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灌溉

搜索文档
中原粮仓 太难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0:42
河南旱情现状 - 河南多地迎来久违降雨,局部旱情明显缓和,但驻马店、漯河等多地旱情仍未解除 [1][4] - 7月以来河南平均气温创64年来新高,41%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为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 [1][3] - 7月河南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五成以上,驻马店7月降水仅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6% [3][4] 粮食生产格局 - 河南以不足全国1/16耕地贡献全国近1/10粮食、1/4小麦,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 [1][6] - 全国粮食生产呈现"北上中移"趋势,2000-2022年生产重心向东北移动301.18千米,主要在河南境内 [6] - 2023年周口、驻马店等五市贡献河南近六成粮食产量,其中周口和驻马店占全省超1/4 [7] 旱情影响与应对 - 高温干旱对玉米穗发育和花生果实膨大造成不利影响,成为"保秋"最大挑战 [3][4] - 河南统筹115万眼机井抗旱,周口、驻马店打应急井1.29万眼,水利部门调引黄河水11亿立方米支援 [4] - 周口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2023年夏粮总产量达110.30亿斤,较上年增长0.01% [7][8] 长期应对措施 - 河南建立气象水文动态追踪机制和分级预警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 [9] - 周口协调河道调水1.45亿立方米,完成20.94万眼机井排查维修,累计完成抗旱浇水1615万亩次 [10] - 专家建议提升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功效,建立智慧灌溉决策方案应对极端气候 [10][11] 全国粮食安全挑战 - 河南、山东、河北地表水资源仅占全国4%却生产全国24%粮食,对极端干旱敏感 [11] - 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种植北界北移500千米,三熟制区域面积从13.5%扩大至35.9% [11] - 需制定完善极端气候农业应对战略,提升长期抵御灾害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11]
中原粮仓,太难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0:32
河南旱情现状 - 河南近期迎来降雨,局部旱情有所缓和,但整体仍严峻,是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1] - 7月以来河南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减少五成以上,驻马店7月降水仅6毫米,较常年偏少96%[5] - 周口、驻马店等地35℃以上高温连续15-31天,部分站点超过30天无有效降雨[5][2] - 平原地区平均地下水位11.87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57米[5] 粮食生产格局 - 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北上中移"趋势,河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重心[7][9] - 河南以全国6%耕地贡献10%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占全国小麦产量1/4[1][9] - 2023年周口、驻马店等五市贡献河南近六成粮食产量,其中周口和驻马店占全省超1/4[10]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省份合计占比近七成,黑龙江、河南、山东位列前三[9] 旱情影响与应对 - 玉米和花生等秋作物关键生长期受干旱影响,玉米穗发育和花生果实膨大受阻[5] - 河南统筹115万眼机井抗旱,周口、驻马店打应急井1.29万眼,调引黄河水11亿立方米[6] - 周口完成抗旱浇水1615万亩次,2023年夏粮产量110.30亿斤,连续三年稳定[10][15] - 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和灾害预警等组合拳缓解旱情影响[11] 长期应对策略 - 建立气象水文动态追踪和分级预警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13] - 提升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功效,构建智慧灌溉决策方案[15] - 需加强东北地区谷物政策倾斜,巩固中部小麦水稻生产地位[15] - 未来需提升长期抗灾能力,制定极端气候农业应对战略[16]
清风为伴产业兴 | 60万亩坚果林的致富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9 08:18
行业概况 -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2024年坚果种植面积达60万亩 综合产值达6.6亿元 [1] - "临沧坚果"于2024年4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依托澜沧江畔独特气候优势形成核心种植区 [1] - 产业规模扩大后聚焦提质增效 面临管护难 成本高等发展障碍 [1] 技术升级 - 院士专家团队开展实地培训 覆盖修剪 施肥 品种改良等技能 推动嫁接技术使挂果期从4-5年缩短至当年见效 [1][2] - 推广智慧灌溉系统 建设967个蓄水池覆盖0.88万亩 智能扫码取水设施解决2000亩果园灌溉难题 [2] 产业监督 - 纪委监委查处4件9人违纪案件 涉及违规收取果苗"下车费"等6.2万元资金侵占问题 [3] - 推动制度修订 解决政策执行中吃拿卡要 不作为等突出问题 [3] 市场拓展 - 深加工产业链延伸 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远销东南亚市场 [4] - 品质提升推动"临沧坚果"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国内市场需求同步增长 [4]
风吹麦浪起 再上神禾塬——陕西西安夏收见闻
新华社· 2025-06-08 07:14
农业技术应用 - 神禾塬麦田采用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种植方式,成为陕西省粮食(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布设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控水、及时灌溉、节约用水,包括高杆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等7种技术模式 [2] - 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如大型节水喷灌机在田间生产中的及时应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3] 小麦产量与品质 - 神禾塬麦田小麦亩产达1200斤以上,局地1400斤,较往年1100斤的亩产增幅明显 [2] - 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西农733、长丰2112获得亩穗数45万株以上、穗粒数超40个、千粒重超40克的优异表现 [2] - 小麦籽粒黄亮、颗颗饱满,品质为种植者十几年来未见 [2] 农业生产规模 - 神禾塬麦田面积超2.2万亩 [1] - 2025年长安全区小麦应收面积近25万亩 [3] - 大规模机收作业正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夏收后将进行玉米、水稻、大豆等秋粮作物的大规模播种 [3] 农业管理理念 - 耕作、种植、管理、收获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个环节增产一小步,就能获得粮食增产的一大步 [3] - 以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效益更好为目标,持续总结经验改进种植方式 [3] - 在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粮食生产常年保持稳定 [3]
从“经验种田”到“数字种田”:科技赋能护航夏粮丰收 绘就丰收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5-16 16:02
农业科技应用 - 智慧灌溉和植保无人机在农忙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山东东营垦利区4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灌浆期,数字孪生系统缩短灌溉时间5天左右 [5] - 垦利区"智慧水利"管控平台实现从"凭经验浇水"到科学灌溉的转变 [7] 小麦灌浆期管理 - 灌浆期是小麦积累营养物质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粒重和最终产量 [3] - 新疆图木舒克市23万亩冬小麦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洒高钾肥和防虫液 [9] 智能农机推广 - 湖北孝感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千亩稻田使用耕整机、插秧机完成高效插秧作业 [11] - 应城市糯稻种植面积达39万亩,智能农机利用率超过8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