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险合同准则

搜索文档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2025年4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人身险行业保费因续期业务增长,但新单销售低迷、险种结构调整、渠道转型及换挡调速使保费增长承压;利率下行增提准备金,资本市场回暖提升投资业绩,行业盈利优化,偿付能力充足且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未来需关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对盈利及资本充足性的影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保险业新“国十条”以严监管和防风险为导向完善监管制度,健全产品定价机制,鼓励险资参与权益投资,强化逆周期监管优化偿付能力政策 [6]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统一评价框架提升同业可比性,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7] - 为防范利差损、费差损风险,监管在产品设计下调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分红型产品;在渠道销售出台“报行合一”政策,取消合作限制促进行业竞争 [8][9]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2] 业务运营 - 2024年人身险行业新单销售承压,续期业务推动保费收入增长但增速放缓;未来健康、养老及理财保险需求有望提升,但短期内产品切换及渠道重塑使保费增长承压 [13] - 寿险向分红险转型,新单销售乏力,续期业务推动保费规模及贡献度上升;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贡献度持续下降;预计2025年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健康险平稳发展,意外险低迷 [17][19] - 代理人渠道转型深化,队伍规模降幅收窄,渠道发展有望企稳;银行代理和经纪代理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进入换挡调速期,未来渠道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22][25]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和高分红股票;未来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25][27] 财务状况 - 2024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赔付支出因满期给付和保险普及增加,渠道费用因“报行合一”大幅压降;准备金增提压力大,但投资业绩回升,盈利水平优化,马太效应显著 [31][32][37] - 未来影响盈利的因素包括新单保费增长乏力但负债端成本降低、投资标的供需矛盾和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准备金增提压力以及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中小公司的影响 [38]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使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需关注保险和信用风险;行业流动性风险可控,但需关注部分中小公司新单业务和给付对流动性的影响 [39][41] - 2024年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未来行业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需关注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净资产的影响 [42][43][47]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2025 年 4 月
中诚信国际· 2025-04-30 1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人身险行业展望为稳定,未来12 - 18个月行业总体信用质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人身险行业保费增长,险种结构调整,盈利优化,偿付能力充足,但未来需关注低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4] - 监管环境完善,承保业务新单承压、结构调整,投资业务多元配置,财务表现盈利提升但需关注可持续性及偿付能力变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环境 - 保险业新“国十条”以严监管和防风险为导向,完善监管制度,促进渠道竞争,引导险资入市,强化逆周期监管 [6] -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统一评价框架,搭建分类监管体系 [7] - 监管出台规定防范人身险公司利差损、费差损风险,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分红型产品 [8] - 监管出台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降低销售费用率,取消合作限制,促进有序竞争 [9] - 监管引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同时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压实投资端资产质量 [11]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缓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 [12] 业务运营 - 2024年人身险行业新单销售承压,续期业务推动保费增长,但增速放缓,2025年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13] - 寿险向分红险转型,新单销售乏力,续期业务推动保费规模及贡献度上升;健康险平稳发展,意外险低迷 [17][19] - 代理人渠道转型深化,规模降幅收窄,有望企稳;银行代理和经纪代理渠道受“报行合一”影响进入换挡调速期,渠道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22][25]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坚持多元化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和高分红股票,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25][27] 财务状况 - 2024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赔付支出增长,渠道费用压降,准备金增提压力大,但投资业绩回升,盈利水平优化,马太效应显著 [31][37] - 未来影响盈利因素包括新单保费增长乏力、投资标的供需矛盾、准备金增提压力及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影响 [38]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使市场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需关注保险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可控 [39] - 2024年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增强,增资和发债是资本补充重要渠道,但行业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需关注新保险合同准则切换对净资产影响 [42][47]
