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产

搜索文档
各地打出保供“组合拳” 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障工作
央视网· 2025-07-12 10:00
电力供应保障 -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作为东北地区重要能源输出基地 正全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确保民生用电无忧 [1] - 煤矿67台采煤设备和2套输煤系统满负荷运行 煤炭生产效率达每小时1885吨 [4] - 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快速配料和无人操作 装运一节车厢仅需40秒 每分钟可装载80吨煤炭 [4] - 煤矿每天向东北地区发电企业输送约4.5万吨煤炭 [4] 火力发电运营 - 白音华坑口电厂每年将400万吨褐煤转化为66亿度电力 通过特高压线路送往江苏省 [8] - 电厂采用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 实现全厂设备状态监测 包括318组锅炉壁温测点和192套振动传感器 [11] - 电厂创新应用烟气提水技术 实现生产用水自给自足 有效节约水资源 [11] - 入夏以来电厂发电量达8.5亿千瓦时 为迎峰度夏提供稳定电力保障 [6][11] 生产技术升级 - 煤矿应用煤质在线分析仪和安防系统等高科技手段 实时优化生产组织和销售结构 [7] - 电厂采用巡检机器人网络 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 精准掌握机组运行状态 [11] - 智能生产系统显著提升煤矿装运效率 每分钟煤炭装载量达80吨 [4]
IPO审1过1
梧桐树下V· 2025-06-27 23:30
公司IPO审核通过 - 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得北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1] - 保荐机构为信达证券,律师事务所为北京中伦,审计机构为大信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专业的智能装备制造生产商,主要从事智能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 [4] -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器、环保、风电和锂电新能源等领域,包括换热器生产智能设备、管路加工智能设备和其他定制智能设备 [4]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03年11月,2015年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总股本为6,000万股,拥有7家控股子公司 [4] -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计688人 [4] 股权结构 - 奥美森技术直接持有公司45.75%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5] - 实际控制人为龙晓斌、龙晓明、关吟秋及雷林,四人合计控制公司73.77%股份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867.72万元、32,493.97万元和35,841.48万元 [6]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8.96万元、4,208.24万元和5,271.63万元 [6] 上市委问询重点 - 关于经营业绩真实性:要求说明毛利率波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一致且高于宁波精达的原因,以及2022年销售收入波动与行业趋势不一致的原因 [7][8] - 关于经营业绩可持续性:要求说明维持客户合作稳定、持续获得订单的措施和优势,以及新客户拓展情况 [8] - 关于募集资金:要求说明补充流动资金3,000万元的审慎性和合理性 [9]
豪森智能: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大连豪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6-19 17:34
业绩下滑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18.09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8,791.98万元,由盈转亏,同比下降201% [1][2] - 业绩下滑主要因营业收入下滑、毛利率下滑及期间费用上升,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下降14.53%是主因 [2][3]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巨一科技、先导智能、天永智能2024年营收均下滑,行业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6][7] 毛利率变动 - 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28.86%持续下滑至2024年20.61%,2024年下滑幅度最大 [8][11] - 燃油车领域毛利率2024年下滑5.03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领域呈现三年连续下滑趋势 [11] - 毛利率下滑主因行业竞争加剧,下游汽车厂商价格战传导成本压力,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上升11.65个百分点 [16][17] 订单结构变化 - 2024年新签订单15.41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国内订单占比降至50%以下 [3][7] - 海外订单执行周期更长,2023年新签海外订单19.07亿元中仅2亿元在2024年确认收入 [3] - 订单转化周期呈延长趋势,燃油车领域订单周期长于新能源领域,5000万元以上项目周期更长 [31][32] 季节性波动 - 2024年Q4营收环比下降65%,亏损扩大至-9,560万元,主因收入确认时点集中在前三季度 [28][2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差异大,因采用分阶段收款模式(如3-3-3-1模式),收入确认前已收取60%款项 [29] - 2025年Q1营收环比增长134%,亏损收窄,主要项目验收周期在5-13个月,与历史水平基本一致 [22][23] 递延所得税资产 - 可抵扣亏损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增长345%至1,854万元,主要来自研发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亏损结转 [18][19] - 公司预测未来能产生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抵扣亏损,符合会计准则规定 [19][20]