交通网络配套 - 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完善高铁航空公路网络,建设景区快速通道 提升高铁站机场旅游服务功能 [3] - 打造"米仓大道"交旅融合示范品牌,配套民宿集群和低空旅游项目,实现交通线景观化 [3]
成都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新华财经· 2025-07-13 21:41
文旅行业数据表现 - 成都市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其中入境游客98.4万人次 同比增长51.5% [1] - 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余场 带动"演艺票根"综合消费31.5亿元 [1] 城市文旅品牌建设 - 围绕"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 加强古蜀文明 天府文化价值挖掘与焕新发展 [1] - 推动三国文化 诗歌文化 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 [1] - 具体举措包括金沙遗址综合提升 邛窑 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 [1] - 推进青城山-都江堰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 大熊猫基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 [1] 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 分类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区 [2] - 强化都江堰市 大邑县支撑功能 打造龙门山 龙泉山 川西平原三大旅游带 [2] - 深化与重庆 德阳 眉山等城市协同发展 形成板块联动格局 [2]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 发展红色旅游 低空旅游 婚恋旅游等新业态 [2] - 依托演展赛剧资源 打造"票根经济"新模式 [2]
【榆林】在革命旧址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陕西日报· 2025-07-09 07:52
红色旅游行业发展 - 榆林红色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 [1] - 行业采用"红色+"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模式,整合红色文化、窑洞文化与民俗文化资源 [2] - 佳县推动红色旅游带建设,修缮14处毛泽东旧居并完善纪念馆基础设施 [4] - 靖边县小河会议旧址7月游客量显著提升,亲子家庭占比超60% [5] 榆林红色旅游项目 - 杨家沟革命旧址通过情景剧、VR影院等科技手段增强游客体验 [2] -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以四大主题展区展现党中央转战陕北历程 [4] - 小河会议旧址推出沉浸式研学项目,包括军装体验、战况模拟等互动环节 [5] 游客行为与市场反馈 - 西安游客王鹏表示杨家沟旅游帮助孩子了解革命历史 [2] - 研学团队学员李晓红通过拍照记录参观感受 [4] - 家长评价小河会议旧址的沉浸式体验"比教科书生动百倍" [5] 产业链延伸 - 杨家沟村结合红色旅游发展农家乐、种植园采摘等乡村产业 [2] - 小河会议旧址周边形成"红色集市",销售小米粽子、手工布鞋等特色商品 [5] - 旧址书店数据显示《转战陕北的故事》成为热门纪念品 [5]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怎么干?四川《决定》给答案!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1:42
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核心观点:四川省委通过《决定》系统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强调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推动全域全业态发展[2][3][4] - 主线贯穿: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指导思想,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融入文旅发展全过程[3] 文旅融合四大原则 - 文化为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旅发展,赋予旅游文化内涵[5] - 旅游为体:依托文化资源培育高品质旅游产品,打造文化传播载体[6] - 科技赋能:运用数智技术创新文旅场景、产品、模式,实现综合效应[7] - 保护优先: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前提下有序开发文旅资源[7] 文旅产业实施路径 - 品牌打造:凝练"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8] - 业态培育:重点发展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度假、农文旅融合五大领域[9] - 服务提质:以游客为中心完善设施体系,加强多元消费供给[10] - 机制创新:推动经营主体改革、资源配置优化及统筹协调机制建设[11] 全省文旅发展转变 - 思想认识:将文旅融合视为全局性重要工作[13] - 工作格局:形成"一把手"工程,推动文旅与百业相互融合[13] - 工作方式: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一体化推进,打破行业壁垒[13]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二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四川日报· 2025-06-20 08:31
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背景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1] - 四川具备文博 红色资源 生态康养资源等优势 21个市州四季有景 各具特色 有条件实现全域全业态发展 [1] - 加快构建文旅产业全域发展格局可释放各地资源禀赋优势 优化全省文旅空间布局 推动资源聚点成线 连片成面 [1] 文旅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 文旅产业链长 受益面广 涉及吃住行游购娱 可与农业 工业 商业 体育 教育等跨界融合 [2] - 文旅行业具有消费拉动 产业渗透 业态催化 民生提质等多重功能 [2] - "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是高质量发展大趋势 需加快推动全业态融合 [2] - 围绕首发经济 冰雪经济 银发经济 夜间经济 演艺经济等打造新场景可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五大重点任务领域 -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 [3] - 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3] - 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 [3] - 建设生态康养度假胜地 [3] -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3] 具体实施措施 - 加快打造文博旅游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健康旅游等新产品 [3] - 培育"跟着演出游四川""跟着赛事游四川""跟着美食游四川""跟着影视游四川"等新业态 [3] - 围绕成都世运会等国际大赛发展票根经济 创新推出文旅新场景和旅游新线路 [3] - 构建全域全季全龄全时文旅高质量发展格局 [3] 系统性推进要求 - 需把握产业属性 立足特点 突出规划引领 加强资源整合 [3] - 各地需精准定位 做强特色 形成竞相发展 协同发展态势 [3] - 充分释放四川文旅资源价值潜力 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3]
文旅市场热度节节攀升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4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热度节节攀升,从热门景区到广袤乡村均呈现人潮涌动态势,文旅产业韧性与活力显著 [1] - 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热门城市"吸客"能力强劲,同时"反向旅游"带动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 [2] 地方政府与景区创新举措 - 云南推出超800项文旅宣传活动和惠民措施,山东发放"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 [2] - 湖南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8点并每日增加5000预约名额,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夜场新增1.5万张门票 [2] - 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开放首餐吸引超3000游客,江苏全省释放近10万个公共停车位 [2] 多元业态与细分市场表现 - 红色旅游需求旺盛:陕西延安《再回延安》情景剧单日最高演出5场、接待超2000人次 [3] - 工业旅游转型成功: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0% [3] - 乡村旅游增长显著:江苏19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337.01万人次,甘肃乡村旅游接待量及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9.81% [4] 文旅融合与科技赋能 - 上海衡复音乐街区通过主题演出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北京丫髻山庙会吸引近5万游客并举办40余场非遗演出 [5] - 山东曲阜尼山圣境结合无人机与光影技术演绎历史,北京五道口京张铁路遗址公园通过AR/VR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6]
多地晒“五一”前三天旅游数据,黑龙江等地接待游客量同比增超12%
北京商报· 2025-05-04 19:01
旅游消费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旅游消费呈现繁荣景象,各地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加强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品质 [1] - 浙江省累计接待全域游客2374 8万人次,同比增长12 9% [1] - 黑龙江省接待游客921 5万人次,同比增长13 8% [1] - 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17 03万人次,同比增长24 15% [1] 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 - 江苏省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337 01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10 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 15%和2 97% [1] - 甘肃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34 6万人次,游客花费11 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 5%和29 81% [1] - 广东省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77 4万人次,同比增长12 2% [1] 大城市群周边旅游 - 浙江省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首日接待游客超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 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 07%和15 84% [2] - 上海市佘山度假区前两日接待量达25 4万人次,知名酒店入住率接近100% [2] - 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老街前三日累计接待游客近19万人次,同比增长57 66% [2] - 重庆市龙门浩老街前三日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4 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