分化!上市险企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增减不一,适应新准则仍需时间
券商中国· 2025-04-21 15:17
保险服务收入与保费收入的分化 - 2024年上市险企保险服务收入出现分化,财险公司均增长而寿险公司多家下滑 [1][2] - 财险公司中人保财险保险服务收入4852.23亿元(同比+6.1%)、平安产险3281.46亿元(+4.7%)、太保财险1913.97亿元(+8.1%) [4] - 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下滑2.0%、0.1%、2.3%、0.5%,仅人保寿险大增23.0% [4]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 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基于权责发生制,需剔除投资成分并按服务进度确认,而保费收入按收付实现制一次性确认 [5] - 寿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缩水幅度大于财险公司,因财险业务多数无投资成分且保单期限短 [5] - 太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下降2.3%主因主动收缩亏损短险业务,强化风险筛选 [4] 行业过渡与指标关注度 - 行业仍处新旧准则过渡期,保险服务收入因计算复杂(涉及合同服务边际摊销等假设)尚未被广泛重视 [6] - 部分上市险企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已停发月度保费数据,转向新准则指标 [6] - 长期看保险服务收入重要性将提升,因其波动小且更反映保险功能价值,符合寿险高质量发展导向 [7]
保险服务收入增长现分化险企适应新准则尚需时间
证券时报· 2025-04-21 02:28
文章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2024年年报显示保费收入增长未必带来保险服务收入增长,保险服务收入指标出现分化,行业需适应并将关注度转向该指标 [1] 财险增、寿险降 - 新准则实施后,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分化,纯寿险公司国寿和新华保险收入下降,平安、人保、太保因财险板块增长而收入同比增长 [2] - 上市系三大财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悉数增长,人保财险4852.23亿元同比增6.1%,平安产险3281.46亿元增长4.7%,太保产险1913.97亿元增长8.1% [2] - 5家上市系寿险公司中4家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下滑,国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同比分别下滑2%、0.1%、2.3%、0.5%,人保寿险同比大增23% [2] - 太保寿险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835亿元同比微降2.3%,因短险业务结构调整,主动收缩亏损业务 [3] 保费增长未必带来保险服务收入增长 - 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涉及拆分投资成分和保险风险收入分期确认,保费收入增长未必带来保险服务收入增长,因二者含义和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4] - 保费收入核算基于收付实现制,保险服务收入基于权责发生制,保险服务收入在服务期间按进度确认并剔除投资成分,趸交和投资型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4] - 保险服务收入相较保费收入会缩水,寿险公司缩水幅度更大,财产险业务受新准则影响较小 [4] 逐渐向新收入指标过渡 - 保险行业处于新旧准则过渡期,对保险服务收入指标重视程度不高,因指标较新且复杂,涉及多项假设和摊销计算 [5][6] - 保险服务收入分为未以保费分配法计量的合同、以保费分配法计量的合同,前者涉及多项假设和精算内容 [6] - 多家上市系寿险公司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下滑幅度不大表现稳定,人保、国寿、平安自今年起不再披露“月度保费收入”,要向新准则过渡 [6] - 随着保险业切换到新准则,保险服务收入重要程度会提升,其波动相对小,关注该指标更合理 [6]
上市寿险公司2024年大赚,靠投资还是保险?
证券时报· 2025-04-07 14:39
新保险合同准则实施影响 - 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自2023年开始在我国上市险企中实施,使保险公司利润来源更清晰,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贡献更透明[2][3] - 2024年上市寿险公司利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相较2023年多家公司投资业绩为负的情况,2024年各家险企投资业绩大增,均实现保险和投资对利润的正向贡献[3] 中国人寿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069亿元,同比增长108.9%[4] - 保险服务收入2082亿元,保险服务费用1805亿元,保险服务业绩约276亿元[5] - 投资服务业绩989.7亿元,扭转2023年投资服务业绩为负的情况[5]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绩表现 - 2024年税前营运利润1036亿元,营运利润960亿元[6] - 保险服务业绩及其他860亿元,同比略降2.9%[6] - 投资服务业绩176亿元,同比微增2.2%[6] 太保寿险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83.4%[8] - 保险服务业绩约280亿元,同比增长8.2%[9] - 投资业绩141亿元,同比增长185亿元,扭转上一年为负的情况[9] 新华保险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201%[10] - 保险服务业绩约125亿元,同比增长8.6%[11] - 投资业绩157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12] - 2024年末投资资产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总投资收益率5.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12] 人保寿险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171亿元,较2023年0.03亿元大增[13] - 保险服务业绩149亿元,同比增逾10倍[14] - 保险服务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3.0%[14] 中国太平寿险业绩表现 - 2024年税前利润190亿港元,同比增长93.7%[15] - 保险服务业绩197亿港元,同比增长18.4%[15] - 净投资业绩约23亿港元,同比转正[15] 阳光保险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78.2%[16] - 保险服务业绩48亿元,同比增长106.2%[16] - 投资业绩67亿元,同比增长37.5%[16] 友邦保险业绩表现 - 2024年税后营运利润66.32亿美元[17] - 保险服务业绩超56亿美元[17] - 投资业绩净额35亿美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