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产要素
搜索文档
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新华日报· 2025-11-11 05:35
人工智能产业 - 依托制造业雄厚实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创新应用新高地[1] - 加快建立数据开发利用规则与安全机制,聚焦场景应用和模型驱动以培育智能经济和新业态[1] - 推动培育“人工智能+”新阶段的数字化领军服务商[1] 消费与内需 - 顺应消费理性升级与情感增值变革,提升周期性耐用品和日常快消品的产品力与创新力[1] - 激发个性化、情感化、沉浸式消费潜能,培育个性化优质供给生态[1] - 构建多元化银发产业生态,培育综合性康养服务产品供给体系,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1] 人口结构与人力资源 - 加快构建适配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等挑战[2] - 实施人力资本提升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加强就业帮扶[2] - 构建人口结构适配的产业体系,培育陪伴经济等新业态[2] 能源体系与绿色转型 - 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稳妥推进“双碳”目标,推动电网系统智能化升级[2] -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构建非化石能源多元供给体系,发展分布式风光发电[2] - 创新绿色低碳技术路径,推进煤电清洁化转型,并强化新能源市场与管理机制建设[2] 生产要素创新 - 推动新型生产要素(如数据、空域、算力)与传统生产要素高效组合[2] - 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集聚、配置和增值,聚焦要素形态革新、价值释放与制度创新[2] 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 分类推进城市更新,核心城区强化品质提升与功能优化,新兴增长区重在补短板和强承载[3] - 创新“先体检、再治理、后更新”的城市治理路径[3] - 推动县域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千城千面、百花齐放”的县城发展格局[3]
“向高攀登”动能增强 “试验田”先行先试大市场动力满满 | 观察·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速
央视网· 2025-09-12 13:54
改革试点方案概述 -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于9月11日对外发布,旨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先进要素向关键领域汇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近期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左右的试点,目标在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为地方赋能并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3][4] - 10个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厦泉、河南郑州市、湖南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 [4] 试点地区选择与任务特点 - 10个试点地区中有6个属于城市群或都市圈,有利于探索通过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安全共享的经验 [5] - 各试点方案任务数量约20条,部分任务如推动技术协同创新、盘活低效建设用地、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在多个地区部署,部分任务则结合地区自身特色部署 [6] - 改革采取试点方式推进,旨在通过地区大胆创新和差别化探索,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4] 传统生产要素改革突破 - 改革试点有望在资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领域实现新突破,例如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盘活低效建设用地和闲置耕地 [10][11]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创新绿地用地规模管理模式,福厦泉探索重大项目在跨省域补充耕地 [11] - 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长株潭探索农村产权抵质押处置方式,重庆市探索铁路运单物权化和铁海联运“一单制” [11] - 土地要素改革试点旨在打破城乡和区域间流动限制,提升土地使用集约程度,使资源向关键领域集中 [11] 新型生产要素与创新应用 - 改革方案明确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向,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和数据资产评估,将数据资产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12][14] - 北京市以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依托,促进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保护全链条新格局形成,并建好北京绿色交易所以实现绿色要素新价值 [16]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安徽合肥建设科大硅谷和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以汇聚前沿创新要素资源 [19] 改革预期影响与产业机遇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基础,旨在让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此前要素高效流动已带动电动汽车、移动互联网、光伏发电及人工智能等产业落地应用 [20] - 10个试点地区GDP占全国约28%,要素市场化改革预计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数据、空天、深海、频谱、绿色能源等新型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将催生新产业和新赛道,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2] - 改革有望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市场环境,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和GDP增长 [8]
张铭慎:奋力抢抓试点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9-12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 [1] - 近期公布的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1] - 改革旨在通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引导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1] 优化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意义 - 新型生产要素范围除传统土地 劳动 资本外 还包括数据 空天 深海 频谱 新能源等 [2] - 新要素高效市场化配置将催生庞大新产业新赛道 如数据要素对应数字经济时代 [3] - 激活新要素能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 参考电动汽车 移动互联网 光伏发电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历史 [3] - 试点涉及海洋碳汇与林业碳汇改革 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3]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亮点 - 试点区域选择在各自区域有较强代表性 培育新质生产力基础好 落实国家战略意义大 [4] - 试点举措内容新颖 旨在突破技术 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痛点 [5] - 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对研发投入国有资本免增值保值考核 苏南探索大科学计划组织模式 [5] - 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国有创投机构改革 长株潭 重庆等地推进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5] - 试点推进方式强调综合改革 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