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H双平台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港股挂牌 “全球化战略”迎里程碑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2:19
公司上市情况 - 蓝思科技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盘中涨幅超5% 市场交易活跃 [1] - 公司从递表至挂牌仅用100天 完成全球发售2.62亿股 发行价每股18.18港元 集资额47.68亿港元 [6] - 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 国际发售录得16.68倍认购 获国际机构认可 [6] 战略与资本运作 - 港股上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将以香港为支点推动国际资本与中国智造优势融合 [6] - 共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 认购总额达1.91亿美元 参与机构包括小米集团 世运电路 瑞银UBS等 [6] - 多元背景的基石阵容显示公司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智造领域的稀缺性 [6] 资金用途与业务布局 - 集资将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 全球产能扩张及新兴赛道布局 [7] - 持续加码AR光学 智能感知 新材料等领域研发 深化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协同效应 [7] - 推动产品从手机 平板向汽车座舱 AR眼镜 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延伸 [7]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块 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7] - 技术层面持续突破消费电子交互界面的物理边界 形成智能交互玻璃等创新产品 [7] - 智能汽车领域已形成车载玻璃 智能座舱集成 车规级传感器等多元产品矩阵 深度绑定全球头部车企 [7] 制造与全球化能力 - 构建覆盖研发 生产 供应链的全维平台化能力 核心指标持续优化 [7] - 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一键式生产调度 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精密智造服务 [7] - 已形成中国总部加海外基地的产能网络 [7] 市场预期 - A+H双平台战略将强化全球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投入有望带来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双重收益 [8]
IPO半年图谱:A股、港股“揽金”1350亿元,券商最新排位“放榜”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5:34
2025年上半年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同比增加7家,IPO募集总额达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 [2] - 港股上半年共有43家企业上市,IPO融资规模达1067.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74.25亿元),同比激增688.56% [2] - 港交所IPO融资规模位居全球榜首,纳斯达克交易所筹资约90.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32亿元) [2] A股IPO市场表现 - A股上半年十大IPO项目中,中策橡胶募资40.66亿元居首,天有为募资37.40亿元次之 [3] - 科创板与创业板共4家企业进入前十,募资总额达53.68亿元 [3] - 中信建投证券保荐2家前十项目(中策橡胶、天有为),华泰联合证券保荐2家(开发科技、威高血净) [3] 港股IPO市场特点 - 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企业:宁德时代(410.06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4亿港元)、海天味业(101.29亿港元)、三花智控(93.36亿港元)、蜜雪集团 [4][6] - 7家"A+H"公司募资770.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03.39亿元),占港股IPO总融资额的72.17% [5][6]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分别上涨20%和18.68%,北证50指数大涨39.45% [4] 中介机构业务动态 - 港股保荐机构中,中金公司(14家)、华泰证券(9家)、中信证券(9家)、招银国际(7家)位列前四 [8][9] - A股保荐机构中,中信证券(6家)、中信建投证券(5家)、华泰联合证券(5家)主导市场 [9][10] - 国泰海通证券6月新增受理21家IPO项目居首,中信证券(20家)、中信建投证券(13家)紧随其后 [11][12]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硬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与新消费(茶饮品牌)成为港股焦点,如越疆科技、地平线机器人、古茗等 [6] - AH股溢价率持续收窄,两地估值体系加速融合 [6] - 北交所上半年受理115家IPO项目,占三大交易所总受理量的64.97% [10]
上半年港股IPO“量价齐升”,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分化与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7-01 17:21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完成40宗IPO项目,募资总额达1067.13亿港元,同比激增688.54%,超越2024年全年规模并登顶全球榜首 [2] - 平均募资额26.68亿港元,宁德时代(410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3亿港元)、海天味业(101.28亿港元)三家A股龙头企业合计贡献718亿港元,占总募资额67% [2] - 港交所IPO募资额占全球24%,与A股合计占比33%,大幅领先纳斯达克(713亿港元)和纽交所 [2][5] 行业分布特征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消费行业各11家并列第一,TMT行业紧随其后,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三大领域占比超51% [7] - 硬科技与新消费形成双轮驱动,科技与消费行业企业占比超六成,半导体、电池等细分赛道尤为密集 [3][7] - 宁德时代(新能源)、恒瑞医药(生物医药)、海天味业(消费)等龙头企业通过港股平台募资超百亿港元 [7] A+H双平台模式 - 40家A股公司正在港交所排队上市,宁德时代从递交申请到完成备案仅用25天,刷新H股上市纪录 [6] - A+H企业首发融资规模达592.33亿港元,同比激增250.74%,占港股总募资额90% [8] - 政策优化包括快速审批机制(30个工作日内)、信息披露协同、豁免部分本地化治理要求等 [6] 中资投行表现 - 中金公司香港(13家)、中信证券香港(9家)、华泰金融控股香港(8家)位列保荐家数前三,合计市场份额37.5% [4] - 大型项目由中外投行联合保荐,体现中资机构国际化服务能力突破 [4] 国际资本动向 - 流入香港资金从3660亿美元增至5060亿美元,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3000亿港元 [11] - 国际投资者持股占比升至37%,基石投资者中海外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线投资者增加 [8][11] - 宁德时代IPO国际配售订单覆盖倍数超30倍,吸引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等21家基石投资者 [8] 全球市场对比 - 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涨18.6%,标普500涨12.3%,道指仅微涨3.1%,科技板块表现突出 [10] - 欧洲股市低迷,斯托克600指数涨1.8%,德国DAX跌2.3%,法国CAC40跌5.1% [12] - 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回报率6.2%,创2020年以来新高,资源型国家股市受益于工业金属价格上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